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特色
一、遷 基清朝時期,先後有黃氏、吳氏入遷圓州。圓州黃氏先祖博十原籍江西南昌府豐城縣斗溪。據黃氏宗譜記載,博十“夙嫻文藝,為明末紳士,而尤精堪與之業”。後南昌豐城地方擾亂,博十“挾青囊以遨遊,為避亂之計”。途中,博十聞知浙甌山水名勝,只身前往。入甌期間,泰邑人士邀他進泰擇地。博十公入泰後見所擇之地多為吉地,遂長留泰順。後江西黃氏六如、三如追尋博十至泰。博十等人“閱泰邑山水名勝,且俗古風良,遂擇一都員洲之地而居焉”。時為“清朝開基之始”。
圓州吳氏系新山吳畦之後。在遷居員州之前,吳氏其支已遷徙多處。圓州《吳氏宗譜》記載:“畦公十五世孫大十五公分遷祭下北岸,傳芳數世……至典十公,公移四里之遙擇吳源而家焉。其後裔吳樂公,少四游括蒼之地,見其山水清秀,遂居於吳家洞,置家立業。至顯六公囗倭寇之亂,避於故都之小峴。”時為明永樂年間(1403—1424)。至明末,吳氏所居遭兵燹。岳公於康熙庚申年(1680)與其弟君嘉一起遷居羅陽洋心。之後,吳岳又由羅陽洋心遷居員州。
“山無仙不名,水無龍不靈。羅陽,東甌名勝地也,北去五十里,地名員洲,景尤獨著。山發括蒼之脈,水演浙東之源,前案有烏紗挺秀,後壁有錦屏拔奇,一溪中流兩峰翠立,金榜懸峙於天門,華表巋然於地軸,亭造赤壁可憑春暖觀魚,寺建西峰更助秋高聽鹿。山川孕靈英賢輩出……”,這是圓州《黃氏宗譜》“景物序”中的一段描寫,闡述了村落的周邊環境。
堪與術中用來探尋風水寶地(居住環境)的模式,是古人環境觀的表現。圓州後有靠山,前有案山,左右為護砂,中間部分堂局分明,地勢寬敞,且有“玉帶水”曲流環抱,形成了一個前方略顯開敞而又相對卦閉的環境。這種地理模式風水中稱為“四靈地”。
正房與廂房有的共享一個大院,有的在院中建牆將大院一分為三,例如老厝。老厝大院裡有兩堵設漏窗的院牆,牆身外端設門,使得廂房的小院子與大院既隔又連。庭院的漏窗也是一個裝飾的重點。老厝漏窗上最美的花飾要算蝴蝶圖案,優美、生動。
廳堂、檐廊與院落一樣,是重要的公共空間,三者融合構成了的民居最主要的公共活動場所。在等級上,廳堂獨占鰲頭,婚喪喜事等重要活動都在此舉行。大多民居廳堂的樓板梁都懸掛著牌匾,太師壁前置有祭桌,左右兩邊板壁前設有坐凳。廳堂坐凳有兩種,簡單些的不做任何裝飾,精緻的坐凳一般不長,可坐三、四人,這種坐凳左右有扶手,後有靠背,靠背是飾樣裝點的地方。吳氏第三份廳堂里的坐椅靠背上就雕有曹國舅的陰陽板,漢鍾離的芭蕉扇,李鐵拐的葫蘆等暗八仙圖案。
檐廊貫穿著廳堂、廂房和院落,是一個過渡空間,也是視覺中心,從而正房的門窗格扇、檐下的構架等都成為裝飾的重點。工匠們運用了大量題材進行精雕細刻,極富藝術感染力。黃氏洋頭厝,廳堂兩邊月梁中段用龍鳳形體雕刻吉祥字元“福祿”,很具特色,抱頭梁、斗拱、雀替等也有各式各樣的雕刻。格扇的上絛環板則雕飾梅花、人物等。雕飾內容最豐富的要數吳氏外厝,分布面也最廣。與外厝相比,洋頭厝只是在最為重要部位進行雕飾,正房次、梢間的月梁及斗拱雕刻明顯不如廳堂兩邊的雕飾那么繁縟、精緻。梢間、盡間的絛環板已全部採用素麵。吳氏外厝則不同,正房明、次、梢間月梁、抱頭梁、柱頭斗拱兼作雕刻。門窗格扇的雕飾更是精彩,有菊、梅、桃、花瓶、暗八仙、“福祿壽喜”等。
民居後院與莊重的前庭截然不同,是一處休閒場所。院裡廣蒔花草樹木,與後山的茂林融為一體,生意盎然,充滿自然氣息。
上二樓的樓梯有的設在走廊的盡頭處,有的設在太師壁後面。二樓走廊外圍做有花式欄桿,欄桿花飾雖然簡單但非常雅觀。最具代表性的是黃氏洋頭厝,欄桿做的異常豐富,正房與兩邊廂房走廊相通,稱“走馬廊”。每座民居二樓的廳堂都設有神龕,供祭祀先祖和神靈。四、宗 祠
“宗祠為行禮之地,凡冠婚喪祭禮之大者必告於廟人”,由此可見作為禮制建築的宗祠在村落中地位之重要。吳氏由羅陽洋心遷居圓州後,“初建祠於圓州洋尾,規模粗立,百餘年來棟桷朽腐,相地者鹹以為不吉。楚芳公心憂之,欲改建而未果也。乙丑春聚族人而謀焉……量家計之厚薄捐錢之多寡……又將洋尾祠基易錢若干……四月初八日夘時改建宗祠於本村洋頭”。吳氏宗祠就建在黃氏洋頭厝的右邊,四圍築牆。規模不大,僅二進。一進為門樓,牌樓式,懸山頂。闊三間,深二間。二進寢堂,梁架上懸掛一匾額,中書“洛中遺老”四字,系泰順縣儒學署正堂事吳若庚為生圓吳正囗、耆賓吳君岳立,年代為康熙四十年(1710)。寢堂木構梁架為抬梁與穿斗混合結構,屋架九檁。吳氏宗祠構作非常簡單,這跟宗族的財力有關係。
黃氏宗祠始建於清同治四年(1865),現已毀。宗祠的建築形制我們已不得而知,但我們可以從《黃氏族譜》中了解到黃氏對宗祠管理以及祭奠的有關規條。黃氏共有聰、明、睿、智四房,建造祠堂的資費均系睿房族人捐獻,“故惟約庵公神主配享中龕,日後祠內一切事務均由睿房派下管理,聰明智三房不得忘稱祠基為公眾產業”。並規定祠堂內只許讀書、講武,不許停藏棺木及污穢物件,不許工匠在內做工。
宗祠一般有祭田,祭田的收入用作宗祠的維修和祭祀等費用。黃氏宗祠建造後,未置有公眾祭產,每年的節祭,始、高、曾祖中龕祭儀兼由睿房負責,各房派的昭穆龕則由各房自備羹飯拜奠。“如日後有賢子孫能獻租入祠者,所有中龕暨功爵龕、孝義龕祭儀再行酌議”。
黃氏宗祠內分別設有功爵龕、孝義龕,宗族對神位入龕也分別作了規定。如入功爵龕必須是生前有榮登科甲者、有大功於宗祠者(包括獻租八十貫以上及出資修葺祠宇者)。對於捐田產,族規也作了詳細的規定,“捐田入祠,須邀仝族眾親詣該田看明,果系膏腴,方準捐入,不得有名無實”。
交通概況
若從麗水進泰順,可以直接買麗水至司前的票,38.5元,三個多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