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土饅頭

《城外土饅頭》是唐初詩僧王梵志所創作的一首無題詩。這首五言小詩通篇白話,語言風趣,同時充滿綿綿的禪意。

作品原文

城外土饅頭
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裡。
一人吃一個,莫嫌沒滋味。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饅頭:這裡比喻墓冢。下文中的“包子“與之意思相同。

作品譯文

城外堆著一個個土包子,包子的餡心卻在城裡。
每人都須領受一個,沒有滋味也沒法嫌棄。

作品鑑賞

王梵志詩多無題,這首詩的內容是肯定生命的短暫,死亡的必然。既可以解釋為否定長生的觀念,即對世事加以譏笑,又很具“黑色幽默”特色,即面對死亡不可避免的事實,詩人無可奈何地自我解嘲。
“城外土饅頭”,以土饅頭這樣的大白話來喻墳墓,雖不免殘酷,還是讓人忍俊不禁,“土饅頭”棄之城外,可見世人身死之後的孤寂,而生時的榮華富貴顯見得是沒有意義的了。“餡草在城裡”,墳墓既然是土饅頭,墳中的人便是饅頭中的肉餡了,這一比喻,幾乎令人哭笑不得了,成為肉餡的就是死人,卻“在城裡”,可見生死乃必然,倏忽間兩個世界。“一人吃一個”這樣的大白話,竟然也可入詩,只有王梵志這樣徹悟的人才敢為了。生命只有一次,死亡也不可多得,不論人們愛不愛吃這個“土饅頭”,都得吃一個,而且只能吃一個。死後在城外的孤寂生活自然不能與城裡的繁花似錦相比,可是,縱然“土饅頭”內的生活沒滋沒味,卻由不得人選,不如老老實實“莫嫌沒滋味”。
在這首詩中詩人坦然面對生死,語調輕鬆幽默,但又並非視生死如兒戲般的不負責任的輕鬆,也並非強作歡顏的故作輕鬆,而是在正視自然規律徹悟生死後,對世人的諷誡
宋代范成大曾把這首詩與王梵志的另一首詩“世無百年人,強作千年調。打鐵作門限,鬼見拍手笑”的詩意鑄為一聯:“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重九日行營壽藏之地》)十分精警,《紅樓夢》中妙玉就很喜歡這兩句詩,而“鐵檻寺”、“饅頭庵”的來歷也在於此。

作者簡介

王梵志,初唐白話詩僧,身世難考。據晚唐《桂苑叢談·史遺》載,其為衛州黎陽(今河南濬縣東南)人。隋末王德祖於樹中拾一嬰兒,初名王梵天,後改為梵志。王梵志的白話諷喻詩寓含著佛教禪理、生活哲理及社會倫理,在當時及後世都產生了極大影響。20世紀初,長期失傳的《王梵志詩集》在敦煌石室重新發現,更引起了中外學者的關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