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園裡--我的教育隨筆

在花園裡--我的教育隨筆

《在花園裡--我的教育隨筆》編著者董麗雅。 《在花園裡--我的教育隨筆》內容提要:當校長把一份新生名單交到作者手上的時候,作者忽然想起了台灣作家張曉風的那篇散文《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身為一個一年級孩子的母親,同時又是語文老師兼班主任,作者明顯地感到了肩上的分量是沉甸甸的。在這些名單的背後,作者仿佛看到了家長們那一雙雙充滿期待和關切的眼神,作者又一次想起了那一年趙主任的話來:“做一個讓學生喜歡的老師。” 就在那一天,作者建立了他們的班級部落格,寫下了第一篇博文:《53顆神秘的種子》。後來,又插進了一個學生。於是,作者開始行走在這個有著54顆種子的花園裡,並且暗下決心,要將自己和孩子們的點滴記錄下來,共同見證作者和孩子們的成長。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在花園裡--我的教育隨筆》編著者董麗雅。
在這個“花園”里,土壤免不了要長雜草,花兒們也免不了會有蟲子。於是,我便日日行走在這裡——有時候免不了也要做幾回蚯蚓,不斷翻鬆土地,使花兒們的根能夠呼吸到新鮮的空氣;有時候免不了要做幾回園丁,為那些被蟲子啃咬的花枝捉蟲;偶爾土壤上長出雜草來爭奪花兒們的養分的時候,我也會奮力與之搏鬥,捍衛和保護花兒們吸取養分的權利;有時候,我的腳步也不免匆忙和焦慮,甚至會在行走的時候吶喊幾聲,以慰藉那些在烈日和暴風雨中護花的勇士,使他們振作,抖擻精神、充滿力量……學生犯了錯誤,少了厲聲呵斥,多了諄諄教誨和殷殷期待。我始終相信,使卵石臻於完美的,並非鐵的捶打,而是水的載歌載舞。信步在花園裡所見到的風景,所寫下的成長的文章,都只是隨心而作,隨感而發。

作者簡介

董麗雅,1978年9月出生,浙江上虞人。1997年參加工作,一直擔任語文老師兼班主任。系紹興市名師、語文學科帶頭人。從教以來,曾獲省班主任基本功比武一等獎,市級、省級課堂教學比武一、二等獎,多次承擔全國、省、市級觀摩課任務。熱愛閱讀和寫作,多篇散文、隨筆和教學論文在全國、省、市獲獎或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

圖書目錄

序 做一個讓學生喜歡的老師
第一編 傾聽拔節的聲音
第一章 什麼是最重要的
每天快樂多一點
爸爸媽媽,請留步
小值日中的大學問
每天進步一點點
平常心
嘴巴的品質是耳朵培養出來的
比分數更重要的
過失的價值
不狡辯
第二章 喜看花蕾綻放
孩子,我想對你說
看閱兵儀式
“不是我的”和“我來撿”
打針有一點點疼
粗心是不是病?
誰記得?
南郭先生
菊花哭了
第二編 我的教室我的班
第三章 “正人”與“正己”
第一次選舉
扣獎券和“小蘋果”引發的思考
當值日班長
關於懲戒
不是因為害怕懲罰才去做
“家法”與“班規”
有師父的課堂
小議班風
難在修行
由衣服丟了想到的
打架
草莓隊
師者父母心
第四章 辦報·讀報
打造一個永不消逝的童年
《在花園裡》
辦報·讀報
快樂擁“報”——第一次開設《在花園裡》讀報課
第五章 多一把“尺子”
怎樣才算是優秀的學生
建波的來信
“學分拍賣會”
第三編分 享心靈語文的快樂
第六章 喜歡上語文課
花兒朵朵——一節組詞複習課
愛上朗讀
有趣的語文活動課
不僅僅為了識字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
表演讀的情趣
願望的顏色
鳥蛋碎了
語文的味兒
你的淚打濕了我的眼——從《王二小》一課關鍵字的教學說起
朗讀感知領悟薰陶——對《兩隻小獅子》一課中獅子媽媽的話的朗讀指導
誰是安娜
愛上小古文
附:《小小的船》第一課時教學設計與反思
《兩隻鳥蛋》第二課時教學設計與反思
第七章 閱讀課ABC
毛毛蟲計畫
迢迢牽牛星
《小松鼠與小白兔》繪本
漫畫裡的學問
切磋打磨蛻變——《米莉的帽子變變變》兩次課例的變化
第八章 做作業“麻辣燙”
我喜歡“摘蘋果”
親歷一次女兒做作業的過程
練的是一種心境
日不間斷和興致勃勃
你問我,我問誰
筆順
畫家鄉
造句
讀題能力
聽寫百態
有創意自成高格調——看圖想像說話帶來的啟示
語序感——亂詞成句訓練
書寫期末考試
閱讀理解力還是答題技巧?
第四編 家校聯動的幸福指數
第五編 和孩子一起成長

文摘

進了國小,作息時間變了:較之幼稚園相對鬆散的作息時間;國小的作息時間更為緊密和嚴格。國小里,八點後姍姍來遲,即使老師不批評,也是遲到。提早回家叫早退,還有曠課一說,甚至每天中午雷打不動的午睡,也只有在夏天才可以享受得到。很顯然,上國小後“時間”這個概念會更多地出現在孩子的生活中。另外,幼稚園的上課時間短,一節課二十多分鐘,小學生上一節課要能保持35—40分鐘的注意力,這是一種較大的考驗。
進了國小,責任變了:幼稚園里,書包可背可不背;國小里每天要背,還要準備一大摞的書。幼稚園更多地強調“呵護”與“照顧”,是一種“教養”;而國小一年級更注重的是“自理”與“自立”,是“教育”。所以,國小與幼稚園對於孩子來說是兩個不同的天地。
進了國小,家長的希望也變了:幼稚園里只要你健健康康少生病,能識幾個字最好,也沒有多少的限定;國小里,硬是增加了分數這東西,家長希望你取得高分。
回頭再看張曉風的感性而發,我又一次明白了,她的唏噓和感慨,是每一個即將把孩子送往學校讀書的家長的心聲。說白了,這就是“愛”!
人們常說:“愛能創造奇蹟。”這個奇蹟可能會因了正當的愛和合理的保護而成就一個人,也可能因了不正當的愛和不合理的保護而為毒藥,荼毒了生靈。
一想到這裡,我便覺得自己的職業神聖了起來,自然,也覺得自己的肩膀沉重了起來:若單單靠學校和教師的綿薄之力,教育定會成為不能承受之重。
何去何從?
合力。合學校的正確引領之力,合教師的教育素養之力,合社會的良好涵化之力,合家庭正確的植養之力!
進入國小的頭一個月很重要,這是孩子們最不適應的一個月,也是最容易形成差異的一個階段。這時的孩子需要關心,需要鼓勵(激勵),需要理解,需要幫助,更需要規範。而這些需求和渴望,孩子會通過不同的方式反映出來,等待我們老師和家長去解讀。作為他們的引路人,我們要善於觀察孩子的情緒、興趣、身體的變化,耐心傾聽孩子的聲音,每天都能蹲下身子與孩子進行交流溝通。聽他們講學習、活動、老師、夥伴、校園,從而知道孩子對什麼最感興趣,和誰最好,最喜歡哪位老師。
我想告訴家長們,在這些可愛的種子破土而出的一個月里,請耐心一些,別老抱怨他不會讀拼音;請細心一些,孩子的小臉蛋就是他的情緒晴雨表;請用心一些,少看幾集電視劇,推掉幾場應酬,多陪他、哄他,讓孩子喜歡美麗的學校,喜歡學校的漂亮老師,喜歡有趣的學習和快樂的小學生活,你們這時的引導對他們的一生都有極大的影響。如果這時家長放棄了這個機會,或把這種責任推託給他人,那將是一種無法挽回的遺憾。
我們要承認,學生首先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有情感的人,發展中的人,有差異的人。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我們都首先應當讓他每天都快快樂樂地活著!讓每一個孩子快樂地享受學習和生活帶來的樂趣,體驗到成功的滋味,從而樹立起學習和生活的自信心,產生積極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促使學生在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下愉快地成長,這是最最重要的。爸爸媽媽,請留步!
教育無小事,每個細節都應該也值得引起老師和家長的關注和思考。
記得那是開學的第一天。我一邊在進行排隊、聽講、坐姿等始業教育,一邊留心觀察著孩子們的“傾聽”習慣。博博被點了兩次名,還有一個是陽陽,這個小傢伙在傍晚的時候居然追著別班的孩子,害得人家摔了一跤!我想起了《大衛,不可以》這本繪本,我想,用“輕聲慢步”的倡議一定比“不可以追跑打鬧”的口號會更有效些。 、
川川居然哭鼻子了。問他為什麼,他說,不想來學校。在小孩子中間,這可是一枚定時炸彈,若不馬上清除,可能會有更多的小川川站起來說:“老師,我也不想來學校……”我趕快說:“怎么會呢?昨天報到的時候,老師一看就覺得你是一個勇敢和愛學習的孩子,怎么會不喜歡來學校的呢?一定是有別的什麼原因吧?”半晌,小鬼支支吾吾地說,是因為別的爸爸媽媽都送孩子到教室里,只有自己不是,想想很委屈。
原來是這么回事兒!
於是,我做了一個專門調查——像川川這樣自己一個人進學校的勇敢的孩子還有誰?一個女孩子站起來了,叫諾諾。她說,自己當時也是很想讓媽媽送進校門口的,但是,媽媽說不可以,就只好自己進來了。就在這一剎那間,我的心不禁一顫:多用心的一個家長啊!不是這個媽媽狠心不想陪孩子,她也知道孩子害怕,說不準她自己也正不放心地在某個拐彎處暗暗張望。可是,“心軟做不了大夫”,她還是狠下心讓孩子“斷奶”了!想到這裡,我有些慚愧了:今天,作為教師子女,女兒也是和我一起進校門的。明天,我也應該早早留步。獨立,就從這件小事起步!
當著全班孩子的面,我不僅大大表揚了這兩個小傢伙,還真誠而熱情地稱讚了他們的父母,並教給孩子幾句話:“謝謝爸爸媽媽。”“爸爸媽媽,請留步!”“爸爸媽媽再見!”教完以後,我還當場做了模擬訓練,我和孩子們輪流表演。我一會兒表演臉上洋溢著興奮和好奇的學生,一會兒表演一個個跟在他們身後幫他們背包拎袋的家長。在模擬中,孩子們都記住了:“爸爸媽媽,請留步!”
第二天,女兒身上的反應很明顯。一到學校門口,她就用手擋住了我:“媽媽,請留步,讓我自己來。”女兒個子矮小,大大的書包背在她肩上很不合宜,可是,她的笑容很燦爛,一如早晨的陽光。看著她的身影消失在自己的視線里,我的嘴角不禁揚起了笑意——女兒的“斷奶期”沒有一推再推,在正確對待孩子獨立的問題上,即使遇到了困難,也是成長的必需。
幾天以後,凱凱的家長喜滋滋地來說了:“董老師,才幾天的工夫,我們家這小子好像長大了。早上,他來的時候我還想幫他拿飯盒,他卻一再要我回去,說他自己能獨自上學了。一連幾天都是這樣的呢……”
我也喜滋滋地表揚了孩子,並告訴我們的家長:學習獨立、學習珍視父母的付出就是要從當下開始。
請爸爸媽媽留步,看似小事,其實卻包含著很深刻的哲理。送學生上學,究竟送了什麼?對於學生來說,的確更多一些的安全;對於家長,則是更多一些的放心;對於學校,卻帶來了更重一些的交通壓力;對於老師,自然是更濃一些的可憐天下父母心的無奈的理解。P5-P7

序言

做一個讓學生喜歡的老師
“在花園裡”是我新帶的一年四班(114班)班報的名稱。因為生活在學生中間總讓我有一種“在花園裡”的感受。
說起帶114班,還有一段波折。
我從1997年開始教書,到現在已經十五年,做班主任也有十五年了。在這十五年里,我帶過很多屆學生,和這些學生之間發生的大大小小的故事,大半都已經忘卻。每當有學生畢業了來看我,提及自己在班上或者課堂上曾經發生的點點滴滴,能記得起來的,常常使我和學生感到歡欣。但是,有很多忘卻的鏡頭,我也只能一笑了之。
自從調入魯迅國小,我一直以來都是教高年段語文的。記得調入魯小的第一年,年紀尚輕。當時文教局的趙仁達主任諄諄教誨於我:“小董啊,魯迅國小的家長都是很有水平的,你從農村國小調來,雖然是經過考核以優異的成績錄取的,但是,你一定要始終懷著一顆謙虛的心,即使是布置作業這樣的小事,也要認認真真去研究,做一個讓學生喜歡的老師。”這句話一直陪伴著我度過了和那一屆學生的三年時光。那三年里,我就是這樣用心、用情地管理和感化著我的學生。甚至連懷孕都小心翼翼地計算日期,把分娩時間安排在暑假中期,生怕耽誤了畢業班孩子們的複習。孩子們畢業了,我也在7月末如期生下了我的孩子。
如今,這一屆學生都已經讀大學了,很多孩子出國深造去了。但是,有兩個細節一直深深鐫刻在我心底——
一是在我懷孕那一段時間,因為長時間站著講課,腳腫得厲害。有一回上課,我一不留神,在講台上一個趔趄。講台前的地面比教室地面高出二十來公分,眼看著我要摔下去了,前面幾排的男生、女生齊刷刷站了起來,往前傾著身子。第一排兩個小個子男孩一個箭步沖了上來,想來護住我。雖然最後還是我自己穩住了,但是,那一剎那,我還是被孩子們深深感動了。
二是孩子們畢業後,班長蕾蕾寄給我一張教師節明信片,上面寫著:老師,我或許不是您最得意的學生,但是,您卻是我最喜歡的老師。
好一個“最喜歡的老師”,這正是我做教師十餘年來孜孜追求的啊!
後來,學校發展成了教育集團。再後來,我擔任了教科室副主任一職。雖然工作多了,但在這期間,我一直教著語文,一直擔任著班主任的工作,直到2011年9月。
這一年,我教一年級了。當校長把一份新生名單交到我手上的時候,我忽然想起了台灣作家張曉風的那篇散文《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身為一個一年級孩子的母親,同時又是語文老師兼班主任,我明顯地感到了肩上的分量是沉甸甸的。在這些名單的背後,我仿佛看到了家長們那一雙雙充滿期待和關切的眼神,我又一次想起了那一年趙主任的話來:“做一個讓學生喜歡的老師。”
就在那一天,我建立了我們的班級部落格,寫下了第一篇博文:《53顆神秘的種子》。後來,又插進了一個學生。於是,我開始行走在這個有著54顆種子的花園裡,並且暗下決心,要將自己和孩子們的點滴記錄下來,共同見證我和孩子們的成長。
高爾基曾引用過一個謎語——“不是蜜,卻能粘住一切”,很形象地說明了語言的特徵。在這個花園裡行走,我是一名辛勤灌溉的語文老師。如何在語文課上憑藉教師特有的語言魅力來緊緊吸引住每個學生的心靈,把無聲的文字化為有聲的語言,使學生習得語言、發展智力、提高能力,這是我一直在探索的。所幸的是,我生就一張娃娃臉,課堂里常有笑的細流潛動。在我們的課堂里,在那四十平方的花園裡,我和孩子們一起猜謎語,一起畫太陽,一起講故事,一起聊蘭蘭和爺爺的橋以及我們每個人心中未來的橋,一起識字並了解漢字的起源,一起一筆一畫地練習硬筆書法,一起神采飛揚地朗讀……行走在花園裡,我利用各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將知識深入淺出地傳授給學生。每天晚上整理髮生在教室里的一天的見聞,有時候連我自己也會忍不住感嘆:語文,真是一門有趣的學科。
語文的課堂有多大?學生的天地有多寬?在為我們的班級部落格,為班級畫報,為這本集子寫題目的時候,我總是這樣問自己。行走在花園裡,課堂並非只是教室,語文課堂要多大有多大!要讓自己成為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就要有廣博豐富的知識,能夠滿足學生源源不斷的求知需求。如何使學生和自己都成為博學的人——閱讀。閱讀是一種最優雅的姿態!為此,在有限的語文課里,我還開闢出了繪本閱讀課、讀報課。報紙哪裡來?我們自己編,《在花園裡》是我們師生和學生家長自己辦的班報;報紙如何讀?語文課上我和學生一起讀。我常常這樣告訴孩子們:有報紙讀是一種幸運,會讀報是一種幸福。在若干年後的某一天,希望我的孩子們回憶起和他們一起行走在花園裡的我時,會感到雖然不能算是學識淵博,但至少能夠和他們一起談古論今;雖然不一定能夠處處引經據典,但應該能夠從我身上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書香氣息。
在這個“花園”里,土壤免不了要長雜草,花兒們也免不了會有蟲子。於是,我便日日行走在這裡——有時候免不了也要做幾回蚯蚓,不斷翻鬆土地,使花兒們的根能夠呼吸到新鮮的空氣;有時候免不了要做幾回園丁,為那些被蟲子啃咬的花枝捉蟲;偶爾土壤上長出雜草來爭奪花兒們的養分的時候,我也會奮力與之搏鬥,捍衛和保護花兒們吸取養分的權利;有時候,我的腳步也不免匆忙和焦慮,甚至會在行走的時候吶喊幾聲,以慰藉那些在烈日和暴風雨中護花的勇士,使他們振作,抖擻精神、充滿力量……學生犯了錯誤,少了厲聲呵斥,多了諄諄教誨和殷殷期待。我始終相信,使卵石臻於完美的,並非鐵的捶打,而是水的載歌載舞。信步在花園裡所見到的風景,所寫下的成長的文章,都只是隨心而作,隨感而發。
這樣說來,我的隨筆和藝術的距離之遠,也就可想而知了。然而到今日還能借著教育隨筆的名,有了成書的機會,無論如何不能不說是一件僥倖的事。今日有幸在教育研究院的安排下,抵達北京參加市名師培訓,聆聽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院博導張梅玲教授的話“上自己的課,寫自己的書,做自己的人”,心裡豁然開朗——結集出版雖使我不安於心,但畢竟還有讀者,還有同行在教育一線的班主任們,特別是我們的家長朋友們,我仍然是高興的。
友人曾經提醒我:出版這本書時,書中所涉及的學生姓名千萬要有所保留和隱避!我就此敬請有關者予以諒解。其實,傾聽成長的拔節聲,這是何其有幸的一件事。
我很感激我的先生。我們是多年的同志、同事,更是夫妻和莫逆。為了這本書,他所付出的精力、智力與勞力,絕不遜於我。先生所給予我的幫助,不只是文字上的修飾潤色和意見上的溝通,最可貴的還在於親密無間的砥礪與不斷的鼓勵。
我也要特別感謝我的老師周一貫先生。周老師就是一盞放在燈台上的燈。他照亮了“一家人”。這個家裡,有求知問道的莘莘學子,也有漫遊精神世界的讀書人,更多的是像我這樣辛勞於野的教師大眾。一直以來,受周老師耳提面命,受益匪淺。此番結集,數易其稿,均由周老師拿捏和把關。一路的提攜和厚愛,更難得因此結集出版,謹以此為謝。 是為自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