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球化學測量

土壤地球化學測量

土壤地球化學測量(geochemical soil survey)簡稱土壤測量,是通過系統採集地表疏鬆覆蓋物樣品,分析其中元素含量或其他地球化學特徵,發現土壤異常,以達到礦產勘查目的的地球化學勘查方法。

簡介

當地表出露的礦體或未出露的礦體上方的原生異常隨同圍岩一起受到風化作用形成殘坡積物時,在礦體周圍的土壤中即形成了主要金屬元素以及伴生元素的高含量帶,稱為土壤異常。早期曾稱次生分散暈。暈只是形態規整異常的概念,而地表的次生分散過程,不僅包括基岩中物質向疏鬆覆蓋層中的分散,還包括向水系沉積物、水、空氣及植物中的分散。因而,稱為土壤異常更為確切。土壤異常的成因,一般以物理風化作用為主,化學風化作用為輔。當地形平坦時,異常位於礦體上方(圖a);地形有一定坡度時,由於重力及沖刷作用,異常發生位移,向下坡方向移動(圖b)。在錫、鎢、鉻、鈹等耐風化礦物生成的異常中多為原生礦物碎屑,富集粒度較大,在銅、鉬、鋅等多數易風化礦物生成的異常中,多為次生礦物或粘土礦物、鐵錳氧化物、有機質所吸附的離子,在細粒中富集。當殘坡積物被外來的風成物、沖積物、崩積塌積物、冰積物等厚層運積物覆蓋時,異常被掩埋,稱為埋藏異常(圖c),這時需加大取樣深度或採取特殊手段,才能發現異常。有些元素在一定條件下,通過氣態遷移、電化學作用、毛細管作用及植物根的作用,也能在運積物上方地表形成與被掩埋礦體有關的異常。 它對於研究礦體的分布有重要意義。

測量

土壤地球化學測量 土壤地球化學測量

土壤地球化學測量方法,主要用於詳查階段,即在普查後所圈出的靶區、礦區外圍成礦有利地段進行。其目的是圈出礦體或礦化體,指導山地工程的布置。有些地區沒有進行水系沉積物地球化學測量(分散流)方法的條件,例如地形平坦水系不發育,或地形陡峻水系被崩積物充填等,也可用土壤測量方法進行大面積普查。

殘積層土壤測量是化探方法中歷史最久最成熟而有效的方法,因殘積層中的異常經常是下伏礦化的可靠指示。在氣候乾旱以殘坡積物為主的地區,可在距地表20~30厘米深處採樣。在氣候潮濕地區採樣深度為40~50厘米甚至1~2米處。在赤道兩側磚紅土發育地區,其金屬大部分從土壤中淋失 ,常規殘積層土壤測量有困難,需採取相應措施。在風成物 、冰積物、沖積物覆蓋區,常規土壤測量也往往不能取得好效果,需用特殊工作方法。如採集地表各種滯留物,在風成沙覆蓋地區採集大於2毫米的岩屑 ,在磚紅土區採集地表鐵質(豆石)等。在某些地區要用機動鑽鑽至深層,在基岩面上的母質層中採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