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門村[河南省南召縣留山鎮下轄村]

土門村[河南省南召縣留山鎮下轄村]

河南伊川縣下轄村,伊川縣土門村位於洛陽城南33公里,全村有1500畝地。三千口人

地理位置

土門村位於留山鎮北1.5公里處,丹霞旅遊公路穿村而過,全村轄25個自然村,15個村民小組,580戶,2175人,是2003年創建的文明新村之一。

投資建設

針對該村處於丹霞旅遊公路的入口要道這一特殊地理位置,鎮黨委、政府把土門村確定為2003年度文明新村創建的重點村來抓。鎮、村、組三級嚴格按照"五通"、"五有"、"六化"的要求,集中力量、集中時間、統一標準、統一施工,制訂周密細緻的創建施工方案。採取民眾多投工一點,向上爭取一點,對外借一點的辦法,充分挖掘項目資金、財政資金等多種融資渠道,保證了料物及時足量供應,施工順利進行。目前,該村文明新村創建一期工程已投入資金10萬元,其中鎮財政6萬元,爭取外援2萬元,民眾自願集資2萬元,已硬化3米寬的主幹路面1500米,輔路1620米,整修門樓19個,整治道路死角20處,拆遷影響村容、村貌建築物11處,改建廁所16個,綠化道路1600米,建沼氣池8座,垃圾池5個,大大改善了民眾的生產生活環境。

同時,大力實施旅遊帶動戰略,美化綠化丹霞旅遊公路,在土門村沿丹霞旅遊公路建成400畝美國杏梨示範園,營造"綠色長廊"。依託"信用示範村"工程,引導民眾大力發展養雞業,使土門成為養雞專業村。目前,全村養雞戶達40戶,餵養總量達2.3萬餘只。利用農綜開發項目,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本著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開發的原則,在該村修建攔河壩2座,引水渠800米,打機井2眼,修建鄉村及田間道路2條2.2公里,實現井、渠、庫、塘結合,溝、渠、路、建築物全面配套,為發展優質高效農業提供了良好條件,實現低產變高產,大大提高了該村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水平,加快了該村產業結構調整步伐。

村嚴格按照“五通”、“五有”、“六化”的要求,集中力量、集中時間、統一標準統一施工,制訂周密細緻的創建施工方案。採取民眾投一點,向上爭取一點,對外借一點的辦法,充分挖掘項目資金、財政資金等多種融資渠道,保證了料物及時足量供應,施工順利進行。目前,該村文明新村創建一期工程已投入資金10萬元,其中鎮財政6萬元,爭取外援2萬元,民眾自願集資2萬元,已硬化3米寬的主幹路面1500米,輔路1620米,整修門樓19戶,整治道路死角20處,拆遷影響村容、村貌建築物11處,改建廁所16座,綠化道路1600米,建沼氣池8座,垃圾池5個,大大改善了民眾的生產生活環境。

同時,大力實施旅遊帶動戰略,美化綠化丹霞旅遊公路,在土門村沿丹霞旅遊公路

教師世家

南召留山土門村王樓有個“教師世家”

一家兩代出了14位教師,其中校長6名,還有語文、數學、英語、音樂、體育等科目的教師,他們的教齡加起來有300多年,他們集中起來完全可以執教一所鄉村國小。現如今,這14位教師依然活躍在教育戰線上,用三尺講台闡釋著人生的真諦,請看——南召有個“教師世家”

聽說南召縣留山鎮有一個教師世家,一家兩代有14口人都是優秀的中國小教師,8月20日上午,記者驅車前往南召縣留山鎮土門村探訪這個家庭中的一位成員——柴運濤,讓他為我們講述他們這個“教師世家”的故事。

一門十四師

今年59歲的柴運濤,現在南召縣留山鎮中任教,是中學數學高級教師,先後任國小校長、中學校長達24年之久,是這個教師世家的“領頭羊”。 從教40年以來他潛心教學,精心鑽研,獨創一套“問講教學法”聞名遐邇,1995年被評為河南省優秀教師。

1968年,他從南召一中畢業後就開始在村小里當民辦教師,1972年經過考試轉成了公辦教師,成為一個十分受鄉親們歡迎的先生。 在他的影響下弟弟柴運耀、柴運剛,妹妹柴運蓮先後進入學校當起了民辦教師,也成了受鄉親們尊敬的老師。隨後弟弟運耀被推薦上了南陽第一師範,弟弟運剛和妹妹運蓮都參加了民師招教考試,也考上了師範,他們畢業後找對象也都找了個老師,現在這三人都是校長,弟弟運耀現在是南召縣第一職業高中校長,弟弟運剛是留山鎮中心校副校長,妹妹運蓮在土門村國小當校長。他們這一代一共有7人從教。

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兩個兒子、兩個兒媳、兩個侄女、一個侄子也都選擇了教師這個行業,第二代又有7人從教,且個個表現出色。可以說,柴家一門14師,是在他的諄諄教導和精心培育下形成的。

桃李芬芳

從教四十年,柴運濤最大收穫的是桃李滿天下,不少學生或已走上各級領導崗位,或在經商方面有所成就。每每見到這些有成就的學生,他內心的驕傲就油然而生。柴運濤深有感觸地說,從事教學事業是他不悔的選擇,他也從中得到了歡欣與喜悅。看著自己培養出來的學生,一個個茁壯成長,成為國家建設的棟樑,他由衷地感到高興……

據他粗略統計,他的學生有市、局、鄉鎮機關單位擔任領導的,也有在國外和深圳、上海打拚的,還有成功的民營企業家,涵蓋的職業有公務員、律師、教師等。學生們對他十分尊敬,有空都會到家中去看望他,向他問一聲好。他為此而欣慰,卻從不因此而炫耀。

柴運濤有一顆強烈的育人之心,把學生當子女看。他是留山教育戰線有名的“拓荒牛”,四度被評為南召縣師德標兵、南召縣優秀教師。他曾任教的留山鎮丹霞聯中,1980年初創時十分困難,他與其他教師和學生共同創業,蓋起了八十多間教室,培養了良好的師生情誼。“大家今天坐在教室里學習實在不容易,希望珍惜這難得的機會,立志學業報國,做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三十多年過去了,對柴運濤經常講的這番話,他的學生仍記憶猶新,備感親切。在學生的心中,柴運濤是他們永遠敬仰和學習的榜樣。

薪火相傳

柴運濤從教40年,兢兢業業,腳踏實地為教育事業奉獻畢生精力,深感人民教師是偉大而光輝的職業。柴運濤不僅自己熱愛教育工作,而且經常教育和鼓勵兒子、侄女、侄兒要熱愛教育工作,他把培養後代當教師作為一項最主要的“工作”,因此他的二個兒子都成為了教師。在家裡,柴運濤講得最多的是關於教育的問題。對子女,他積極鼓勵扶持,向他們提出嚴格要求,要他們繼續保持良好的傳統和家風,面對市場經濟情況下人們對生活過於追求物質,他就要求自己的家人要耐得住清貧,生活要低標準、工作學習要高標準,當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如果子女在工作中遇到困難,他就諄諄教導,在他的精心培育下,兒女們在各自崗位上都是骨幹教師。

“我們家人選擇教師這個職業,受我爸的影響很大。我爸一直說教師這個職業比較好,傳授知識,是做好事,也是做善事。”柴運濤的大兒子柴交勇如是說。在柴運濤的影響下,他的兩個兒子中學畢業就很自然地選擇填報了教師這個專業,畢業後分別在油坊國小和官坡國小任教,由於工作成績突出,現在他們已是這兩所學校的校長。他的小兒子柴交龍說:“我認為在這日新月異的發展環境中,很多人生活很空虛,沒有精神寄託,教師雖然有些清貧,但是精神世界很充實,而且還受人尊重,我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毫不後悔!”

談及這個被鄉親們譽為“教師世家”的特殊家庭,他們一家人的臉上洋溢著欣喜和欣慰,因為方圓數十里地認識他們的人都非常敬重他們,經常都有人向他們請教問題,他們都會把自己知道的毫不保留地告訴他們。 柴運濤與年輕教師談話時,說得最多的就是:“教師的工作雖清貧,但很有價值。”正是因為這種別人無法體會的樂趣,激勵著柴運濤40年如一日默默地耕耘在教育工作崗位上,為培養下一代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年華。

建成400畝美國杏梨示範園,營造“綠色長廊”。依託“信用示範村”工程,引導民眾大力發展養雞業。目前,全村規模化養雞戶達40戶,餵養總量達2.3萬餘只。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該村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本著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開發的原則,共修建攔河壩2座,引水渠800米,打機井2眼,修建鄉村及田間道路2條2.2公里,實現井、渠、庫、塘結合,溝、渠、路、建築物全面配套,為發展優質高效農業提供了良好條件,實現低產變高產,大大提高了該村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水平,加快了該村產業結構調整步

伐。

旅遊信息

土門村位於留山鎮北1.5公里處,丹霞旅遊公路穿村而過

丹霞寺原名仙霞寺,古稱西霞寺。因“每日旦暮,彩霞赫熾,起自山谷,色若渥丹,燦如明霞”而得名,坐落於南召縣留山鎮北五公里處。是豫西南現存三大千年古剎之一,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丹霞寺始建於唐長慶四年,元末毀於戰火,明永樂十一年重修,後屢經修葺。寺院坐北向南,依山而建,主體建築有山門、伽藍殿、大雄寶殿、毗盧殿、藏經樓、方丈室、天然祖堂等。兩側有石獅、廊房、善女院等。院西古柏成林,樹齡千歲。歷代碑碣、元代磚塔、清代石塔等文物至今保存完好。素有八百里伏牛山,五百里丹霞寺之稱。

春日風和日麗之時,寺院花木扶疏,寧靜幽雅。跑馬河從寺前蜿蜒經過,風吹漣漪,魚兒戲波,潺潺溪水訴說著當年闖王率眾造反在此落腳、喊殺聲激盪山河的雄壯威風。

民國初年,全國高僧曾雲集於此,舉行歷時達一月之久的盛大受戒儀式。建國後政府撥款修繕,派出專人看護。丹霞寺成為廣納十方善信平安的禮佛聖地,也成為都市人禪修正念、淨化心靈的遊覽勝地。

恢復後的古碑林、五十八代方丈塔林、天然禪師塑像、佛文化牆、山門、鐘鼓樓等,以突出禪文化、彰顯寺院的古樸、清幽為特色,再現了千年古剎厚重的歷史積澱,駐足其間,讓人感覺佛文化一覽無餘、觸手可及。

丹霞寺原名仙霞寺,古稱西霞寺。因“每日旦暮,彩霞赫熾,起自山谷,色若渥丹,燦如明霞”而得名,坐落於南召縣留山鎮北五公里處。是豫西南現存三大千年古剎之一,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丹霞寺始建於唐長慶四年,元末毀於戰火,明永樂十一年重修,後屢經修葺。寺院坐北向南,依山而建,主體建築有山門、伽藍殿、大雄寶殿、毗盧殿、藏經樓、方丈室、天然祖堂等。兩側有石獅、廊房、善女院等。院西古柏成林,樹齡千歲。歷代碑碣、元代磚塔、清代石塔等文物至今保存完好。素有八百里伏牛山,五百里丹霞寺之稱。

春日風和日麗之時,寺院花木扶疏,寧靜幽雅。跑馬河從寺前蜿蜒經過,風吹漣漪,魚兒戲波,潺潺溪水訴說著當年闖王率眾造反在此落腳、喊殺聲激盪山河的雄壯威風。

民國初年,全國高僧曾雲集於此,舉行歷時達一月之久的盛大受戒儀式。建國後政府撥款修繕,派出專人看護。丹霞寺成為廣納十方善信平安的禮佛聖地,也成為都市人禪修正念、淨化心靈的遊覽勝地。

恢復後的古碑林、五十八代方丈塔林、天然禪師塑像、佛文化牆、山門、鐘鼓樓等,以突出禪文化、彰顯寺院的古樸、清幽為特色,再現了千年古剎厚重的歷史積澱,駐足其間,讓人感覺佛文化一覽無餘、觸手可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