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9~2002年
1949年
全國(不含台灣省)行政區劃之專級行政區(第二級地方)共293個,其中195專區、8盟、54省轄市、21行政督察區、4行政區、1行署區、1特區、1直轄區、1監時委員會、2行署、1礦區、3基巧、1噶本(根?《中國政區地理》,劉君德主編)。其時由於正處共產黨政權穩定時期,主要國民政府時期的區劃體制。
1959年
共有153個專區級行政區(不含台灣省和西藏地方),4行政區、119專區、29自治州和7盟,另外省轄市為納入。
1983年
隨著1983年開始的“地級行政區劃改革”,隨之出現全局性的地、市合併——建立中心城市。目的是打破多年來市縣之間的行政壁壘和城鄉分割、工農分的格局,發揮中心城市對農村拉動作用,但後來弊端越來越多,尤其是一些不具備經濟輻射能力的城市強行升格,與轄縣矛盾加大,弊端明顯。在各個省、自治區,省、縣、鄉三級行政體制實際為省、地、縣、鄉四級行政體制由此造成諸多弊端。一是中央政府的政令不暢;二是財力過於集中地市一級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而忽視縣級建設。
2002年
湖北、浙江等部分省漸漸實行在經濟上省直管縣的辦法,行政管理層級開始出現變化,如湖北省出現局部的“省直管市”——省政府直接管轄的“縣級市”。
區劃沿革
截至2015年4月
年份 | 合計 | 地區 | 自治州 | 盟 | 行政區 | 地級市 |
---|---|---|---|---|---|---|
1983 | 323 | 138 | 31 | 8 | 1 | 145 |
1984 | 323 | 135 | 31 | 8 | 1 | 148 |
1985 | 327 | 125 | 31 | 8 | 1 | 162 |
1986 | 325 | 119 | 31 | 8 | 1 | 166 |
1987 | 326 | 117 | 30 | 8 | 1 | 170 |
1988 | 334 | 113 | 30 | 8 | — | 183 |
1990 | 336 | 113 | 30 | 8 | — | 185 |
1991 | 338 | 113 | 30 | 8 | — | 187 |
1993 | 335 | 101 | 30 | 8 | — | 196 |
1994 | 333 | 89 | 30 | 8 | — | 206 |
1995 | 334 | 86 | 30 | 8 | — | 210 |
1998 | 331 | 66 | 30 | 8 | — | 227 |
1999 | 331 | 58 | 30 | 7 | — | 236 |
2000 | 333 | 37 | 30 | 7 | — | 259 |
2001 | 332 | 32 | 30 | 5 | — | 265 |
2002 | 332 | 22 | 30 | 5 | — | 275 |
2003 | 333 | 18 | 30 | 3 | — | 282 |
2004 | 333 | 17 | 30 | 3 | — | 283 |
2005 | 333 | 17 | 30 | 3 | — | 283 |
2006 | 333 | 17 | 30 | 3 | — | 283 |
2007 | 333 | 17 | 30 | 3 | — | 283 |
2008 | 333 | 17 | 30 | 3 | — | 283 |
2009 | 333 | 17 | 30 | 3 | — | 283 |
2010 | 333 | 17 | 30 | 3 | — | 283 |
2011 | 332 | 15 | 30 | 3 | — | 284 |
2012 | 333 | 15 | 30 | 3 | — | 285 |
2013 | 333 | 14 | 30 | 3 | — | 286 |
2014 | 333 | 12 | 30 | 3 | — | 288 |
2015 | 334 | 10 | 30 | 3 | — | 291 |
各省、自治區地級行政區列表
河北省 (11個) | 山西省 (11個) | 內蒙古自治區 (12個) |
---|---|---|
石家莊市 | 太原市 | 呼和浩特市 |
唐山市 | 大同市 | 包頭市 |
秦皇島 市 | 陽泉市 | 烏海市 |
邯鄲市 | 長治市 | 赤峰市 |
邢台市 | 晉城市 | 呼倫貝爾市 |
保定市 | 朔州市 | 通遼市 |
張家口市 | 忻州市 | 烏蘭察布市 |
承德市 | 呂梁市 | 鄂爾多斯市 |
滄州市 | 晉中市 | 巴彥淖爾市 |
廊坊 市 | 臨汾市 | 興安盟 |
衡水 市 | 運城市 | 錫林郭勒盟 |
阿拉善盟 |
遼寧省 (14個) | 吉林省 (9個) | 黑龍江省 (13個) |
---|---|---|
瀋陽市 | 長春市 | 哈爾濱市 |
大連市 | 吉林市 | 齊齊哈爾市 |
鞍山市 | 四平市 | 牡丹江市 |
撫順市 | 遼源市 | 佳木斯市 |
本溪市 | 通化市 | 大慶市 |
丹東市 | 白山市 | 伊春市 |
錦州市 | 白城市 | 雞西市 |
營口市 | 松原市 | 鶴崗市 |
阜新市 |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 雙鴨山市 |
遼陽市 | 七台河市 | |
盤錦市 | 綏化市 | |
鐵嶺市 | 黑河市 | |
朝陽市 | 大興安嶺地區 | |
葫蘆島市 |
江蘇省 (13個) | 浙江省 (11個) | 安徽省 (16個) | 福建省 (9個) | 江西省 (11個) | 山東省 (17個) |
---|---|---|---|---|---|
南京市 | 杭州市 | 合肥市 | 福州市 | 南昌市 | 濟南市 |
無錫市 | 寧波市 | 蕪湖市 | 莆田市 | 贛州市 | 青島市 |
徐州市 | 溫州市 | 蚌埠市 | 泉州市 | 宜春市 | 淄博市 |
常州市 | 紹興市 | 淮南市 | 廈門市 | 吉安市 | 棗莊市 |
蘇州市 | 湖州市 | 馬鞍山市 | 漳州市 | 上饒市 | 東營市 |
南通市 | 嘉興市 | 淮北市 | 龍巖市 | 撫州市 | 煙臺市 |
連雲港市 | 金華市 | 銅陵市 | 三明市 | 九江市 | 濰坊市 |
淮安市 | 衢州市 | 安慶市 | 南平市 | 景德鎮市 | 濟寧市 |
鹽城市 | 台州市 | 黃山市 | 寧德市 | 萍鄉市 | 泰安市 |
揚州市 | 麗水市 | 阜陽市 | 新余市 | 威海市 | |
鎮江市 | 舟山市 | 宿州市 | 鷹潭市 | 日照市 | |
泰州市 | 滁州市 | 濱州市 | |||
宿遷市 | 六安市 | 德州市 | |||
宣城市 | 聊城市 | ||||
池州市 | 臨沂市 | ||||
亳州市 | 菏澤市 | ||||
萊蕪市 |
河南省 (17個) | 湖北省 (13個) | 湖南省 (14個) | 廣東省 (21個) | 廣西壯族自治區(14個) | 海南省 (4個) |
---|---|---|---|---|---|
鄭州市 | 武漢市 | 長沙市 | 廣州市 | 南寧市 | 海口 市 |
開封市 | 黃石市 | 株洲市 | 深圳市 | 柳州市 | 三亞市 |
洛陽市 | 十堰市 | 湘潭市 | 珠海市 | 桂林市 | 儋州市 |
平頂山市 | 荊州 市 | 衡陽市 | 汕頭市 | 梧州市 | 三沙市 |
安陽市 | 宜昌市 | 邵陽市 | 佛山市 | 北海市 | |
鶴壁市 | 襄陽市 | 岳陽市 | 韶關市 | 崇左市 | |
新鄉市 | 鄂州市 | 張家界市 | 湛江市 | 來賓市 | |
焦作市 | 荊門市 | 益陽市 | 肇慶市 | 賀州市 | |
濮陽 市 | 黃岡市 | 常德市 | 江門市 | 玉林市 | |
許昌市 | 孝感市 | 婁底市 | 茂名市 | 百色市 | |
漯河市 | 鹹寧市 | 郴州市 | 惠州市 | 河池市 | |
三門峽市 | 隨州市 | 永州市 | 梅州市 | 欽州市 | |
商丘市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懷化市 | 汕尾市 | 防城港市 | |
周口市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河源市 | 貴港市 | ||
駐馬店市 | 陽江市 | ||||
南陽市 | 清遠市 | ||||
信陽市 | 東莞市 | ||||
中山市 | |||||
潮州市 | |||||
揭陽市 | |||||
雲浮市 |
四川省 (21個) | 貴州省 (9個) | 雲南省 (16個) | 西藏自治區 (7個) |
---|---|---|---|
成都市 | 貴陽市 | 昆明市 | 拉薩市 |
綿陽市 | 六盤水市 | 昭通市 | 昌都市 |
自貢市 | 遵義市 | 曲靖市 | 日喀則市 |
攀枝花市 | 銅仁市 | 玉溪市 | 林芝市 |
瀘州市 | 畢節市 | 普洱市 | 山南地區 |
德陽市 | 安順市 | 保山市 | 那曲地區 |
廣元市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麗江市 | 阿里地區 |
遂寧市 |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臨滄市 | |
內江市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
樂山市 |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
資陽市 |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 | ||
宜賓市 |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 ||
南充市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
達州市 |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 | ||
雅安市 | 怒江僳僳族自治州 | ||
廣安 市 | 迪慶藏族自治州 | ||
巴中市 | |||
眉山市 | |||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
涼山彝族自治州 |
陝西省 (10個) | 甘肅省 (14個) | 青海省 (8個) | 寧夏回族自治區 (5個)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14個) |
---|---|---|---|---|
西安市 | 蘭州市 | 西寧 市 | 銀川市 | 烏魯木齊市 |
銅川市 | 嘉峪關市 | 海東市 | 石嘴山 市 | 克拉瑪依 市 |
寶雞市 | 金昌市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吳忠市 | 吐魯番市 |
鹹陽 市 | 白銀市 | 黃南藏族自治州 | 固原市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渭南市 | 天水市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中衛市 |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 |
漢中市 | 酒泉市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 |
安康市 | 張掖市 | 玉樹藏族自治州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
商洛市 | 武威市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 |
延安市 | 定西市 | 塔城地區 | ||
榆林市 | 隴南市 | 阿勒泰地區 | ||
平涼市 | 哈密地區 | |||
慶陽市 | 阿克蘇地區 | |||
臨夏回族自治州 | 喀什地區 |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和田地區 |
省直管縣
省直管縣——即由省、自治區政府直接管轄縣、縣級市。自2002年起,浙江、廣東、河南、遼寧、湖北等一些地方已經出現了在財政上省直管縣的試點,浙江甚至已經在一些社會管理事務上進行省直管縣的試點。隨著經濟和社會管理職能上省直管縣,勢必會最終實現省全面直管縣,這是一個趨勢,但是短期內成為現實難度很大。
十一五將取消“地級市”,1980年特別是1983年以後,“地級市”的設立原意是想打破行政壁壘和城鄉分隔,發揮中心城市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但在目前財政轉移支付和分稅制的情況下,“地級市”往往成了抽水機,為了中心城市的發展,截留轄屬縣的資金,從而城鄉差距越來越大。而“地級市”的作用只是上傳下達,多了一個環節,反不利於政令的暢通。而且每年單工資損耗財政之巨上億計。
全國地級行政區人口與面積數據地圖
相關連線
http://photo.163.com/photos/otvs/55737278/148198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