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磁性

土壤磁性

土壤磁性(soil magnetism)是指土壤中的磁性礦物顆粒在地磁場的影響下表現出的特性。土壤磁學是一門新興的土壤學科分支,在研究土壤發生分類、土壤肥力演變規律、土壤調查製圖、植物營養診斷、生物磁性以及土壤改良、土壤侵蝕及其空間分布等領域套用廣泛。

釋義

土壤磁性(soil magnetism)是指土壤中的磁性礦物顆粒在地磁場的影響下表現出的特性。土壤磁學在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獲得很大發展,對多種土壤磁化率的剖面分布、磁性地理分布規律以及土壤磁性礦物的轉化等研究成果頗多,其中紅壤的研究前景最好,因為富鐵,在發育過程中磁性變化靈敏。

土壤磁性的來源

土壤磁性是由土壤各種組成成分(尤其是礦物)的磁學性質來的,其來源主要分為自然、生物、人為3種因素。

自然因素

土壤磁性主要由原生礦物風化、成土、侵蝕、搬運等形成,包括原生或次生的亞鐵磁性物質和不完整的反鐵磁性物質。原生的磁性礦物往往富集在粗粒級泥沙之中,次生的磁性礦物則主要集中在細顆粒泥沙中,這是由於黏土礦物對不完整的反鐵磁性物質的吸附作用。

生物因素

由於微生物活動及環境化學因子的變化,如有機質、酸鹼度、氧化一還原電位等,使得磁性和非磁性物質發生沉澱一溶解、水解、絡合、吸附、氧化一還原等作用,從而影響土壤的磁性。如在曾遭受過森林火災的地方,亞鐵磁性物質相互轉化,弱磁性的氧化鐵和氫氧化鐵,通過土體內氧化還原反應形成磁鐵礦和磁赤鐵礦,以超順磁性(SP)顆粒或穩定單疇(SSD)晶粒存在。

人為因素

湖泊、海洋中大部分沉積物來自其周邊流域,沉積物中碎屑磁性礦物含量和成分的變化常常與周邊地區土地利用、坡地生態過程、森林砍伐和火災等或由季風從陸地輸入有關,因此湖泊沉積物的磁性可反映流域生態環境的變化。現代土壤磁性特徵具有明顯的人類活動印記,如燃煤產生的磁鐵礦小球,其中的硫鐵礦氧化形成赤鐵礦,赤鐵礦與熔融的矽酸鹽反應生成磁鐵礦和磁赤鐵礦,它們隨煙塵、煤灰進入土壤環境;電鍍廠、冶煉廠、鋼鐵廠等排放的工業廢水中含有鐵錳物質,通過徑流途徑進人地球環境系統中,對土壤的磁性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分類

磁鐵礦、磁赤鐵礦、鈦磁鐵礦、鈦磁赤鐵礦等鐵氧化物是許多土壤、岩石、沉積物和塵埃中的主要亞鐵磁性礦物。土壤磁性一般包括4類物質,以磁鐵礦、磁黃鐵礦和磁赤鐵礦為主的亞鐵磁性物質,以針鐵礦和赤鐵礦為主的不完整的反鐵磁性物質,以雲母和伊利石為主的順磁性物質,以石英和有機質為主的抗磁性物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