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立體化視角:地下街設計及其理論

地下街的興起與發展 城市發展對地下街的驅動 城市發展對地下街的限制


基本信息
作 者: 劉皆誼 編
出 版 社: 東南大學出版社
ISBN: 9787564116170
出版時間: 2009-07-01
版 次: 1
頁 數: 186
裝 幀: 平裝
開 本: 16開
所屬分類: 圖書>建築>城市規劃、城市設計
內容簡介
地下街作為一個在城市中分布較廣的公共建設,在我國城市地下空間快速發展的形勢下,與城市能否形成共同發展,便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研究課題。《城市立體化視角:地下街設計及其理論》共7章,分為3個主要部分。第1部分是對地下街發展與基本性質的研究,解讀地下街的發展脈絡、基本性質與影響因素。第2部分從地下街開發和經營與城市結合的兩個角度,探討地下街發展注重環境人性化、特色化與整體化,以及成為城市公共空間組成與延伸的現象,並透過地下街的實施過程、空間結構與類型分析,歸納出地下街形成發展趨勢的模式。第3部分分析地下街如何結合城市設計,整合地上地下城市要素與體系,形成地上地下一體化發展。 《城市立體化視角:地下街設計及其理論》可供城市設計、城市規劃人員參考,也可供城市建設人員及相關專業教師、學生學習。
圖書目錄
1 緒論
1.1 研究意義
1.2 研究方法與內容
1.2.1 研究方法
1.2.2 結構與框架
1.3 創新點
2 地下街的興起與發展
2.1 地下街的起源與定義
2.1.1 地下街概念的出現
2.1.2 地下街的定義
2.2 影響地下街的相關理論
2.2.1 促使地下街發展的理論
2.2.2 運用地下街實現目標的理論
2.3 地下街在世界各地區的發展脈絡
2.3.1 歐美等國的地下街
2.3.2 日本的地下街
2.3.3 中國台灣地區的地下街
2.3.4 中國內地的地下街
本章小結
3 地下街類型、特徵、作用及影響因素
3.1 地下街類型
3.1.1 不同形態的地下街
3.1.2 不同區位的地下街
3.1.3 不同城市功能的地下街
3.1.4 不同開發理念的地下街
3.1.5 其他分類
3.2 地下街特徵
3.2.1 基本空間構成
3.2.2 透過對比而區分出的特徵
3.3 地下街的作用
3.3.1 延續城市步行與商業的活動
3.3.2 轉移低密度商業,創造城市持續發展的契機
3.3.3 回收城市投入的公共建設資金
3.3.4 連線城市分散的公共空間
3.4 城市發展的驅動與限制
3.4.1 城市發展對地下街的驅動
3.4.2 城市發展對地下街的限制
本章小結
4 地下街開發與經營——地下街發展趨勢之一:重視環境的人性化、特色化和整體化
4.1 地下街開發與經營特徵
4.1.1 開發特徵
4.1.2 經營特徵
4.2 前期作業與計畫擬定
4.2.1 前期作業
4.2.2 計畫的擬定
4.3 地下街的開發實施
4.3.1 開發主體模式
4.3.2 開發流程模式
4.3.3 城市設計的介入分析
4.4 地下街經營策略與調整
4.4.1 在開發階段調整的經營策略
4.4.2 營運後所進行的經營策略調整
本章小結
5 地下街與城市——地下街發展趨勢之二:成為城市公共空間的組成與延伸
5.1 地下街性質的轉變
5.1.1 新概念的形成
5.1.2 新概念的表現
5.1.3 設計原則的改變
5.2 地下街的城市場所精神
5.2.1 地下街需要城市場所精神
5.2.2 發展休憩、交流與讓人駐足的場所
5.2.3 引入城市活動、文化和記憶
5.3 地下街成為城市公共空間布局的組成
5.3.1 地下街對城市公共空間布局的影響
5.3.2 城市地卜地下公共空間布局調整
5.3.3 典型地下街成為城市公共空間布局組成的影響分析
本章小結
6 地下街與城市設計——運用城市設計促進地上地下一體化發展
6.1 地上地下一體化設計的必要性
6.1.1 地下街設施對地面環境的影響
6.1.2 地下街成為城市公共空間體系的組成
6.1.3 地下街成為城市綜合體的組成部分
6.2 城市設計為促進地上地下一體化的重要手段
6.2.1 當前城市建設體制因各專業分工過於細分所造成的問題
6.2.2 城市設計能整合地上地下及城市各要素及體系
6.3 城市設計整合地上地下城市要素與體系之分析
6.3.1 地下街與廣場、街道、綠地
63.2 地下街與建築
6.3.3 地下街與城市公共空間體系
6.3.4 地下街與城市綜合體
本章小結
7 結論
7.1 結論
7.2 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1 台北車站周邊地下街
附錄2 台北東區地下街
附錄3 上海南站附屬地下街
附錄4 廣州動漫星城
致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