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將仲子將仲子兮①,無逾我里②,無折我樹杞③。豈敢愛之④?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牆,無折我樹桑。豈敢愛之?畏我諸兄。仲可懷也,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園,無折我樹檀。豈敢愛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注釋譯文
注釋
![鄭風·將仲子](/img/8/773/nBnauM3XyYTMwUTNzkjNyQDN3QTMykjN2ITOzQTNwAzMxAzL5YzLx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①將(qiāng槍):願,請。一說發語詞。仲子:相當於稱為二哥。
②逾:翻越。里:鄰里。二十五家為里。
③杞(qǐ起):木名,即杞柳。又名櫸。落葉喬木,樹如柳葉,木質堅實。樹:種植。一說樹桑、樹檀,即桑樹、檀樹,倒文以協韻。
④愛:吝惜。
譯文
求求你,我的仲子,別翻越我家門戶,別折了我種的杞樹。哪是捨不得杞樹呵,我是害怕父母。仲子你實在讓我牽掛,但父母的話,也讓我害怕。
求求你,我的仲子,別翻越我家圍牆,別折了我種的綠桑。哪是捨不得桑樹呵,我是害怕兄長。仲子你實在讓我牽掛,但兄長的話,也讓我害怕。
求求你,我的仲子,別越過我家菜園,別折了我種的青檀。哪是捨不得檀樹呵,我是害怕鄰人的毀讒。仲子你實在讓我牽掛,但鄰人的毀讒,也讓我害怕。
創作背景
![國風·鄭風·將仲子](/img/8/85d/nBnauM3XzczNygDO2QTO3QjM4QTMwcTOykzMyQTNwAzMxAzL0kzL0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朱熹《詩集傳》引鄭樵《詩辨妄》的觀點,認為“此淫奔之辭”。對這種觀點,清人姚際恆和方玉潤都提出反駁。現代學者一般認為這是一位熱戀中的少女在舊禮教的束縛下,用婉轉的方式請情人不要前來相會的情詩。
先秦時代的男女交往,大約經歷了防範相對寬鬆,到逐漸森嚴的變化過程。《周禮·地官·媒氏》稱:“中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可知在周代,還為男女青年的戀愛、婚配,保留了特定季令的選擇自由。但一過“中春”,再要私相交往,則要被斥為“淫奔”的。到了春秋、戰國之際,男女之防就嚴格多了。《孟子·滕文公下》說:“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連“鑽穴隙”偷看那么一下,都要遭人賤罵,可見社會輿論已何其嚴厲。《鄭風·將仲子》中的女主人公正是鑒於這種壓力,不敢讓心上人跳牆來家中相會,只好婉言相拒,但她又深深地愛著小伙子,於是以此詩表達她又愛又怕、戰戰兢兢的心情。
作品鑑賞
作品賞析
![鄭風·將仲子](/img/3/ab7/nBnauM3X4gTMyYTMxkjNyQDN3QTMykjN2ITOzQTNwAzMxAzL5YzL0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將仲子》所表現的,便正是一位青年女子在這種輿論壓迫下的畏懼、矛盾心理。(《毛詩序》認為此詩是“刺莊公”之作,鄭樵《詩辨妄》認為此詩是“淫奔之詩”,今人多不取此二說。)且看首章,開口即是突兀而發的呼告之語:“將仲子兮,無逾我里,無折我樹杞!”
這呼告初聽令人摸不著頭腦,細細品味又不免莞爾而笑:詩行中分明透露著,有一對青年男女正要私下相會。熱戀中的男子(仲子)大約有點情急,競提出了要翻牆過園前來相會的方案。這可把女子嚇壞了,須知“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是要遭父母、國人輕賤和斥罵的;她想:“倘若心上人也如此魯莽,可教我把臉兒往哪裡擱?”於是便有了開章那三句的突發呼告。這呼告是溫婉的,一個“將”(願)字,正傳達著女子心間的幾多情意;但它又是堅決的,那兩個“無”(不要)字,簡直沒有商量的餘地。如果讀者讀得再深入些,當還能想見女主人公此刻因惶急而變得蒼白的面容,還有“仲子”那因被拒絕而失望的神情。
這失望也為女主人公感覺到了,詩中由此跳出了一節絕妙的內心表白:“豈敢愛之?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前一句反問問得蹊蹺,正顯出了女主人公的細心處,她唯恐“無折我樹杞”的求告,會被心上人誤會,故又趕緊聲明:“豈敢愛之?畏我父母。”——我不是吝惜杞樹,我只是怕我父母知道;因此雖然愛著你,卻不能讓你翻牆折杞前來,我實在是迫不得已啊。這番對心上人作解釋的自白,一個“畏”字,吐露著她對父母的斥責,竟是如何的膽戰心驚。
![國風·鄭風·將仲子](/img/b/b2c/nBnauM3X4gDMxIDO3MjNxQzNyITM2QjN0YjMwADMwAzMxAzLzYzL4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名家點評
姚際恆《詩經通論》:“女子為此婉轉之辭以謝男子,而以父母諸兄及人言可畏,大有廉恥,又豈得為淫者哉!”
方玉潤《詩經原始》:“女子既有所畏而不從,則不得謂之為奔,亦不得謂之為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