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國畫形式美學的展開:大學中國畫藝術形式與技巧的專業訓練系統》主要內容:中國畫教學理論研究,始終難以避免一個兩難的尷尬處境:一方面,我們有全國八大美術學院的中國畫系,有些美術學院的辦學歷史至少有80年之久,至於各種藝術學院,或師範大學藝術院系的中國畫系科,更是各展所長、群芳爭艷,這是指“教”的培養體制方面;另一方面,則是每年畢業的本科生、研究生中,不乏出類拔萃的佼佼者。有些五六十年以前美院的畢業生,現在已是畫壇大師、泰斗級人物。既有人才的輩出,當然也可以代表“學”的成功率或曰效果方面的成績。既如此,則當代中國畫教學本身,好像應該不存在什麼疑問,有“教”有“學”,還有什麼可贅言的?但如果從科學的立場上看:我們對當代中國畫教學的現狀又非常不滿意。它也有幾個同樣重要的指標:比如,大量的大學中國畫教學活動過程,其實質是畫家個人繪畫技術經驗傳授的過程。不但是關於“學術”的中國畫學、畫史、畫論這些純理論的課目,越是專業程度高的美院中國畫系,反而越不重視,即使是單純的技法、臨摹、創作等實踐類課程,在教育過程中也是憑個人經驗而為之——個人經驗當然有它合理的構成要素,但在大學的授課過程中,只考慮教師個人個性化技法經驗而忽視作為通用性的“基礎性技法規則”,這顯然是太接近於職業技術學院或專業畫院師徒授受的類型,而缺乏作為大學應有的風範與綜合能力培養的教學目標。其實,真正的大學層面的中國畫教學,即使是技法的教學,也必須以“學科”理論作為前導,按規範、原則、原理講解與示範,而不是以個人理解或個性技法經驗簡單傳授為基準。由是,真正的中國畫教學在大學層面被確立,應該以一整套具有教育學意義(它包括教學思想、課程大綱、教材與教學法、教師教案、教學效果測評體系等內容)的有形體系來體現。但在目前,僅僅以名畫家來充任教師,忽視或輕視教師的教育學知識的培養與運用的現實情況下,這一整套規則的確立有著特殊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