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擁江淮

合肥之“特”,看科技。 合肥之“美”,看園林。 合肥之“真”,看民風。

內容介紹

潘小平同志的新作《坐擁江淮:合肥》,介紹了合肥的歷史沿革、風土人情、城市變遷、時代風貌、涵括了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等多方面信息。透過這本書,你可以感知合肥人民艱苦創業的歷程,體悟古城廬州滄桑厚重的歷史積澱,領略富有時代氣息的科技人文,聆聽今日合肥志在崛起的心聲。
合肥,一座負載千年歷史的古城,有“三國故地、包拯家鄉”之稱。在悠遠的歲月長河中,總是在戰事與繁榮之間,在“破”與“立”之中,書寫一頁又一頁厚重的城市實錄。戰事紛擾中,她為“江南唇齒,淮右襟喉”乃兵家必爭之地;太平盛世時,她是舟車商賈雲集之所,遠在漢代即為商貿都會之一。
歷經歲月的磨礪,古老的合肥正煥發出勃勃生機——
合肥之“變”,看經濟。建國以來,在黨的領導下,一座5平方公里、5萬人口的江淮小邑,已闊步成長為250平方公里、250萬入口的中心城市。
合肥之“特”,看科技。高校眾多,院所林立,人才薈萃,人均科技人才資源名列前茅,是全國重要的科教基地、首個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世界科技城市聯盟會員城市。
合肥之“美”,看園林。城在園中,園在城中,環城皆綠,四季飛花是全國首批園林城市之一。
合肥之“真”,看民風。合肥入誠信質樸、不事張揚,卻又敢走新路、敢破難題。肥西小井莊農民的包產到戶,揭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顯示出合肥人的智慧與勇氣。

作品目錄

序/孫金龍在“破”與“立”中崛起
寫在前面
背景資料(一)
開篇 一條路和它的前世與今生
一、風雨前大街
二、安徽第一路
三、正在進行時
四、消失的風景
五、二十四街坊
六、紅楓大道
口述實錄:
1.牛耘(合肥民俗專家)
2.杜平太(合肥市委常委、濱湖新區建設指揮部主任)
3.張長準(合肥市建委主任)
附錄:
1.“安徽第一路”明起正式改造
2.市民出行建議
3.“141”空間發展戰略
4.不是官話
5.民間語文
背景資料(二)
第一章 老城廂:江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一、施合於肥,居皖之中
二、三國古戰場
三、包河上的風
四、李、段兩合肥
五、千年古城牆
六、環城皆翡翠
七、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八、三河——後花園的風景
口述實錄:
1.李廣濤(合肥市第三任市委書記)
2.戴小盈(合肥市政工程管理處主任)
附錄:
1.李鴻章言論摘抄
2.彭拜:電燈
3.歷史檔案:路燈
4.潘小平:傾聽流水的聲音
背景資料(三)
第二章 憶往昔:有多少“第一”可以驕傲
一、家電巨鱷,合肥“雙雄”
二、中國底盤
三、江準車谷
……
第三章 開發區:開放開發,鼎足而三
第四章 濱湖區:濤聲夜入夢,人家盡枕湖
結語 坐擁江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