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佛聽積極心理學

第一課 第二課 第十課

圖書信息

作者:王灩明 編著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8-1
頁數:200
字數:220000
ISBN:978751 1326652

內容簡介

從2006年起,一股幸福的“龍捲風”自美洲大陸的哈佛大學颳起,很快就席卷了全球。有無數的人被它的威力所折服,並且從中學會了獲得真正幸福的方法。筆者也是受益者之一。
筆者幸運地聽到了“積極心理學1504”課程的全部內容,並且運用沙哈爾老師教給的方法獲得了夢寐以求的幸福。為了能夠讓更多渴望得到幸福的人了解並掌握沙哈爾老師的“幸福理論”,筆者將自己聽課時的筆記整理出來,並重新梳理章節順序,使其更符合中國人的邏輯,以期能夠幫助更多的人找到幸福。
本書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導言,向大家介紹了幸福課的基本概況,以及幸福課之所以廣受歡迎的原因。第二部分講了積極生活的五個維度――起點、基礎、核心、強心劑、助推器,唯有建立並強化這五個維度,才能夠不斷地提升幸福的基準線,即提升我們幸福的水平。第三部分是和幸福相關的五個主題――自我和諧目標、自尊和自我獨立、減壓、克服完美主義、建立親密關係,處理好這五個主題,我們的幸福感就會有很大的提升。沙哈爾老師用通俗易懂的預言,將一些我們都知道的常識,循循善誘地告訴我們,每個聽過的人都會覺得:哇,就是這個樣子的,我原來怎么從來沒有這么想呢!
通過這本《在哈佛聽積極心理學》,相信你也可以掌握幸福的真諦,從而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大踏步前進。

作者簡介

原講課者泰勒・本-沙哈爾(Tal Ben-Shahar)哈佛大學心理學碩士、哲學和組織行為學博士。在哈佛大學被稱為“最受歡迎的導師”,同時還受聘為多家著名跨國公司的心理諮詢師和培訓師。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美國有線新聞網(CNN)、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紐約時報》和《波土頓環球時報》等數十家著名媒體對他進行了專訪和報導。 王灩明,自由撰稿人,著有多本身心勵志暢銷書。

圖書目錄

導 言 傳說中最具人氣的“哈佛幸福課”來了
為什麼人人喜歡“幸福課” 
幸福需要被提醒 
要幸福,從積極心理學開始 
Part1 積極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幸福的學問
第一課
“與眾不同”的積極心理學 
第二課
積極心理學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Part2 積極生活的五個維度
第三課
積極生活的起點――小改變帶來大幸福 
第四課
積極生活的基礎――堅定的信念是自我實現的預言 
第五課
積極生活的核心――選擇關注事物的正確視角 
第六課
積極生活的強心劑――感恩可以使我們更幸福 
第七課
積極生活的助推器――幽默可以使我們更幸福 
Part3 影響幸福感的五個主題
第八課
設定明確的目標 
第九課
自尊和自我獨立的重要性 
第十課
學會減壓才能輕鬆生活 
第十一課
完美主義者的“自我調劑方” 
第十二課
親密關係對幸福至關重要 
結 語 從現在起,你會變得更幸福

圖書評論

幸福,有人曾經把它編在歌里,有人曾經把它寫在書籍中。今天,美國哈佛大學把它搬進教室里。不僅如此,沙哈爾博士講授的有關幸福的“積極心理學”還成為了哈佛大學排名第一的課程,超越了長期排名第一的“經濟學原理”。在歷史上首次以科學來論證幸福是什麼。
――美國有線新聞網(CNN)
幸福是所有人應得的。沙哈爾博士堅信,無論任何人在任何環境中都可以獲得幸福。他在此貢獻了多年來學術上的研究成果,把它們呈現給所有人,與大家分享終身提升幸福的方法。
――美國線上(American On�line)
這學期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課程”是沙哈爾博士講授的積極心理學,學生們在課堂上學習“如何獲得幸福”。沙哈爾博士自己本身就是幸福的榜樣。他放棄了“多發表論文才能證明學術成就”的哈佛傳統觀念,全心全力地投入到積極心理學相關嶄新領域的研究上,這些研究注重如何讓人提升實際幸福感,而不是只注重傳統的心理理論研究。
――美國國國家廣播電台(NPR)

圖書書摘

最重要的是改變幸福的基準線
我最初選擇聽這門課的時候,就是希望從沙哈爾老師那裡學到一些讓自己更幸福的方法,但是我也知道靠外在的力量是很難實現這一目標的。在聽這門課之前,我讀過很多勵志類的書籍,看過很多勵志類的電影,也聽說過很多勵志類的故事,儘管當時我可能覺得很受用,但時間一久,我似乎又回到原來的起點上。
從沙哈爾老師這裡,我找到了答案,他說,每個人都有一個“幸福基準線”,我們的幸福感總是圍繞著這個基準線上下徘徊,就像我們所知道的“價格圍繞著價值上下波動”一樣。因此,我們要想讓自己變得比過去更幸福,就必須提升我們的“幸福基準線”。
幸福感圍繞著基準線上下波動的例子,在我們周圍的生活中有很多。例如,一個中了百萬元大獎的人,在第一個月可能會非常興奮和幸福,但是過了六個月之後,他的幸福感又會回到當初的水平。同樣,一個人如果遭受了嚴重的挫敗,在頭一個月內他會感覺糟透了,但是等過了六個月,他的幸福感就會回到原來的水平,一切如常了。一個喪失了至親的人,經過一定的時間後,他的精神也會恢復到遭受不幸之前的狀態。
仔細回憶一下,我們就會發現,事實果真如此。在經歷了大喜或大悲之後,過一段時間,人們就會恢復原來的生活狀態。如果他以前就很快樂,那么一段時間以後他將重獲快樂;如果以前他不快樂,他也將繼續保持不快。這也就是說,在衣食住行這些基本的需求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外部環境給我們的幸福狀態帶來的變化是非常微弱的。哪怕你獲得了很高的薪水,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大學錄取通知書,或者是在一個很理想的環境中工作,這些並不會如你預想的那樣,給你帶來那么大的幸福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