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民以食為天,糧以地為本”。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因此處理好土地問題,無疑是世界各國要解決的重大問題。土地問題是我國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核心。我國自從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農村普遍實行土地承包經營責任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實施後,以法律形式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農村土地使用權,標誌著農村土地承包走上了法制化軌道。這部法律的實施從根本上保護農民的權利,保證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的長期穩定。更加堅定廣大農民土地承包經營的信心,促進農村生產力的解放。然而,《土地承包法》的實施並沒有從根本上解除理論界對有關土地承包經營權性質的爭論,如土地承包經營權是物權性質還是債權性質,土地承包經營契約是行政契約、民事契約還是經濟契約,等等問題都沒有得到解決和統一。土地承包性質理論上的爭論,必然給司法實踐和解決實際糾紛帶來混亂和困惑。
同時,由於農村文化、法律知識等種種原因對承包契約的忽視,造成契約主體模糊、契約關係不穩定、契約權利義務失衡、權利義務不明確、契約的形式要件不規範、契約條款不具體、不科學,使得土地承包契約不完善。並且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農村集體土地特別是緊靠城市的土地被大量徵用,征地速度不斷上升。農民賴以生存的土地被徵用後,征地補償費如何公平、公正地分配,成為農民密切關心的問題。伴隨著征地款而引發的分配收益糾紛日益突出,引發了不少農村承包契約糾紛。同時,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以及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鎮轉移,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日趨活躍。在這些糾紛的背後交糅著各種利益衝突和傳統觀念與現代文明的碰撞,農村土地問題糾紛已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
近幾年,人民法院受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及征地補償的案件的數量呈遞增趨勢,但由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契約所具有的特殊性和廣泛性,加之這類糾紛案件的性質尚未形成共識,使得案件的審理困難重重。
因此,在司法實踐中認真研究有關土地承包及征地補償的法律政策,認真總結審判這類案件的經驗,明確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性質,確定農村承包經營及征地補償分配糾紛的案件性質,對確認農戶與土地所有者的農村集體之間的權利義務,及法院解決糾紛具有重要意義。
本書正是出於以上的考慮,就有關案件審判中遇到的一些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及征地補償問題進行了粗淺的探討。試圖拋磚引玉,引起法學理論界和審判實務界對農村土地承包及征地糾紛研究的興趣,以求對農村土地承包及征地補償案件審判實務的發展。願本書的問世,能夠實現作者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