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報導
泰州日報社(記者 張虎林)電影《唐山大地震》那組鏡頭至今讓人難忘:地震的幾十秒時間內,搖晃的地面、扭曲的房門讓樓房內的人無法迅速逃生。昨天,由市地震局應急救援處葉林研製的全國首個民用“地震緊急避難倉”發明專利,正式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地震時如果躲進這個有吃有喝而又堅固的“避難倉”,將會大大提高自救能力和生命的存活率。
研發源於汶川大地震
今年56歲的葉林,2004年起在市地震局從事地震應急救援管理工作。讓他萌發設計“避難倉”的起因,是2008年的那場汶川大地震。“許多救援人員回到泰州,提到最多最慘的事,就是眼看著廢墟下壓著的人因缺水缺藥而死。”葉林說。 在救災隊員震區歸來的多次座談會上,葉林收集到了很多救援工作中碰到的新問題和救援成功的案例,統計出了很多實用數據和資料。例如:地震時躲在床下的人最容易受傷,躲在角落裡受傷機率低一點;藥品、食品、避難器材工具等是地震被埋人員最需要的。
苦心鑽研兩年後,葉林設計出了具有特殊防護層的“地震緊急避難倉”:占地2平方米左右的“避難倉”高約2米,類似飛彈頭的外形用合金鋼材製成,倉中間用一根高強度的鋼柱支撐著,倉內有進出自如的小門和能看到外界的小窗,等待救援必備的呼救通訊系統、食品區、藥品區、工具器材區被巧妙地設定在艙壁夾層內。
一般可容納3人躲避
“這種避難倉一般可容納3人躲避。擺放在臥室內,地震來了,哪怕是連滾帶爬也能迅速躲進去,耐心地等待外界救援。”葉林說,倉內儲存的物品大到坐著休息的椅子,小到收音機、垃圾袋一應俱全。事先配備的食品、藥品,至少可使倉內的人贏得10天甚至更長等待救援的寶貴時間。
“倉內設計的每一個物品都有著重要作用,是救援時發現受災民眾最需要的。”葉林舉例說,收音機可用來收聽外界救援情況,報警器可手動或自動向外界發出“滴滴”求救聲,節能的LED燈可照明。
值得一提的是,為配合外界救援,“避難倉”在主倉上方增設了一個小倉,內設一個與支撐柱相連的救生鉤。與主倉堅硬的外殼相比,小倉的材質特意設計成易碎的,一來可緩衝地震時牆壁磚塊砸向避難倉的破壞力,二來該小倉被砸開後,露出的救生鉤將方便救援人員快捷地用吊車將其整體從廢墟中吊出來。
實用性觀賞性兼顧
擺放在家中的“避難倉”如何與家中環境相協調?葉林說,為確保其實用性和觀賞性,“避難倉”設計出了多種顏色,外形也正在進一步最佳化。此外,倉內的備用食品藥品可定期進行更換,好似家裡的一個儲物櫃。“家中的貴重物品和票據也可安全地存放在裡面,避免地震時造成不必要的財產損失。”
“寧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地震部門相關專家說,我國是一個震災嚴重的國家,地震頻度高、強度大、震源淺、分布廣。全國首個民用“地震緊急避難倉”的研製成功,實現了我國民用地震防禦設備的“零突破”。
葉林說,目前,“避難倉”設計至少能抵禦7級左右的破壞性大地震。下一步,有關部門將把“避難倉”放在大樓爆破倒塌後的災害環境下進行破壞性實驗,檢驗其抗震強度。待檢驗合格後,批量生產的“避難倉”將逐步投放市場。“根據材質和內部配置的不同,避難倉的成本將重點控制在多數普通家庭能承受的價格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