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城北鄉安岳縣境西北部,安岳縣城區正北方向,距安岳縣城區4.5公里。東與長河源鎮為鄰,南與石橋鋪鎮、岳陽鎮接壤,西與鴛大鎮相連,北與來鳳鄉、天馬鄉為界。幅員面積37.9平方公里。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屬川中丘陵地帶淺丘地貌,南北中丘寬谷。平均海拔321米,年平均氣溫18.2℃,年總降雨量880.5毫米。森林覆蓋率60%,累計荒山造林368公頃,有林地1708公頃。城北鄉植被繁茂,青山綠水,檸檬飄香,氣候宜人,陶海、古竹、柳溪、雙馬等村檸檬生態觀光游納入安岳縣第四條旅遊線路,是安岳縣城後花園、生態氧吧、旅遊休閒地。城北鄉交通便利,省道S206線內遂公路(內江市-安岳縣-城北鄉-安居區-遂寧市)、城紅路(城北鄉-紅廟子)過境,完成村社道路建設28公里,硬化道路20公里,部分村實現戶戶通水泥路。
建制沿革
城北鄉在清代為安岳縣在城鄉轄地。
清道光時(公元1821-1850年),安岳縣設在城鄉等10鄉36個場,屬在城鄉。
清末,安岳縣設定城廂五路(城東、城南、城西、城北、城中),全縣設在城鄉等10鄉38個場。在城鄉轄城廂五路(城東、城南、城西、城北、城中)、永順場、馬家場共5路2個場,治為在城鄉城廂中路,今安岳縣岳陽鎮城區。
民國初,屬在城鄉城廂五路城北。
民國11年(公元1922年),在城鄉析撤城廂五路置城東鄉、城南鄉、城西鄉、城北鄉、城中鄉共5鄉。屬城北鄉。
民國21年(公元1932年),安岳縣廢在城鄉等原10鄉名,全縣設43鄉、場、鎮。屬城北鄉。
1950年,屬城北鄉人民政府。
1955-1957年,安岳縣先後調整為10區1鎮78鄉,並以區公所駐地定命區名。城北鄉屬岳陽區。
1958年,安岳縣建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全縣建立10箇中心人民公社、34個人民公社和1個鎮。同年,撤銷岳陽區建立岳陽中心人民公社。城北鄉改城北人民公社,屬岳陽中心人民公社。
1961年,安岳縣設10區1鎮71個公社,岳陽中心人民公社復設岳陽區。城北公社屬岳陽區。
1984年,安岳縣撤銷城北公社復置城北鄉,屬岳陽區。年底,全縣設10區5鎮88鄉。岳陽區駐岳陽鎮,代管由公社復鄉的有安農鄉、城南鄉、城郊鄉、石橋鋪鄉、城東鄉、鴛大鄉、黃桷鄉、思賢鄉、城北鄉、城西鄉共10個鄉鎮。
1992年,安岳縣撤區並鎮。撤銷岳陽區公所等全縣10個區、67個鄉鎮的建制。新建12個鎮,擴建20個鄉鎮(其中有8個鎮),保留6個鄉的建制,全縣共有38個鄉鎮改為縣直轄。岳陽區代管的鄉鎮全部析出自建、合併或撤銷。城北撤鄉設獨立鄉,縣直轄。
1995年,安岳縣復置城北鄉同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安岳縣新建20個鄉鎮的建制。安岳縣在原岳陽區設岳城工作委員會(簡稱岳城工委),城北鄉屬之。
2001年,安岳縣撤消岳城工委,建立岳城管理委員會(簡稱岳城管委),城北鄉屬之。
2003年,安岳縣設10個片區管理委員會22個鎮47個鄉,其中嶽城片區轄岳陽鎮(含原安農鄉、城南鄉、城郊鄉)、石橋鋪鎮(含原城東鄉)、鴛大鎮(含原黃桷鄉)、思賢鄉、城北鄉、城西鄉共6個鄉鎮。
2005年,安岳縣撤消岳城管委,置岳陽鎮,縣直轄。城北鄉自岳城管區析出置縣直轄鄉。
行政區劃
城北鄉現轄陶海村、油坊村、離山村、飛龍村、畫梁村、安堂村、烈馬村、安北村、雙馬村、古竹村、筧水村、柳溪村、崇樂村共13個行政村,143個村民小組,1個獨立居民小組。鄉人民政府駐陶海村12組。
轄區代碼
512021200城北鄉
512021200200陶海村
512021200201油坊村
512021200202離山村
512021200203飛龍村
512021200204畫梁村
512021200205安堂村
512021200206烈馬村
512021200207安北村
512021200208雙馬村
512021200209古竹村
512021200210筧水村
512021200211柳溪村
512021200212崇樂村
512021200400城北鄉獨立居民小組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19675 |
男 | 10137 |
女 | 9538 |
家庭戶戶數 | 5390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19664 |
家庭戶男 | 10126 |
家庭戶女 | 9538 |
0-14歲(總) | 4735 |
0-14歲男 | 2526 |
0-14歲女 | 2209 |
15-64歲(總) | 13320 |
15-64歲男 | 6855 |
15-64歲女 | 6465 |
65歲及以上(總) | 1620 |
65歲及以上男 | 756 |
65歲及以上女 | 864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19674 |
經濟狀況
城北鄉201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452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實現12902萬元;第二產業實現7846萬元,其中工業實現1030萬元;第三產業實現270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100元。全鄉各項經濟社會指標完成在全縣鄉鎮中名列前十位,比13年提升35位,擠入全縣第一方正行列。
全鄉農畜果林水產品資源豐富,特色名優農業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以檸檬為主導產業,全鄉種植檸檬640.4公頃,年產檸檬鮮果4629噸,產值3300萬元。以生豬為主導,養殖業蓬勃發展,全鄉全年出欄生豬1.6萬頭。塘、庫、堰養魚70公頃,稻田養魚8公頃,產成魚283噸。林業產值177萬元,畜牧業產值8687萬元,漁業產值533萬元,林、牧、漁三項產值占農業總產值33.7%,全鄉實現糧經比例3∶7,基本形成檸檬、生豬、水產、蔬菜等四大優勢特色主導產業,是全縣有名檸檬商品生產基地、蔬菜生產基地、商品糧生產基地。
基礎設施
城北鄉農村農業基礎設施條件逐步完善,通過向上級爭取資金、項目,水利建設步伐加快,山坪塘整治6口,新農村建設啟動3個,13個村110個社3000戶入戶安裝天然氣,天然氣實現社社通,縣城自來水接入城北,民眾生產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新農村建設按照新農村“二十字”方針,突出“一路二水三產業四增收”,整合上級涉農項目和財政資金,發動民眾籌資籌勞,努力發展新產業、全方位推進雙馬村、陶海村、柳溪村等新農村建設步伐。投入項目資金近1000萬元,啟動柳溪村、雙馬村美麗鄉村建設,柳溪村6、7組聚居點建設,雙馬村、陶海村、柳溪村微田園建設,圓滿完成美麗鄉村建設和聚居點建設,微田園建設有序推進,柳溪村康家灣聚居點建設成效明顯。2014年4月後,重點從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上全方位加快新農村建設。完善法治文化廣場、法治文化農家大院,推進依法治鄉、依法治村工作深入開展。水泥路、電力、廣電實現戶戶通,天然氣安裝入戶,實現農村基礎設施良好、人居環境優美,創造“因地制宜、依山而建”新模式,農村面貌煥然一新,統籌城鄉發展邁出嶄新步伐。
通訊基礎設施2014年末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98千米,投遞點13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750餘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160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80餘件,征訂報紙0.3萬份。 電信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000門,固定電話用戶290餘戶,電話用戶普及率4%;行動電話用戶5915戶,行動電話普及率為95%;寬頻接入用戶150餘戶。
水利設施小Ⅱ型水庫3座,蓄水量110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273公頃,山坪塘103口,石河堰23處,電灌站9處。
全鄉有集中供水站1座,能供給鄉政府機關及鄉直部門、陶海村飲用水。
社會事業
城北鄉2014年末有鄉文化站、廣播電視站各1處,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3處,各類圖書室10個,藏書量3萬餘冊。
2014年末有幼稚園8所,在園幼兒318人,專任教師10人;九年義務學校1所為安岳縣城北鄉九年義務教育學校。在校學生727人,專任教師72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國中適齡兒童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率覆蓋率均100%。
2014年末,轄區內有衛生院1所,建築面積664平方米,村級醫務站22個,年均門診9600餘人次,年均住院1000餘人次,有床位37張,每萬人擁有病床17.1張。專業衛生人員20名,其中執業醫師2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2人。2014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萬人次。13個村村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累計參合人數21548人,參保率100%。
2014年全鄉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51戶56人,月發保障金17192元;農村低保545戶908人。全鄉有五保戶161人,其中居住敬老院人數28人,五保集聚點10人,分散供養118人。全面落實優待撫恤政策,全鄉復員軍人152人,享受優待金130人。
土特產品
飛龍、水稻、小麥,、棉花、生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