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精神分析流派對情結的定義會有不同,但都公認情結是探索心理的一種方法,也是重要的理論工具。情結有一些是先天形成的,每個人都有,比如“戀母情結”;有一些與個人特定的經驗有關,比如“助人情結”。有人在愛情中只會對同一種類型的女性產生愛意,原因有很多,有一種可能就是他的初戀情結在發生作用,讓他總是在尋找初戀情人的影子。
情結是一心理學術語,指的是一群重要的無意識組合,或是一種藏在一個人神秘的心理狀態中,強烈而無意識的衝動。每個心理學理論對於情結的詳細定義不同,但不論是弗洛伊德體系還是榮格體系的理論都公認情結是非常重要的。情結是探索心理的一種方法,也是重要的理論工具。舊稱情意結或情意綜。《榮格智慧集》一書中寫到:榮格最早提出的情結的存在是在使用詞語的聯想測驗進行研究時。後來在論及個體無意識時,他說:"個人無意識的內容,主要是由具體情緒色彩的情結構成,他們構成了心理生活的個體的、自私的方面。通過對個人無意識的亞牛,榮格發現了它的一個重要特點,即個體一組一組的心理內容可以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簇簇的心理叢,榮格將之稱為"情結"。
幾種主要的情結:
1、戀母情結
“戀母情結”又稱俄底浦斯情結,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一種人類共有的本能衝動情結。通俗地講常見於男性的一種心理傾向,就是無論到什麼年紀,都總是服從和依戀母親。戀母情結來源於古希臘神話中俄狄浦斯殺父娶母的故事。該情結的本質是相似和互補。以男孩為例,他與父親同性,所以相似,而相似引起認同,使男孩以父親為榜樣,模仿父親,使父親的特質成為自己心理特徵的一部分。他與母親為異性,兩性可以互補,取長補短,相依為命,這就是戀愛或對象愛。於是,男孩與自己的父母形成了最基本的人際關係,這種人際關係可以用“戀母仿父”來概括。父母相愛,男孩模仿父親,他就會越來越愛母親;為了獲得母親的歡心,就必須讓自己越來越像父親。這是最基本的人際關係,也是最早發生的人際關係,長大以後的各種人際關係都不同程度地受戀母情結的影響。隨著年齡的增長,戀母情結的對象漸漸年輕化,終於被同齡人所取代。此時,正常的男性會開始與同齡的異性相愛。
2、戀父情結
中譯名為"厄勒克特拉情結"、"愛烈屈拉情結"、"依萊特接情結",指女孩親父反母的複合情緒。通俗地講是指人的一種心理傾向,喜歡和父親在一起的感覺。在尋找戀人的時候會無意有意的選擇和自己父親有相似特徵性格的人。戀父情結並非愛情,而大多產生於對父親的一種欣賞敬佩或者依靠。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女孩男孩都可能有戀父情結。大部分人多多少少都會在某一年齡段有戀父情結。
3、救世主情結
“救世主情結”是人人都可能產生的一種心理,它是助人動機過渡的一種表現。有此情結者,總是覺得對世界或者對某個具體的人,有強烈的使命感,要幫助別人,使對方快樂,少受磨難„它和正常的助人行為的區別是:“救世主情結者”總是自己幻想出對方的困難,放大對方的痛苦和需要,不惜犧牲自己,來滿足對方。在對方拒絕幫助時,會產生極大的情緒波動,依然要去插手對方的事,要影響對方。比如在戀愛的雙方,若女方有此情結,因為人無完人,很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女性竭盡全力的想要去改變男友在自己眼中不完美的地方,可以是邋遢,也可以是睡懶覺,女孩子會認為這些習慣對男友是不好的,要幫助其改變,由此導致原本不大的問題被誇大,讓兩個人都為此筋疲力盡。
4、未完成情結
未完成情結又叫“蔡戈尼效應”、“蔡戈尼克記憶效應”,是指人們天生有一種辦事有始有終的驅動力,人們之所以會忘記已完成的工作,是因為欲完成的動機已經得到滿足;如果工作尚未完成,這同一動機便使他對此留下深刻印象。
5、約拿情結
"約拿情結"(Jonah complex)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一個心理學名詞。簡單地說,"約拿情結"就是對成長的恐懼。它來源於心理動力學理論上的一個假設:"人不僅害怕失敗,也害怕成功。" 其代表的是一種機遇面前自我逃避、退後畏縮的心理,是一種情緒狀態,並導致我們不敢去做自己能做得很好的事,甚至逃避發掘自己的潛力。在日常生活中,約拿情結可能表現為缺少上進心,或稱"偽愚"。它的存在也許有一定的合理性,不過,從自我實現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阻礙自我實現的心理障礙因素。
6、其他
戀師情結、初戀情結、處女情結、處男情結、完美情結、成功情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