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民主聯盟

國際民主聯盟

國際民主聯盟(International Democrat Union)(IDU) 1983年6月成立,是全球保守主義和基督教民主主義政黨所成立的國際性中右翼政黨聯盟。秘書處設於德國慕尼黑,由63個國家的74個政黨組成,其中正式成員66個,申請/觀察成員8個。IDU的創建人包括:英國首相瑪格麗特·柴契爾、美國共和黨主席法倫科夫、時任巴黎市長、當選法國總統雅克·席哈克、聯邦德國總理赫爾穆特·科爾和許多其它黨的領袖。當前的主席是紐西蘭前任總理約翰 基(John Key)。

民主聯盟成立

國際民主聯盟的組織機構主要包括三部分,分別為:國際青年民主聯盟、國際婦女民主聯盟以及多個區域組織:拉丁美洲政黨聯盟(ULAP)、加勒比海民主聯盟(簡稱CDU)、非洲民主聯盟(DUA)、亞太民主聯盟(APDU)、歐洲保守改良主義联盟(AoECR)以及歐羅巴人民黨(EPP),當前有73名正式或申請成員。國際民主聯盟每三年舉行一次政黨領袖會議。

西方國家保守政黨和中右政黨的國際聯合組織。於1983年6月23~24日在倫敦成立,是歐洲民主聯盟和太平洋民主聯盟的政治聯盟。當時有十九位西方民主政黨的領袖與會並簽署了聯盟的成立宣言,其中包括有時任英國首相瑪格麗特·柴契爾、時任聯邦德國總理赫爾穆特·科爾和時任美國共和黨主席法倫科夫等。時任美國副總統喬治布希和挪威首相卡爾 維洛克出席了會議並且發表演講。

該聯盟成立大會通過一項原則聲明,表示支持自由、民主和開放型的社會,支持法治和社會正義,支持家庭發揮“自由社會的基本社會力量和凝聚力”的天然作用,致力於公平持久的和平和世界自由,反對任何形式的"極權主義",承認各國對世界經濟發展負有共同的責任,反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該聯盟要求各成員黨支持 3項原則:多黨民主制、市場經濟和人權。其首要任務是加強參加聯盟的各黨在國際論壇中的合作,交流競選經驗,以便在選舉中擊敗社會黨。

1984年 2月在馬德里舉行的會議上通過 3項決議:支持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歐洲共同體,支持孔塔多拉集團和反對恐怖活動。1985年 7月24~26日,在華盛頓召開第二次領導人會議,參加會議的有30個國家的保守政黨和中右政黨的 125名代表。會議表示支持美國關於戰略防禦的主張,支持中東的和平倡議,並要求南非實行種族平等和在納米比亞舉行自由選舉。

1987年 9月25~26日,在西柏林召開第三次領導人會議,參加會議的有來自25個國家的28個保守黨和中右政黨的代表。會議對東西方對話持積極態度,譴責柏林圍牆的繼續存在;強調西方核威懾力量的重要性;呼籲採取積極行動反對恐怖主義。

聯盟最高領導機構為領導人會議,每 3年舉行 1次。常設機構為執行委員會,在領導人會議休會期間行使領導機構的權力。秘書處設在德國慕尼黑。

機關刊物為《國際民主聯盟通訊》(季刊)。自成立起至1988年一直由奧地利人民黨領袖A.莫克(原歐洲民主聯盟主席)擔任主席。1988年 9月由K.維洛克(挪威人)繼任主席。1989年有正式成員黨28個:奧地利人民黨、丹麥保守人民黨、法國保衛共和聯盟、芬蘭民族聯合黨、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德國基督教社會聯盟、挪威保守黨、葡萄牙社會民主中心黨、瑞典溫和聯合黨、賽普勒斯民主大會黨、希臘新民主黨、西班牙人民黨、英國保守黨、澳大利亞自由黨、加拿大進步保守黨、美國共和黨、日本自由民主黨、紐西蘭國民黨、貝里斯統一民主黨、多米尼加自由黨、哥倫比亞保守黨、格瑞那達新民族黨、宏都拉斯國民黨、聖克里斯托弗和尼維斯人民行動運動、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新民主黨、土耳其祖國黨、瓜地馬拉團結行動運動、牙買加工黨。

另有 6個聯繫成員黨和組織:馬爾他國民黨、尼加拉瓜保守黨、歐洲民主大學生組織、歐洲婦女聯盟、歐洲青年民主聯盟、歐洲中小企業聯盟。

各國成員

阿爾巴尼亞:阿爾巴尼亞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 of Albania,PD)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自由黨(Liberal Party of Australia,Lib)

奧地利:奧地利人民黨(Austrian People's Party,ÖVP)

阿根廷:共和計畫(Republican Proposal,PRO)

亞塞拜然:亞塞拜然國家獨立黨(Azerbaijan National Independence Party,AMIP)

玻利維亞:社會民主黨(Social Democrat Movement,Demócratas)

波赫:民主行動黨(Party of Democratic Action,SDA)、民主進步黨(Party of Democratic Progress,PDP)

巴西:巴西民主黨(Democrats,DEM)

保加利亞:戈爾布黨(Gerb)、民主力量聯盟(Union of Democratic Forces,SDS)

加拿大:加拿大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 of Canada,PCC)

中國台灣:中國國民黨(KMT)

智利:獨立民主聯盟 (Independent Democratic Union,UDI)、民族復興黨 (National Renewal,RN)

哥倫比亞: 哥倫比亞保守黨 (Colombian Conservative Party)

克羅地亞: 克羅地亞民主聯盟 (Croatian Democratic Union,HDZ)

賽普勒斯: 民主大會黨 (Democratic Rally,DISY)

捷克: 捷克公民民主黨(Obcanska demokraticka strana,Civic Democratic Party,ODS)

丹麥: 保守人民黨 (Det Konservative Folkeparti,KFP)

多米尼克:多米尼克自由黨(Dominica Freedom Party,DFP)

多米尼加: 國家進步力量(National Progressive Force,FNP)

厄瓜多:基督教社會黨(Social Christian Party,PSC)

薩爾瓦多: 民族主義共和聯盟 (Alianza Republicana NacionalistaNationalist Republican Alliance,ARENA)

愛沙尼亞:愛沙尼亞祖國和共和聯盟(Pro Patria and Res Publica Union,IRL)

歐盟:歐洲人民黨(European People's Party)、歐洲保守改良主義联盟(Alliance of European Conservatives and Reformists)

芬蘭: 芬蘭民族聯合黨(Kansallinen Kokoomus,National Coalition Party,KOK)

法國:共和黨(The Republicans)

喬治亞:國家聯盟(United National Movement,UNM)、基督教民主聯盟(Christian-Democratic Movement,KDM)

德國: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 (Christlich-Demokratische Union Deutschlands,Christian Democratic Union,CDU)、拜恩基督教社會聯盟 (Christlich-Soziale Union in Bayern,CSU)

加納:新愛國主義黨(New Patriotic Party,NPP)

希臘: 希臘新民主黨 (Nea Demokratia,New Democracy,ND)

格瑞那達:新國家黨(New National Party,NNP)

瓜地馬拉: 統一黨 (Unionist Party,PU)

宏都拉斯: 宏都拉斯國家黨 (Partido Nacional de Honduras,PNH)

匈牙利: 青年民主主義者聯盟 (FIDESZ)

冰島:獨立黨(Independence Party,XD)

印度: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BJP)

韓國: 自由韓國黨(Liberty Korea Party,LKP)

黎巴嫩:黎巴嫩力量(Lebanese Forces,LF)

立陶宛:祖國聯盟--立陶宛基督教民主黨(Homeland Union – Lithuanian Christian Democrats,TS-LKD)

馬其頓:國際馬其頓復興組織和馬其頓國家聯合民主黨(Internal Macedonian Revolutionary Organization – Democratic Party for Macedonian National Unity,VMRO–DPMNE)

墨西哥:墨西哥國家行動黨(National Action Party,PAN)

馬爾地夫:馬爾地夫民主黨(Maldivian Democratic Party,MDP)

摩爾多瓦:摩爾多瓦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tic Party of Moldova,PLDM)

蒙古:蒙古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

黑山:改革運動(Movement for Changes,Pzp)

摩洛哥:庫特拉黨

紐西蘭:紐西蘭國家黨(Nat)

尼加拉瓜:尼加拉瓜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PCN)

挪威: 挪威保守黨 (Conservative Party,H)

巴拿馬:民主改革黨(Democratic Change)

秘魯:基督教人民黨(Christian People's Party,PPC)

葡萄牙: 基督教保守民主和人民黨(CDS – People's Party,CDS-PP)

塞爾維亞: 塞爾維亞民主黨 (Demokratska stranka Srbije,Democratic Party of Serbia,DSS)

斯洛維尼亞: 斯洛維尼亞民主黨 (SDS)

西班牙: 西班牙人民黨 (Partido Popular,People's PartyPP)

斯里蘭卡:斯里蘭卡統一國民黨(United National Party,UNP)

瑞典: 溫和黨 (Moderata Samlingspartiet,Moderate Party)

烏干達:民主變革論壇(Forum for Democratic Change,FDC)

英國:英國保守黨(Conservative and Unionist Party,Con)

美國:共和黨(Republican Party,R/GOP)

委瑞內拉:委瑞內拉計畫黨(Project Venezuela,PV)

申請成員

白俄羅斯:白俄羅斯人民陣線黨(Partyja BPF)、白俄羅斯公民聯盟黨(United Civic Party of Belarus,OGP)

古巴:古巴民主黨(Cuban Democratic Directorate,DDC)

格瑞那達:新右翼黨 (NRP)

肯亞:肯亞民主黨

巴拉圭:國家共和協會--科羅拉多派(National Republican Association – Colorado Party,ANRPC)

坦尚尼亞:民主和發展進步黨(Party for Democracy and Progress,chadema)

烏克蘭:全烏克蘭祖國聯盟(All-Ukrainian Union "Fatherland",VOB)

俄羅斯:俄羅斯右翼力量聯盟(Union of Right Forces Movement,SPS)

國際民主聯盟 國際民主聯盟

截止至2017年2月,國際民主聯盟成員政黨執政分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