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子村

坡子村位於山東省諸城市賈悅鎮,現有人口240人,耕地面積678畝,種植小麥、玉米、黃煙、棉花為主,人均收入7200元。

基本信息

山東省諸城市賈悅鎮坡子村

坡子村位於山東省諸城市賈悅鎮駐地西南2.5公里,位於王莊至李二莊兩村之間水泥路貫穿村中。我們村現有人口240人,耕地面積678畝,種植小麥、玉米、黃煙、棉花為主,養殖業主要養牛豬羊,近幾年稀有動物養殖大力民展。為了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開拓就業新門路,現外出打工人員80多人。人均收入7200元,為新經濟發展開闢了新道路。通過各方面努力,力爭到2010年人均收入突破1萬元。

山東省平度市張舍鎮坡子村

村莊由來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幾戶張姓人家為給北唐村富戶收種莊稼方便至此定居,春耕夏耘秋斂東藏,繁衍成村,因此處屬四周無村的野坡,故取名“坡子”為村名。

政區人口

鎮駐地西南4.5公里,有村民46戶,人口142人,耕地318畝。

經濟狀況

該村以農業種植和石墨開採加工為主要經濟產業。年產糧食、油料200噸,村經濟總收入150萬元,人均純收入5132元。

社會事業

自來水、電話、有線電視入戶率均為98%以上,農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98%。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坡子村

簡介

邊河鄉坡子村,距邊河鄉政府駐地偏東南3公里。

由來

據坡子村張氏祖先墓碑記載: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年)始祖張朋、張友兄弟自冀州棗強縣遷發山東,弟張友“擇杏之陽,淄水之側,定名坡里社也”。坡子村立村於曠野,原名坡里,後改稱坡子。

沿革

坡子村曾隸屬於益都縣蓼河區,後屬博山縣,1958年11月屬淄川區,1969年12月歸臨淄區,歷屬邊河公社、邊河鄉。

遺址

張始祖選址在村南直通淄河的小河邊立莊時,小河常年流水,其源頭即為金茶壺泉。金茶壺泉地處天堂寨山腰間。今天堂寨自然風景區位於坡子村以南,是淄川、臨淄兩區的界山,海拔560米,雄奇秀雅,景色迷人,是臨淄區的至高點,也稱臨淄南天門。它是臨淄區未受到過任何污染的一片淨土。
天堂寨曾是明初蒲台(今濱州)人唐賽兒義軍駐紮過的山寨。永樂十八年(1420年)二月,唐賽兒率兵起義,聲勢浩大,迅速發展到數萬人。明青州衛派兵鎮壓,起義軍在鳳凰山頂峰安營紮寨。營寨山高林密,易守難攻,寨內有飯同吃,有水同喝,有福同享,婦孺、老幼皆無欺。人們都說到了山寨就像上了天堂一樣美好,故名天堂寨,後人也將山命名天堂山。現山寨廟宇已廢,僅存殘跡。
天堂寨風景區內,有歷史名泉“金茶壺”、摩崖石刻;有“金雞石”“狐仙洞” 傳說。
天堂寨山腰的金茶壺,泉水清澈見底,水質優良,久旱不涸。原來的金茶壺,常年流水,形成小河。後被一南方人發現,便傾其家產欲得寶壺,在此守候長達3年之久,終因財力耗盡,未得到寶壺,一氣之下用萬年蒿將壺嘴堵塞,從此莊前小河斷流,只有涓涓細流從未堵嚴的壺嘴縫隙中滲出。金茶壺泉子不大,但方圓百里聞名。
天堂寨有摩崖石刻造像兩尊,南北並列,兩石像間距約1米許,系就崖邊岩石雕刻而成,兩尊造像框高各為0.7米,寬為0.65米,北邊一尊為坐像,文官裝扮,蓮花盆座,下半部分另有一馬童牽一匹馬;南邊一尊為立像,武裝盔甲。邊上刻有文字記載,記述鑄刻於明代成化元年(1465)和興建人姓名。
今天堂山3000餘畝山坡上植下了80多萬株側柏林,森林覆蓋率達90%,刺槐戴帽,側柏攔腰,梯田繞山,柿樹成林。春秋季節泉水叮咚,林濤呼嘯,山花爛漫,百鳥爭鳴,宛如世外桃源再現,使人流連忘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