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磁異常
簡介
[地磁異常]geomagneticanomaly:又稱“磁力異常”。簡稱“磁異常”。地磁場的理論分布是有變化的。而實際上測得的地球磁場強度和理論磁場強度是有區別的,這種區別稱地磁異常。一般把地磁異常按面積大小分為大陸性異常、區域性異常、局部異常。而大陸異常常作為正常磁場。在磁法勘探中,把與地質構造和礦產有關的局部磁場稱為局部異常。正常磁場和磁異常是相對的。研究局部礦產的磁異常時,疊加在正常場上的區域地質構造的磁場也可以看作是正常磁場。而研究區域地質構造時,區域地質構造的磁場則成為有意義的異常。一般將高於理論地磁場的地區叫正異常,反之為負異常。以下為全球地磁場異常分布圖:

地磁跳水
地磁形成原因的說法:1.地球磁場形成的原因在理論上和定性上已經透過地磁學的電機原理得到了解釋。在地球炙熱外核液態的鐵、鎳及其氧化物不斷的流動,且以約每秒0.5毫米的速度向外部較低的邊緣部份地磁場類似磁鐵棒,但是這種相似只是粗略的。磁鐵棒或是其它永久磁鐵的磁場是由於鐵原子中的電子有序的運動而形成的。然而,地核的溫度高於居里點(鐵的居里點:絕對溫度1043K),鐵原子的電子軌道的方向會變得隨機化,這樣的隨機化會使得物質失去它的磁場。因此地磁場的成因並不是由於有磁性的鐵礦,主要的因素是電流(地電流。另一項地磁場與磁棒不同的特徵是地磁場的磁圈。磁圈與地球有一段距離,與地磁場表面有關。此外,在地核中的磁化的組成成分是轉動的而不是靜止的.當淺層的磁性受構造區域有礦層的加磁吸附時,我們可通過衛星雲圖來發現它的地表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