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秘密

《城市的秘密》的作者、美國作家亞歷克斯·馬歇爾用獨特的視角向我們介紹了世界12大都市———紐約、巴黎、羅馬、倫敦、東京、北京等城市的地下秘密,並且從地下生活的蛛絲馬跡中告訴你那些也許被你早已遺忘的城市歷史和淵源。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城市的秘密 城市的秘密
這是一次神奇的旅行,12個城市的地下世界向我們展示了自然條件,政權更迭和技術進步是如何決定了城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紐約、芝加哥、洛極磯、墨西哥城、巴黎、羅馬、倫敦、莫斯科、東京、開羅、北京、悉尼。

作者簡介

亞歷克斯·馬歇爾(AlexMarshall),美國《紐約城市》雜誌的獨立撰稿人,匹茲堡卡由基梅隆大學政治經濟學和西班牙語雙科學士,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碩士。他是《紐約城市》雜誌地區規劃委員會的資深會員,他的工作曾被《紐約時代雜誌》、《大都市》、《沙龍》等眾多媒體報導。

圖書目錄

序言
紐約
芝加哥
洛極磯
墨西哥城
巴黎
羅馬
倫敦
莫斯科
東京
開羅
北京
悉尼
結束語

書摘

紐約
在全世界最富有國家的最豪華的城市裡,紐約摩根大通財團掌握著擁有最大財富的銀行。安德魯·霍夫曼是該財團的一名高級經理人。霍夫曼的玻璃結構辦公室設在紐約下城60層高的大通大廈,遠離市井的喧囂;從下面偶爾傳來計程車若有若無的喇叭聲,提醒人們真實世界的存在。
某個工作日的清晨,計程車被困在水泄不通的車流中,這種事司空見慣。從霍夫曼辦公室的窗戶望下去,街道仿佛綿延不斷的黃絲帶。然而計程車的煩惱對霍夫曼來說與己無關,他像大部分紐約人那樣搭乘捷運,從聯合廣場旁的公寓前往辦公室。
“紐約的大氣就體現在這兒,”霍夫曼說,“每個人都搭乘捷運。從建築工人到高級白領,形形色色,卻人人平等。”
他和其他乘客們一起擠在相對乾淨的空調車廂中,在擁堵的街道下面迂迴地穿行。“沒有捷運,就沒有我們所熟悉的紐約,”紐約城市交通管理局的前計畫部主任羅伯特·奧姆斯特德說,“沒有捷運,紐約肯定是另一副模樣……沒有捷運,紐約不可能有這樣的密度。”
捷運和城際軌道穿梭於龐大的地下世界裡,它們把紐約五大區的各個島嶼以及相鄰的新澤西、康乃狄克和長島連線起來。美鐵公司的列車通過哈得孫河下的雙軌隧道和東河下的四軌隧道,將遠途客戶運往賓州站,這座車站本身也全部位於地下——麥迪遜廣場花園之下。轎車和卡車則另有通道:荷蘭和林肯隧道位於曼哈頓和新澤西之間、哈得孫河之下,中城隧道處於曼哈頓與皇后區之間、東河之下,而紐約港下面的布魯克林-巴特利隧道把曼哈頓與繁忙的布魯克林區聯在一起。
這些隧道僅僅是紐約龐雜的地下世界的一部分。那些街道下面,縱橫交錯地鋪設了九萬英里長的電線電纜(能源有的是從城市北部的印第安人岬核電站輸送而來);600英里長的天然氣幹線;幾萬英里長的電話線、供水管和排水管;以及還在不斷擴充的光纖電纜網路,大量的數位訊號通過它們被輸送至計算機和電話機。與這些高科技網路比肩而鄰的還有各種離奇古怪的系統:100英里長的高壓蒸汽管道,至今仍擔負著將熱力輸送給2200棟建築的重任;以及55英里長的氣動輸送管管道,它們曾經在郵局和辦公樓之間每小時傳送20萬封信件(其工作原理類似吸塵器)。這些氣動輸送管從1953年起被廢棄不用,雖然偶爾還能聽到重新啟用它們的呼聲。逝去的年代裡,它們在一系列事件和商業行為中被淘汰,從此歸人曼哈頓地下廢棄物的行列。
地下世界無所不包,大通大廈需在地下建築六層空間以承載全部必要的地下設施。它的下面是岩床——存在了五億年的曼哈頓片岩。確切地說,大通大廈和曼哈頓的眾多摩天大樓都建在片岩之上。而片岩之內還另有一座迷宮:寬度足夠牽引拖車通過的隧道,從100英里之外的卡茨基爾山脈將水引進城來。
在紐約的紀念品商店裡,很難找到描繪那些隱秘洞穴的明信片。世人眼中的紐約是地面以上星光耀眼的摩天大樓和風姿綽約的吊橋。但是沒有地下世界,就沒有紐約。曼哈頓島上常住居民儘管只有150萬,每天進出的人口卻達到760萬,他們中的大部分在此工作,也有些來此上學、觀看百老匯的演出或參觀博物館。為這些工人、學生和旅遊者迎來送往,為他們提供水、電、熱以及電話、計算機的互聯,對於城市生活乃至美國的整體經濟來說,都是前提基礎。紐約的年經濟產值為5000億美元,大都會區總產值則達到一萬億。財富500強企業中約有二百家總部設在紐約。在全世界面前,這座城市代表了美國的經濟實力,是市場經濟的成功典範。僅摩根大通管理的資產就已達到7500億美元。
城市嚴重依賴於地下基礎設施,而它的建設卻來之不易。自19世紀初以來,紐約人口由於移民和工業化而呈爆炸性增長,地下世界事實上就是一個戰場。每次增加供水、排污、捷運、電話線、輸電線路等新的公共設施,都伴隨著激烈的紛爭,圍繞必要性、修築方法、誰出資、誰受益等問題而爭執不休。種種紛爭也反映出美國人對政府又愛又恨的複雜情感。儘管供水、排污、火車和捷運線路對於維持城市健康的財務狀況功不可沒,但沒有一個項目能夠逃脫商人們的詬病,他們不是指責政府浪費財政預算,就是批評政府不正當干預私營市場。多數情況下,都是先由私營公司在不同地段建設互為競爭的地下系統,但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1900年,紐約共有12家以上的電力和天然氣公司參與競爭,其中包括由托馬斯·愛迪生創建的愛迪生電氣照明公司。他們分別鋪設各自的管線,謀取對周邊設施的控制權。最後,這些公司互相兼併,有些被收買後退出,聯合天然氣公司宣告成立。紐約目前的電力供應商聯合愛迪生公司是它的一個派生公司,同時經營著紐約的天然氣和電力管網。
這些電力網線在19世紀末期剛剛安裝的時候,像蛛網一樣籠罩在街道上空。1888年的一場暴風雪把它們吹倒,造成城市停電數周。第二年,將電網布入地下的工程開始實施。
爭奪控制權的鬥爭常常使開發停滯不前。直到1841年,紐約始終沒有一套公共供水系統,而公共排污系統直到20世紀才建立起來。它的第一趟捷運線路於1904年建成,比倫敦晚了41年,也落在格拉斯哥、布達佩斯、波士頓、巴黎和柏林之後。
但是捷運一旦建成,便徹底改變了紐約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一座新的城市誕生了。紐約快速軌道交通局的總工程師W·巴克利·帕森斯看得十分透徹,發達的交通將製造出沒完沒了的新需求。“城市就像一個吸毒成癮的人,吸的越多,要的越多,”他說道,“到捷運修完,現在放牧牛羊的地方就會蓋起房子,然後,它自己的交通網就會圍繞新捷運線而生。每條新完工的線路都是這樣過來的,這和城市的正常擴容無關。這條線路剛修完,對新線路的需求就冒出來了,沒完沒了。城市向北延伸,越過哈萊姆河,才停止一路向北而往其他方向發展。”
帕森斯所料不差。在布魯克林和皇后區新捷運線完工的幾年時間裡,沿著捷運線路便建起成片的聯排別墅和公寓樓。捷運帶來的繁榮導致了對新的捷運線路的需求,進一步刺激新的增長。到今天為止,以客流量計算,紐約捷運已成為全美最大的網路,在世界上排名第二。每個工作日大約有五百萬人次乘坐捷運,這一使用頻率超過全美商業航空系統。紐約捷運共有490個捷運站,6210節車廂(1700節新車廂也會很快投入運營),27條不同線路。
和許多城市的大型冒險項目一樣,紐約市第一條捷運的建設也伴隨了一個精明企業家和一名腐敗政客之間糾纏不清的關係。但這次,他們卻是道不同不相與謀。事情發生在1870年,政客是勢力強大的民主黨紐約幫的領軍人物,人稱“老闆”的威廉·馬西。特威德。企業家名叫艾爾弗雷德·埃利·比奇,他是氣動輸送管的發明者、報紙出版商,又是《科學美國人》雜誌的創辦者,他堅信紐約需要捷運。比奇的想法雖然不錯,但特威德並不買賬,他反對建設捷運,他和他的同夥們大概已從紐約的大批私營公交公司那裡賺得盆滿缽滿。特威德理直氣壯地斷定,捷運系統將使公交公司的業務走上絕路,因此對捷運的開發百般阻撓。
但是,比奇沒有輕易服輸。他曾以遞送郵件的名義獲得建設地下氣動輸送管系統的許可證,於是,他不動聲色地在市政廳附近的百老匯大街下修建了一條大到足以承載列車車廂的管道。這段最早的“捷運”的長度跨越了約三個街區,候車室裝飾豪華。管道類似槍管,底部開槽,一台巨大的風扇將車廂從管道一頭吹到另一頭,再從另一頭吸回來。比奇大事張揚地掀開了第一條地下列車的蓋頭,然後便胸有成竹地隱入幕後,靜等公眾呼聲鵲起。到那時候,他就可以建設一條完整的捷運線路了。
他的計謀幾乎得逞。紐約州議會越過特威德向比奇撥款,並批准了建設捷運的許可證。但是,與有權有勢的特威德狼狽為奸的州長否決了這項議案。這或許不失為一件好事。在細管中用真空方式傳送信件不成問題,但以真空裝置推動成百節車廂卻略顯力不從心。
時間又過去了34年,紐約市才建成第一條完整的捷運線路。很多私營公司都曾試圖建造捷運,卻碰上各種各樣的政治和財務上的一名衣著整齊的紳士正準備搭乘阿爾弗雷德·埃利·比奇的氣動輸送管式的捷運。捷運內飾豪華,子彈頭形的車廂在汽缸式的管道中通過空氣壓力和吸力被推過去、拉回來。1870年製作的演示系統非常成功,但這個方案很快被聲名狼藉的市長——“老闆”特威德——槍斃了。
相關文章
《城市的秘密》:探尋世界的地下繁榮
文/明明
你知道嗎?羅馬的街道下,曾經是宗教祭祀活動的密室;巴黎地下,鋼和玻璃結構的捷運列車正悄然駛過;倫敦城下,小溪、河流穿梭不停;墨西哥城下,完全就是一座暗藏寶貝的歷史博物館;還有北京,捷運在城下高速流竄,一座不為人知的“北京地下城”秘密地躲在深處……
漫步在大都市的街頭,你很少會對街道下面的世界浮想聯翩。即使偶爾想過,也會和陰暗、潮濕、恐怖、蒼涼扯上關係。但是也許你從不知道,就在你的腳下,沒準就有一座地下迷宮;或者有個秘密的軍事指揮部;要不也可能藏著那些早被人忘了的墓冢……還有那些錯綜複雜的供水隧道、排污管道,層層摞起來的地下鐵,它們為城市各地提供我們賴以生存的“養分”和必須排出的污物。
以上的各種物品都有可能在任何一個大城市的下面找到,地下就像是地上世界最鬼魅的倒影。你只要走入地下世界,就能對地上城市的歷史和現狀有個初步了解。比如,曼哈頓地下是一排排矩形鋼樑,有些鋼樑構成捷運隧道的框架,另一些則支撐著由捷運所貫通的摩天大樓。憑藉這片鋼筋水泥的叢林你可以一目了然,地上是一座入口密集、發達強盛的城市;但是當你步入位於尼羅河岸邊的開羅地下世界中,看到的則是被污染的水流正一點點侵蝕著古老磚式建築的地基。而且,這裡缺乏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僅有少數地下鐵和排污管道的幹線項目尚在建設中。從這些現象中你知道,開羅是一座擁有悠久歷史且正處於現代化建設中的第三世界城市。當然,這些倒影並不是真相,但對於城市的輪廓影射足夠清晰可見。
作者馬歇爾選取了世界大都市中的12個城市,從考古學探究城市在地下空間內的秘密遺產;從供水系統、排水系統和捷運建設來比較各大都市的現代化建設水平;從地下圖書館和地下停車場、防空掩體等空間設施來探討地下的未來功效……馬歇爾將這12座城市的地下生活一一帶入每個讀者的視野中,而讀者就像是巴黎的“墓穴人”或者英國的“大英地下黨”一樣,跟著馬歇爾的講述穿梭在各地的地下城市中,挖掘城下的秘密故事。
《城市的秘密》雖然屬於城市題材作品,但是並不像有些學術報告那樣難懂或生澀。從文字上看,身為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碩士的馬歇爾作了很多採訪,從市長到項目管理者再到地下工人,各個國家各種角色對地下城市的計畫與實施會讓讀者大開眼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