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牡蠣肉(鮮品)90克,牡蠣(殼)60克,地骨皮30克,銀柴胡15克,生薑、紅棗各少許。
做法:
將牡蠣肉、殼洗淨;地骨皮、銀柴胡、生薑、紅棗(去核)洗淨。把全部用料一起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煮2小時,調味即可。隨量飲用。
介紹:
口服每日1~3次,每次150~200毫升。清虛火,退虛熱。適用於酒精性皮膚病,症見兩顴潮紅、口乾口渴、頭目眩暈、煩躁易怒、舌紅苔少、脈弦細數。
牡蠣肉(鮮品)90克,牡蠣(殼)60克,地骨皮30克,銀柴胡15克,生薑、紅棗各少許。 將牡蠣肉、殼洗淨;地骨皮、銀柴胡、生薑、紅棗(去核)洗淨。 口服每日1~3次,每次150~200毫升。
牡蠣肉(鮮品)90克,牡蠣(殼)60克,地骨皮30克,銀柴胡15克,生薑、紅棗各少許。
將牡蠣肉、殼洗淨;地骨皮、銀柴胡、生薑、紅棗(去核)洗淨。把全部用料一起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煮2小時,調味即可。隨量飲用。
口服每日1~3次,每次150~200毫升。清虛火,退虛熱。適用於酒精性皮膚病,症見兩顴潮紅、口乾口渴、頭目眩暈、煩躁易怒、舌紅苔少、脈弦細數。
本方劑由磁石(燒赤,醋淬7遍)3兩,防風(去叉)3兩,五味子2兩,甘草(炙,銼)1兩,玄參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牡丹(去心)2兩組成。
藥物組成 處方來源 方劑主治 製備方法 用法用量保真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勞證十藥神書》,具有補虛除熱之功效。主治勞證骨蒸體虛,潮熱盜汗。
歌訣 組成 用法 功用 主治)地骨皮(四錢)銀胡(一錢半)秦艽(一錢半)生牡蠣(五錢)川石斛(三錢)新會皮...黃其意首存津液也。此症病中經,至未經通走,故致肝熱而作驚多怒,湯中有白薇...得滋潤,必不以苦寒而燥之也。診脈左手已細軟,,用清燥湯。北沙參(八錢...
簡介 卷上內容 卷下內容補肺湯,中藥方劑,含有黃耆、甘草、鍾乳、人參、桂心等多中草藥,用於肺氣不足,養陰潤肺,化痰止咳。具有補腎納氣、清肺平喘、活血化瘀等功效。
歌訣 組成 用法 功用 主治澤瀉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金匱要略》卷中。具有利水除飲,健脾制水之功效。主治飲停心下,頭目眩暈,胸中痞滿,咳逆水腫。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 方義益氣養陰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中醫雜誌》1991年第5期。具有益氣養陰,清熱解毒之功效。主治鼻咽癌。症見鼻塞,流血涕,神疲乏力,頭昏耳鳴,口苦口乾,舌苔...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 方義功效: 主治: 出處:
鐵破湯 [中文名稱] [功能主治] [處方組成] [辨證加減]適用病症,用於益氣養陰。糖尿病Ⅱ型(氣陰兩虛型),症狀為口渴多飲、易飢多食、多尿、伴神疲乏力、汗多、舌苔薄黃、脈細數。
方名 處方 用法 適用病症養陰止血湯,中藥方劑,由生地、生白芍、黃芩、玄參、石斛、地骨皮、煅牡蠣、花蕊石、陳棕炭、側伯葉、藕節炭組成,用於養陰固攝,止血清熱。主治陰虛血熱。
方劑名稱 處方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