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殼動定轉化遞進說

地殼動定轉化遞進說簡稱動定遞進說,是由陳國達於1959年提出的關於地殼發展一般性規律的大地構造理論,是地窪學說的四個組成部分之一。

地殼動定轉化遞進說(theory of progression with transformation between mobile and stable regions)簡稱動定遞進說。是由陳國達於1959年提出的關於地殼發展一般性規律的大地構造理論,是地窪學說的四個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論點為:①地窪區作為一個新型活動區的出現,不是已有地槽階段的歷史重演,而是地殼發展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的標誌;地殼發展是多階段的(前地槽、地槽、地台、地窪、後地窪等階段),又是不平衡的(同一地質時期在不同地區存在不同性質和不同類型的構造區),認為中國東部中生代自印支運動或燕山運動以來已進入新的階段即地窪階段;②地殼演化過程是活動區和“穩定”區互相轉化、交替更迭的過程,叫動“定”轉化;且這種轉化和更替並非構造單元的簡單重複及循環,而是組成物質由簡單結構到複雜結構、由低級階段到高級階段,循著螺旋式方向向上向前發展的,叫“遞進”;總稱為動“定”轉化遞進律;③地殼演化通過動定轉化、遞進發展的根本原因,即動力來源是在於地幔軟流層物質因所含放射性元素髮生變化,引起溫度、密度的不均一而發生蠕動,導致岩石圈中熱能聚集與消散交替的結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