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洋記者在中國近現代的歷史中扮演著一種特別的角色既是興奮的外來觀光客,也是認真的歷史見證者。 書中作者以外國人的眼光,觀察了中國的革命、國共關係、租界、中日俄關係、日本侵華等焦點問題,既有對中國上層政治的觀察與思考,如對現代中俄邊境關係、西安事變、南京事件等情勢的分析令人深思;也有對底層民眾生活的體驗與感受,如對淪為土匪的流民之近距離觀察;其對日本侵華給中國及世界所造成的苦難,更是有切身的體會、直觀的展現與沉痛的批判。民國中國社會黑暗與動盪與痛苦的現實,在約翰·班傑明·鮑惠爾筆下得到了一種別具視角的再現。
作者簡介
約翰·班傑明·鮑惠爾(john b.powell,1888—1947),美國報人,1888年出生於美國密蘇里州,1912年畢業於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曾任地方報紙推銷員、廣告經理、新聞編輯,後任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講師。1917年初,湯姆斯·密勒在上海籌辦英文《密勒氏評論報》,鮑惠爾到達上海,任該報助理編輯。1922年,鮑惠爾接辦《密勒氏評論報》,自任主持(主編)。1928年,他籌備《新中國特刊》,請埃德加·斯諾擔任助理主編。1936年《密勒氏評論報》發行了《西行漫記》的一些片斷,同年11月14日開始,報紙連載《毛澤東訪問記》和毛澤東的大幅照片,這是毛澤東身世和言論的第一次公開發表,一時震撼了國內外。 1937年抗戰爆發後,鮑惠爾作為戰地記者到前線採訪,經常披露日軍侵略陰謀和罪行。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密勒氏評論報》遭日寇查封,他被日軍關入集中營,遭受非人待遇,雙足致殘。1942年美日交換戰俘時,回到美國,把在中國的記者生涯寫成回憶錄——《在中國二十五年》。1946年夏,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訊日本戰犯東條英機、土肥原賢二等人時以自己的親身遭遇作證。1947年2月28日,鮑惠爾在美國華盛頓逝世。
圖書目錄
譯者前記
第一章 到東方去
第二章 如此上海
第三章 國際城市
第四章 孫逸仙和袁世凱
第五章 內戰的陰影
第六章 藍辛石井事件
第七章 上海的白俄
第八章 遊說哈定總統
第九章 山東與華府
第十章 華北之戰
第十一章 “藍鋼皮”事件
第十二章 華南事態
第十三章 二十年代的黨爭
第十四章 上海之戰
第十五章 干涉的外交把戲
第十六章 中俄之戰
第十七章 二次世界大戰“真正”的肇始
第十八章 俄國、中國與日本
第十九章 海參崴之旅
第二十章 橫越西伯利亞
第二十一章 一九三五年的莫斯科
第二十二章 經日本達上海
第二十三章 一九三六年的菲律賓
第二十四章 西安事變
第二十五章 幡然醒悟
第二十六章 西安事變的結果
第二十七章 日趨緊張的局勢
第二十八章 一九三七年的美國軍艦和日本炸彈
第二十九章 我與《論壇報》
第三十章 愈來愈重的壓迫
第三十一章 炸彈與刺刀
第三十二章 德國人的陰影
第三十三章 歷史斷線了
第三十四章 日本人的無能
第三十五章 恐怖的大橋監獄
第三十六章 “危險思想”
第三十七章 美國穀物在中國
第三十八章 上了交換名單
第三十九章 回家的旅程
第四十章 中國的未來
編後記
基本信息
·語言:簡體中文
·出版時間:2008-09-01
·版次:1
·總頁數:420
·印刷時間:2008-09-01
·印次:1
·字數:300000
·ISBN:9787807078555
·大小:大32開
·裝幀:簡裝
·紙張:膠版紙
圖書摘要
第一章 到東方去
一九一七年二月初,我搭乘一艘小小的貨船到達上海,船慢慢地在虹口區的一個碼頭停靠後,我於是提著衣箱上岸;後面跟著一名腳夫,肩上背著我那雙老式的洋鐵皮衣箱。那天正在下雨,沿著黃浦江兩排長列的倉庫、棧房中間的街道,十分泥濘和狹窄。這時,兩輛黃包車從後面追蹤而來。雖然,那樣的車足可容納我個人和我的行李;但是,我仍舊決定步行到我預訂的旅館——理查飯店。這次東來,途經日本,我也曾見過黃包車,而且還在橫濱坐過。可是,對於東方的一切,這時我仍舊覺得十分生疏。坐在那種由人類拖著跑的黃包車上,我渾身會覺得不舒服。
我這次到東方來,命運注定了要在這地球上政治情況最動亂的一個地方,辦二十五年的報。這是由於米蘇里大學的一位校友密勒(thomas franklin fairfax millard)的一封電報所引起。密勒在遠東已是一位很有名望的新聞記者。
密勒的電報是從上海打給米大新聞學院院長威廉(dean walter williams)的。電報上說,他希望邀聘一位米大的畢業生,幫他在上海創辦一份報。威廉院長於是把這封電報給了我,而那是我生平所見的第一封橫越大洋的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