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聯邦德國海姆佗市市長接見儀式上的答詞》是蘇教版國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28課的課文,這篇課文是1987年4月,公劉率中國作家代表團出訪聯邦德國時的一篇演講,這篇演講就是他在聯邦德國海姆佗市市長接見儀式上的答詞。這篇演講巧借有關海姆佗市的一則民間故事,通過虛構和花衣吹笛人攀談的情節,指出了聯邦德國存在的一個社會問題,表達了對海姆佗市市長及其同僚以及對德國人民真誠的讚美之情。
原文
由於景慕海姆佗的大名——我們早就從優美的德國民間故事裡熟悉她了——中國作家代表團提前半小時到達貴市。在進入這座市政大廳之前,我們已經漫遊過廣場,在街心露天咖啡館喝了飲料,並且欣賞過幾乎任何商店櫥窗全都陳列著的大大小小的老鼠,棕黃色,安了鬍髭,既像是皮革縫製的,又像是泥巴捏成的可笑的老鼠。最重要的是,我第一個發現了那位花衣吹笛人(這使我不禁有點得意了),於是,我趕緊挎著照相機過去同他攀談,同他合影留念。(全場活躍,笑聲)
我和花衣吹笛人談了一些什麼呢?沒有什麼需要保密的,完全可以公開。(笑聲)首先我招呼他:“哈羅!穿花衣服的先生,您好哇!原來,您藏在人群中,叫我好找!”他似乎抱歉地聳了聳肩膀(笑聲),接著,我就對他自我介紹:“我是一個中國作家,在那遙遠的東方,我讀過你們德國作家寫的關於您的書。我了解您,您是一位本領高強的魔法大師,您有一支魔笛,這會兒,它就捏在您的手中,不是嗎?”可是,花衣吹笛人既不點頭,也不走開,只是一個勁兒地瞅著我,眼珠子眨也不眨,仿佛在打量我說的到底是不是真話。(笑聲)我不管這許多,便開始求告他:“喂,夥計!自打我來到聯邦德國,就聽到人們在抱怨,說是如今有不少德國青年,只顧個人輕鬆快活,不願結婚成家,因此……(全場活躍,交頭接耳)兒童越來越少了,人口結構也出現了老化的趨勢……(熱烈鼓掌,歡呼,跺腳)我很同情德國人,喂,先生,您聽明白了沒有?我很同情德國人,先生,請您再也不要把海姆佗的孩子帶走了,行嗎?”(熱烈鼓掌,歡呼,跺腳)我見這位魔法大師動了心,便又趁熱打鐵,對他解釋:“過去統治海姆佗的那幫該死的貴族老爺,早就完蛋了!他們說話不算數,又愚蠢,又小氣,如今的海姆佗市長先生和他的同僚先生們,可是一些信守諾言的好人!(歡呼,鼓掌)假如他們應許了您什麼,只管伸手向他們要好了!他們會給的,一定會給的,我知道,現在的德國人有的是錢……(哄堂大笑,鼓掌)因為,聯邦德國是一個工業發達的國家。不過,聽了我這一番話,花衣吹笛人是怎樣考慮的,我可來不及討個回音,因為,接見的時間到了,我們的司機Uwe Laue先生催我上車了,我只來得及最後大喊一聲:“行行好吧,先生!”(大笑,跺腳,熱烈鼓掌)便直奔這座大廳。
上面這一席話,可以當作我們中國作家代表團對海姆佗建城一千年慶典的賀詞,也是我本人和我的同事們對諸位如此熱情動人的歡迎儀式的報答。(熱烈鼓掌)
作者簡介
公劉(1927年3月7日—2003年1月7日),原名劉耿直。江西南昌人。中共黨員。1942年畢業於中正大學。1948年參加全國學聯,歷任學聯《中國學生報》編輯,香港《文匯報》校對、編輯,香港中國新文學學會宣傳幹事。1949年參加解放軍,歷任昆明軍區政治部文化部助理員,總政文化部創作室創作員,《火花》文藝編輯,安徽省作協專業作家,安徽文學院院長,編審。中國作協第三、四屆理事。1940年開始發表作品。195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詩集《邊地短歌》、《在北方》、《白花·紅花》、《離離原上草》、《母親——長江》、《駱駝》、《大上海》、《公劉詩選》,長詩《阿詩瑪》(合作)、《神聖的崗位》、《黎明的城》、《望夫雲》、《尹靈芝》,短篇小說集《國境一條街》,電影文學劇本《阿詩瑪》,評論集《亂彈詩弦》、《詩路跋涉》等。《仙人掌》獲全國第一屆新詩一等獎,作品還獲1953年西南軍區文藝檢閱一等獎,1983年中國作協優秀新詩一等獎。2003年1月7日14時40分,公劉因病醫治無效,在安徽合肥逝世,享年76歲。詞語解釋
答詞:表示謝意或回答時所說的話。基金會:為興辦、維持或發展某種事業而儲備資金或專門撥款的組織。
景慕:景仰。
鬍髭:嘴邊上的鬍子。
攀談:拉扯閒談。
趁熱打鐵:比喻做事抓緊時機,加速進行。
同僚:舊時稱同在一個官署任職的官吏。
課文結構
這篇講演除稱呼外,可分為三個部分。稱呼得體、全面:“市長”、“理事”前加“尊敬的”,後面又加上“先生”,很有禮貌;“女士們,先生們”,將到場的人包羅無餘。
第一部分(第1段):簡述中國作家代表團由於景慕海姆佗市而提前到達。
開頭獨句成段。“景慕……大名”,“早就……熟悉”,表示心嚮往之,由來已久;“提前……到達”,心情迫切,溢於言表。“德國民間故事”,為下文埋下伏筆。“大名”、“貴市”等都是恰當的禮貌用語。
第二部分(第2、3段):先略寫初到海姆佗市的情況,然後著重介紹和花衣吹笛人攀談的內容,表達出答詞的主要意思。
第2段,寫初到海姆佗市的情況。這一段共兩句話。第一句突出“欣賞過幾乎任何商店櫥窗全都陳列著的大大小小的老鼠”,因為這與“民間故事”有關。第二句,由“發現”民間故事裡的主人公“花衣吹笛人”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段的內容。
第3段,介紹和花衣吹笛人攀談的內容,這是全文表意的重點所在。首先,用設問句承上啟下,並幽默地說和花衣吹笛人的談話可以公開。接著,活靈活現地寫了和花衣吹笛人見面的情況,似乎確有其事。然後,著重表述了“我”對花衣吹笛人講的兩段話。第一段“求告”的話,指出了聯邦德國存在的一個社會問題,批評不少德國青年“只顧個人輕鬆快活”,不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導致“兒童越來越少了,人口結構也出現了老化的趨勢”;第二段“解釋”的話,讚揚市長和他的同僚“是一些信守諾言的好人”,表示了親切友好的態度。最後,“行行好吧,先生!”表達了良好的祝願;“便直奔這座大廳”,與第2段開頭“在進入這座市政大廳之前”遙相呼應。
第三部分(第4段):點明這篇演講是賀詞,也是答詞。
和開頭一樣,這裡也是獨句成段。“上面這一席話”,回應了前文。前一個分句表明是賀詞,後一個分句表明是答詞。這樣的結尾乾脆利索,而又值得人反覆咀嚼。
綜上所述,這篇講演的開頭,用語簡明,引人入勝;中間部分內容豐富,幽默生動;結尾簡潔有力,耐人尋味。
句子理解
1.由於景慕海姆佗的大名——我們早就從優美的德國民間故事裡熟悉她了——中國作家代表團提前半小時到達貴市。演講辭開頭的這句話表現出對海姆佗市的熱切嚮往,也表現出對主人極大的友好之情,這樣也就很自然地拉近了與聽眾的距離,也使得以下演講者所要發表的見解令聽眾容易接受。
2.我不管這許多,便開始求告他:“喂,夥計!自打我來到聯邦德國,就聽到人們在抱怨,說是如今有不少德國青年,只顧個人輕鬆快活,不願結婚成家,因此……”
“求告”,作者是在為德國的社會問題求告,表現出作者對德國人民的真誠友好之情。此外,作者巧妙地借虛構的與花衣吹笛人的談話,委婉得體地提出德國存在的一個社會問題。
3.我很同情德國人,喂,先生,您聽明白了沒有?我很同情德國人,先生,請您再也不要把海姆佗的孩子帶走了,行嗎?
西歐人講話時,喜歡用幽默生動的語言表達,這也是他們的民族風格。作者面對德國聽眾,因此“入鄉隨俗”,講得生動幽默,風趣逗人。這句話是演講者這種語言風格的突出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