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種類型的地下通信是互不連通並且相隔一定距離的地下工事或隧道之間的通信。這種地下通信按電磁波傳播途徑可分為透過岩層、通過地下波導和“上-越-下”三種模式。
① 透過岩層模式:採用這種模式需要開鑿幾百米至一、兩千米深的豎井,天線穿過高電導率的覆蓋層,垂直伸入低電導率的岩層,讓電磁波在低電導率的岩層中傳播(圖1a)。為了減少電磁波的衰減須使用較低的頻率,一般用長波或甚長波。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曾對這種傳播模式進行多次試驗,當發射功率為一、兩百瓦時,通信距離達幾公里至幾十公里。
![地下通信](/img/d/17a/nBnauM3X2kDO0kTM2IzMxg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zEzL2k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上述兩種模式的主要優點是:高電導率覆蓋層有禁止作用,通信幾乎不受外界天電、工業及其他電台干擾;傳輸條件不隨外界變化,信號穩定可靠;通信隱蔽,保密性好。其主要缺點是:電磁波全在岩層中傳播,衰減很大,要達到較遠的通信距離,發射功率必須很大;使用的頻率很低,故通信容量很小;需要開鑿深井。
![地下通信](/img/7/ed7/nBnauM3XzMjN2AjM2IzMxg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zEzLz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另一種類型的地下通信是礦井或隧道內部的無線電通信。這種地下通信需要在隧道內架設漏泄電纜(見電信電纜),依靠電纜漏泄的電磁場和無線電台天線的耦合來進行通信。這種通信方式一般工作在甚高頻或特高頻頻段。它可用於礦井內部流動人員、移動車輛的通信和捷運固定台站與列車之間的通信。此外,在鐵路或公路隧道中運行的車輛需要接收無線電廣播或與隧道外的台站進行通信時,也可採用這種方式,但需要在隧道口加設無線轉接站,以便將隧道內的漏泄電纜和隧道外的無線信道聯接起來。上述通信方式自70年代起已得到日益廣泛的套用。在礦井內部還可利用中頻、低頻或甚低頻無線電波,使之穿過岩層進行近距離的通信,或在礦井塌陷處發出告警信號,供地面測向定位以進行救生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