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鼎建興賢廟崇祀五皇大帝碑記

城南鼎建興賢廟崇祀五皇大帝碑記

“城南鼎建興賢廟崇祀五皇大帝碑記”的石碑,碑文由“賜進士出身、通議大夫唐顯悅”撰,是順治拾年(1653)由“住持道士許星甫立石”,碑文曰: 吾邑以仙遊名,蓋以山川之靈,每多神奇顯應焉。而締造之迅,尸祝之隆,則未有如今日五皇大帝之盛者。五皇肇聖榕省,本非吾仙所敢邀奉,忽於庚寅首春選勝耒仙,降靈託夢,若大者筮日、擇地,小而伐石、選材,無不密為指示,以知所趨。自是而通社爭輸,欣欣創建,四方樂助不下百千人……[下略] 據此可知仙遊的五帝信仰始自順治七年(1650)。這位清初的文化人很明確地承認了“五皇肇聖榕省”。所以若真有資料可證明台灣的五帝信仰源於莆田的話(筆者目前尚未發現),那么也可從莆田再溯源到福州。

碑記簡介

《城南鼎建興賢廟崇祀五皇大帝碑記》(如圖)是由明朝兵部侍郎、邑紳唐顯悅(1593年-?)撰寫的,全文如下:

城南鼎建興賢廟崇祀五皇大帝碑記 城南鼎建興賢廟崇祀五皇大帝碑記

“吾邑以仙遊名,蓋以山川之霛,每多神奇顯應焉,而締造之迅,尸祝之隆,則未有如今日五皇大帝之盛者。五皇肇聖榕省,本非吾仙所敢邀奉,忽於庚寅(1650年)首春,選勝來仙,降靈託夢,若大者諏日擇地,小而伐石選材,無不密為指示,以知所趨向。自是而通社爭輸,欣欣創建;四方樂助,不下百千人。勸首餉工,寔惟十四人。且月積會金,更募置田百餘畝,納賦輸租為歲時慶贊之需。其總理事務,惟公惟勤,去窳去惰,則尤賴有曾君序拱者,遂不兩載而告成事焉。殿開日月,棟插雲霄,翬飛輿雉,堞粗連紺。宇去南城數武,右長虹而左大陸,枕丹鳳而瞰清溪,蓋天然形勝,巍莫京矣。凡生於斯,游於斯者,儼神威於咫尺,則栗若冰霜;感靈貺之玄奇,猶親如父母。且當顛危幽縶中,一念呼籲而現形,指時立脫危途,不可勝數,是神奇顯應於吾仙者,又豈尋常哉?廟成,例得述崇建之輝煌,紀董事之姓氏,而爰勒數言於石,以垂諸永久雲。”

落款為:“賜進士出身通議大夫唐顯悅頓首拜撰,功德主:黃槐野 劉俊伯 何憲圭 鄭子美 陳曰長 張雪岩 葉清霖 林顯武 廖元祥 周而弼 陳平宇 翁南華 林朝尊 兼總理曾序拱,順治拾年歲次癸巳夏陸月吉旦住持道士許星甫立石。”

人物簡介

唐顯悅是仙遊金石書院掌教唐大章的次子,明天啟二年(1622年)進士,授諸暨縣令,後改湖州教授,轉國子助教,遷南京戶部主事,轉南京戶 科給事中,升四川副使,出知襄陽府,累官嶺南巡道。明亡時從唐王,先後任兵部右侍郎、兵部尚書,後辭官。永曆九年(1655年)居廈門,隱居雲頂岩,自號雲衲子,以壽終,卒年不詳。著有《亭亭居》等詩文,《仙遊縣誌》、《廈門志》 有傳。

文獻記載

五帝廟最早稱“靈顯廟”、“興賢廟”,明朝年間因奉祀中華民族始祖五位上古大帝而得名,殿內珍藏有唐代石獅、宋代馱牌石龜、明代石鼓和人物石浮雕、清代石碑等,後殿觀音大殿奉祀觀音大士,其中壁畫是五帝廟最早奉祀五皇大帝的畫像。此外,還有老君、先師、張公、郭元帥和抗倭英雄戚繼光的塑像六十多尊。

《乾隆仙遊縣誌》亦有一段記載:五帝廟在迎薰門外,順治十年(1653年)里民曾序拱、劉俊伯等創建,康熙十九年大水,廟圯,里民曾名臣、王英均倡眾興復,儒士王儼捐香燈二十八石。五帝者五行帝也,其見於經傳者詳矣。按:五行之色以肖像,則與五顯有別。當大水時漂木像至俞潭,夜半若王儼拯之以歸。明代嘉靖八年(1529年)第三次大規模重建,清順治十年(1653年)唐顯悅購田百餘畝歸廟收租慶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