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名稱:土三七
別名:見腫消、乳香草、奶草、澤蘭、葉下紅、散血草、和血丹、天青地紅、破血丹、血牡丹、三七草、九頭獅子草、白田七草、血當歸、紅背三七、散血丹、血三七、菊葉三七、水三七、紫背三七、狗頭三七
漢語拼音:tusanqi
英文名:HerbofChrysanthemum-likeGroundsel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ynurasegetum(Lour.)Merr.[G.japonica(Thunb.)Juel.;G.piniatifula(L.)DC.]
植物形態
土三七
根頸粗而木質。葉不具距,平,互生。
花序傘房狀,花密生;花5-6基數;萼片不具距,狹,鈍;
花瓣有短尖,基部1-2毫米合生,黃色;
鱗片正方形或稍寬;心皮1-2.5毫米合生。
蓇葖星芒狀排列,長7毫米;
種子橢圓形,長約1毫米。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
生於溝邊及屋舍旁肥厚濕潤的土壤中。
資源分布
分布於河北、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及雲南等地。全國大部分地區有栽培
化學成份
土三七
根含菊三七鹼類,
千里光寧鹼(senecio-nine)
3-表-薯蕷皂甙元-3-β-D-吡喃葡萄糖甙(3-epi-diosgenin-3-β-D-glucopyranoside),
3-表-塞普屈姆甙元-3β-D-吡喃葡萄糖(3-ei-sceptrumgenin-3-β-D-glucopyranoside),
3-表-羅斯考皂甙元(3-epi-ruscogenin),
3-表-新羅斯考皂甙元(3-epi-neor-uscogenin),
千里光菲靈鹼(seneciphylline),
菊三七鹼甲(seneci-phyllinine),
菊三七鹼乙(E-senciphylline)。
地上部分含D-甘露醇(D-mannitol),
琥珀酸(succinicacid),
5-甲基脲嘧啶(thymine),
腺嘌呤(adenine),
氯化銨,
菊三七鹼類,
芸香甙(rutin)。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根莖呈拳形團塊狀,長3-6cm,直徑約3cm,表面灰棕色工棕黃色,鮮品常帶淡紫紅色,全體金具瘤狀突起,突起物頂端常有莖基或芽痕,下面有細根或細根痕。質堅實,斷面灰黃色,鮮品白色。氣無,味淡而後微苦。
全草長50-100cm。根莖塊狀,具疣狀突起及鬚根。莖單一或上部分枝,具縱溝及細柔毛,表面黃綠以或略帶紫色。葉互生,多皺縮,長可達20cm,葉柄長約2cm,莖上部葉近無柄;完整葉片羽狀深裂,邊具不規則鋸齒,膜質。頭狀花序排成圓錐狀生於枝頂,花全為兩性,筒狀,黃色。氣無,味微苦。
顯微鑑別根莖橫切面
中心有明顯的髓部,韌皮部具分泌道,薄壁細胞中可見菊糖結晶,無澱粉粒與草酸鈣結晶。
植物栽培
土三七
1、生物學特性:
喜濕潤和蔭蔽環境。以羽松肥沃的砂質壤土最好。
2、栽培技術:用根莖繁殖或托插繁殖。
(1)根莖繁殖:
每年4月栽種。先將根莖切開,每塊留芽個2-3個。切時應使芽和切口保持4-7mm距離。按溝距30-45cm開溝,然後按株距15cm排放在溝內,芽尖向上,覆土3-5cm。
(2)扦插繁殖:
6-7月高溫多濕季節,剪取長15-20cm莖枝,斜插於沙土中,土面留出4cm左右,插後需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如氣溫在22-33℃範圍,約15d即可生根成活,成活後約15d可移植。行、株距與根莖繁殖法同。
3、田間管理:
除注意鬆土和除草外,雨季要及時排水,以免根部腐爛,影響植株生長。6月中旬每1hm2施人畜糞水300-450擔。
毒性
“土三七”別名“菊三七”,是菊科。雖然也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但是含有毒性。目前(截止2013年)已經有確鑿的藥理學研究證明,裡面含有一種名叫“吡咯烷”的毒物,會導致肝窶和肝小靜脈的內皮細胞損傷和壞死,導致肝臟的血“只進不出”,引起門靜脈壓力增加,形成腹水、黃疸等症狀。而且這種損害一經形成,常常無法逆轉,最終發展為肝功能衰竭或頑固性腹水。該研究成果2011年發表在國際著名肝病雜誌上。
相關事件
老百姓有泡藥酒習慣,不少人認為只要有用,就往酒罈子裡投,結果長期飲用導致肝中毒。
專家強調:中藥的有效成分比較複雜,如生物鹼、皂素、鞣酸質,揮髮油等,必須經過煮、蒸、煎等炮製處理後才能服用。即便是正宗的三七,使用的劑量不同,功效完全相反。小劑量止血,大劑量活血,如果一古腦投進去泡酒,一旦超量,同樣很危險。
採收加工
秋末採挖,除去殘莖、鬚根及泥土,曬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