基督信仰合一運動,簡稱合一運動),是提倡現代基督教內各宗派和教派重新合一的運動。普世教會合一運動在最初開始時稱為“向心運動”,主要對象為基督宗教。
普世教會合一運動的開端是1910年在英國愛丁堡舉行的世界宣教會議,由歐美等地的基督新教教派發起。1921年在瑞士日內瓦成立的國際宣教協會(IMC)、1948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成立的世界基督教會聯合會(WCC),都是普世教會合一運動產生的組織。
這個運動在今天不被部分基督教宗派接受,被認為是為了一味追求合一,卻妥協信仰立場的運動。
相關詞條
-
基督復臨派
新教宗派之一。創立於美國。該派因相信基督即將第二次來臨而得名。關於基督復臨的神學觀點,在教會歷史上曾多次出現。
簡介 歷程 信仰 基督復臨安息日安息日會基本信仰 教會先驅和十九世紀復臨運動 -
普世教會合一運動
普世教會合一運動是提倡現代基督教內各宗派和教派重新合一的運動。
背景 發展 進展 障礙 主要人物 -
基督論
基督論就是環繞著教會根基耶穌基督的論述。《聖經》記載耶穌曾問及門徒:「你們說我是誰?」,門徒的答案亦得耶穌所認同。但基督論自教會發展便一直撼動著教會,是...
簡介 基督論論述 聶斯脫里的基督論 區利羅的基督論 布特曼的基督論 -
普世教會運動
普世教會合一運動(英語:Ecumenismoroecumenis,或稱教會再合一運動、基督信仰合一運動,簡稱合一運動),是提倡現代基督教內各宗派和教派重...
普世教會運動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主要人物 -
教會再合一運動
教會再合一運動、基督信仰合一運動,簡稱合一運動),是提倡現代基督教內各宗派和教派重新合一的運動。 普世教會合一運動在最初開始時稱為“向心運動”,主要對象...
-
新紀元運動
新紀元運動(New Age Movement),又稱新時代運動,是一種去中心化的社會現象,起源於1970-1980年西方的社會與宗教運動。新紀元運動所涉...
基本介紹 定義 起源與發展 信仰 與基督教 -
破壞聖像運動
“破壞聖像運動”有三:最初兩次是指726年至843年期間,東羅馬帝國中數位皇帝所推行的政策,從726年皇帝利奧三世頒布禁止祟拜偶像法令為開端,至公元84...
簡介 發起 背景 原因 經過 -
毀壞聖像運動
希臘語:Εἰκονομαχία,Eikonomachía,Iconoclasm,又稱毀壞聖像運動、聖像破壞之爭、反圖像爭辯)指8世紀到9世紀之間(有更精...
背景 原因 經過 時代藝術 影響 -
福州中洲基督教堂
中洲基督徒聚會處是中國第一處地方教會——福州教會所建最大的一個聚會所,1948年,福州教會發生大復興,信徒人數大量增加,於是倪柝聲將中洲島中東巷24號祖...
基本信息 教堂簡介 本堂歷史 學校簡介 聚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