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街道[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城西街道]

博山區城西街道位於博山城區孝婦河以西,東隔孝婦河與城東辦事處相望,北與夏家莊鎮交界,西與博山經濟開發區相接,南與山頭鎮接壤。總面積5.9平方公里,轄17個社區,6.2萬人。

簡介

博山區城西街道域屬原博城公社。1983年1月原博城公社分為博山城西、大街、稅務街、西冶街4個街道辦事處。1991年8月,西冶街、稅務街街道辦事處合併為博山區城西街道。

轄區現有駐地企事業單位150餘家,個體民營企業1200餘家,國 家4A級原山森林公園、金晶集團等坐落其中,是集金融商貿、工業機電、旅遊與居住為一體的黃金地段。近年來,城西街道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契機,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區“一二三四五”的總體發展思路要求,進一步加強經濟建設,加快城市建設和管理步伐,努力維護社會穩定,大力加強社區建設管理,黨的建設等各項社會事業健康有序發展,開創了城西地區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文明和諧的新局面,為推動博山老工業區全面振興做出積極貢獻。先後被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表彰為“五個好”街道黨委、工作考核先進單位、平安建設先進單位、全市防範和處理邪教“四無”鄉鎮、全市信訪工作“三無”鄉鎮(街道辦事處)、“法律五進”先進單位等。

2007年城西街道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065萬元,占年計畫115%,同比增長43.85%。全社會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01億元, 占年計畫122.4%,同比增長44%;規模以上工業固定資產投資1.32 億元, 占年計畫123 %,同比增長46.7%。招商引資2200萬元;出口創匯54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0萬美元。 工業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完成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3.74億元, 占年計畫121%,同比增長14.4%;工業利稅2855萬元, 占年計畫121.5%,同比增長53.6%;工業利潤1270萬元,占年計畫120.9%, 同比增長50.5%;工業增加值1.29億元,占年計畫121%,同比增長25.2%; 服務業零售額1.47億元; 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實現再就業人員220人,申請專利20餘項。 2007年,城西街道辦事處秉承最佳化結構,科學引導的原則,保持區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以骨幹企業為龍頭,以最佳化產業產品結構為主線,加強企業自主創新,不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柳杭減速機研發檢測中心成功創建為市級減速機研發中心。一是抓好重點工業項目建設。 柳杭減速機有限公司成功研製出ZSRSH2650型減速機,填補了省內空白。該產品具有承載能力強、高效、節能等特點,是專為重型礦山設備配套的新產品。 博山精工泵業有限公司投資1.2億元,在機電工業園征地68畝,計畫擴大水環式真空泵、移動瓦斯抽放泵的生產規模。二是抓好工業擴建項目建設。 柳杭減速機有限公司投資300餘萬元,擴建車間1500平方米,購置先進生產設備,新上鑄造生產線;李家窯社區博山社會福利水泥機械廠併購博機水泥機械廠, 投資1600萬元, 改建廠房2000餘平方米;博山萬通機械廠,投資280萬元新上國外輥壓磨等破碎設備, 引進化工攪拌技術,提升了工業項目的生產規模和檔次。三是抓好招商引資工作。立足資源優勢,發揮行業優勢,突出抓好三產招商、項目招商。引進招商項目12項,引進資金2200萬元。四是抓好服務業發展。不斷規範柳杭農貿市場、大辛水果批發市場及李家窯工業品市場的秩序,入駐業戶比往年均有提高。積極做好轄區內天隆廣場、萬寶鷺家居廣場等商貿工程協調、幫扶及招商工作,打造商貿業新亮點。

歷史

西冶街是博山燒制玻璃作坊的集中地。今街城門上仍刻著“珍珠瑪瑙翠,琥珀玻璃街”十個大字,概括了琉璃之鄉的特色。西冶街琉璃生產歷史起於元末明初。明洪武年間,琉璃產品“青簾”作為貢品掛上了皇家的宗廟和郊壇。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朝廷令內務府建立琉璃廠,所用工匠大多是從西冶街招聘的。此時,西冶琉璃銷路北至京城,南及兩廣,東遍朝鮮,西攬河套。清朝極盛時期,西冶街家家戶戶都以琉璃為業,琉璃製品設計精巧,色彩耀眼奪目。許多琉璃工藝品被進貢到宮中,或懸掛於宮殿大廳,或擺設在書房案頭,深得大小官員喜愛。

名勝古蹟

博山爐神廟

博山爐神廟位於沿河西路公園北鄰,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由當時博山琉璃爐業者徐應元倡導並募資所建,至今已有390多年的爐神廟原貌 歷史。爐神廟是博山區琉璃業發展的歷史見證,也是全國唯一的專門供奉爐神的廟宇。琉璃行,舊稱爐行,為博山窯行、爐行、碳行三大行業之一。琉璃因斑斕多彩,又稱“五色石”,故爐行尊鍊石補天的女媧為始祖。爐神廟供奉女媧為祖師,每年三月三為祭祀日。博山爐神廟在清朝曾多次整修。2006年又大修並開放,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碧霞元君行宮

碧霞元君行宮位於博山城西南的鳳凰山巔,始建於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清代、民國曾多次重修,現存建築均系明、清風格。行宮占地面積1560平方米,為三進院落,有石坊、山門、正殿、配殿及宮廳、鐘鼓樓等48間。山門坐北向南,單檐琉璃瓦,檐下有雲龍石廊柱4根,東山牆有明末大司馬、鎮人張曉所書修建碧霞元君廟碑記。南院面積最大,北大殿祀碧霞元君,是行宮的主體建築,面闊3間,進深1間,單檐前出廈,上覆琉璃瓦,明廊下有4根雲龍浮雕石柱,左右為鐘鼓

樓對峙,有東西配殿3間。中院為觀音殿,面闊3間,進深1間,單檐,有東西配殿3間。後院為玉皇殿,規模可與碧霞元君殿媲美,明廊東西兩壁刻有石畫、石對聯,殿南有一須彌座,壁柱以青石砌成,四角敷以三角形浮雕雲龍石,中間綴以菱形石,上刻大“佛”字,東西配殿各3間。

碧霞元君祠是孝婦河流域最大的高山古建築群,現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玉皇宮

玉皇宮位於鳳凰山臥龍坡,背倚青山,俯臨孝水。始建於宋代大觀三年(1109年),後歷代至民國10餘次重修,戰亂中遭到破壞。1957年後,為原山林場辦公地和職工宿舍,建築整體風貌得到了較好保存。

1995年4月,對玉皇宮再度修復。共修復古建築485平方米,挖掘整理古石碑25塊。其中北宋四帝(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御押刻石和宋代道人劉支離咒水符刻石,堪稱稀世珍品。玉皇宮為紅牆碧瓦二進式院落,有建築27間,主殿為斗拱攢尖、單檐出廈式結構,房頂磚雕赤吻、仙人騎鳳、天狗、海馬栩栩如生,盡顯宋元建築特色。山門面東,門內財神殿,為全石浮雕、斗拱正檐、亭狀結構,一進3間,供奉文武二財神。浮雕盡顯道教文化本色,後牆中間雕刻八卦圖,周圍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左右刻有十二生肖圖。兩邊山牆上為清代官僚孫廷銓撰寫的玉皇宮詩和道家金山派宗譜。正對財神殿的是獻殿,與主殿相通,一進三間。正殿里供奉著玉皇大帝為首位的道教諸神雕像,兩邊配殿各六間,以真武殿、三官殿建築最有特色。玉皇宮整體布局為山門、財神殿、獻殿、正殿,位同一中軸線上,左右兩側配殿對稱工整,莊重肅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