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危機識別研究

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危機識別研究

《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危機識別研究》以經濟學的基本理論為依據,以統計理論為方法論科學,創新性地提出了一套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危機識別系統方法。首次將“黃金分割率”思想引入到該領域,提出了危機識別臨界值參考數據;有機融合了統計學與發展經濟學理論;開闢了一條統計指標體系遴選新路。對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危機的預防、識別、控制、化解與管理進行了系統研究。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書名: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危機識別研究
作者
游士兵

ISBN:10位[7307059207]13位[9787307059207]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1

定價:¥24.00元

主要內容

自20世紀下半葉以來,隨著工業發展而帶來的人口爆炸,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問題的日趨嚴重,“可持續發展”,作為一種新的發展觀日益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在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得到廣泛接受以後,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如何測度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如何對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危機進行有效的識別和防範,以便為可持續發展制定一系列政策和為可持續發展危機制定一系列防範措施服務。傳統上我們總是把GDP作為衡量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而從可持續發展角度看,這一指標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沒有考察非市場性經濟活動的價值,也沒有考察經濟活動的間接成本(如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單純利用這一指標來衡量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必然會阻礙社會、經濟、環境與資源的協調發展,不符合可持續戰略的要求。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所追求的目標是多方位的,涉及到意識、社會、人口、資源、生態環境、經濟、政治等諸多方面的協調發展,單用一個或幾個指標都難以達到識別它的目的,因而設計一套指標體系能比較完整地涵蓋國民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考察其發展是否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對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是否有危機的表現進行識別是我們所共同關心的一個理論課題。這一理論課題的一系列問題主要包括: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應該怎樣建立?這些指標體系應該包括哪些具體內容?這些指標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指標之間存在什麼關係或聯繫?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危機因素有哪些表現?如何對這些表現進行描述和識別?如何建立一套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危機識別系統和防範措施?等等,對於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國內外的學者已研究很多,本文將側重對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危機識別問題進行系統研究和探討。

本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以馬恩列斯經濟危機理論、毛澤東的產業結構理論、凱恩斯理論等為基本理論依據,以統計理論為方法論科學,站在理論研究和方法探討的戰略高度,在對國內外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理論成果,特別是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設計成果進行認真研究的基礎上,系統地研究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危機識別的相關問題。論文包括引言、正文和後記共七個部分。第一章為引言,主要介紹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義、論文的研究創新,對本文的一些主要概念及其含義進行了詳細論述。第二章對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常態測度的指標體系進行了詳細的敘述,主要對國內包括中科院、國家統計局等單位,國外包括聯合國、英國、美國等國際組織和國家所設計的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研究成果和評價實施過程進行了介紹和評述。第三章系統闡述了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危機識別的基本理論,通過對科學發展觀、馬恩列斯經濟危機理論、毛澤東的產業結構理論、凱恩斯理論的分析和對統計學的大數定律、中心極限定理和假設檢驗等基本理論的介紹,為本文的研究進行了理論和方法研究的準備。第四章從觀念、社會、政治、經濟、人口、資源與生態環境等方面對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危機識別的表征診斷進行了深入研究和剖析,為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危機建立了識別平台。第五章作為本文的核心章節,以統計學的基本方法為套用背景,對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危機識別的系統構建與操作流程進行了系統研究、分析和設計。第六章以第四章和第五章為研究基礎,對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危機識別管理及危機防範措施進行了有針對性的闡述。作為本文的最後一部分,論文後記中,對本文進行了研究總結,同時對本文的研究局限和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說明。

本文的創新主要體現在:在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理論研究中詳細總結和系統提出了危機識別的理論和方法,引入了一套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危機識別系統;通過對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危機識別系統的研究,首次將“黃金分割率”思想引入到該領域研究,並以此為基礎,提出了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危機識別的臨界值參考數據;創建性的將統計學的有關理論,如大數定律、中心極限定理、假設檢驗等理論與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危機識別進行了有機的聯繫和融合研究,不僅在經濟學的理論研究方法上,特別是定量分析方法上做了有價值的探索,而且也對統計理論的研究套用開闢了一條新路;本課題的研究突破了各種指標體系著重探討指標體系的種類、每類指標應該包括哪些內容,不該包括哪些內容?哪些指標之間有重複而需要捨去?類似這樣一些傳統的研究方法和思路,而是從統計學的有關理論要點出發,以隨機抽樣理論為依據,通過對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危機識別系統中抽取的樣本識別指標的研究和分析,來科學推斷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危機識別系統總體的危機狀態。一方面,從理論上規避了指標體系是否合理、是否權威的思維怪圈;另一方面,從識別方法上也較為簡捷方便,具有可操作性。

本文的研究意義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對阻礙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危機因素提出識別,為制定國民經濟中長期發展規劃提供依據;有助於提高國民經濟成長的質量;有利於深化經濟發展理論研究和方法探索。

作者簡介

游士兵,男,漢族,1964年4月2日生,湖北天門人,經濟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統計學、國民經濟學。1984年畢業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計畫統計系,獲學士學位;199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管理學院獲碩士學位;2006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獲博士學位。1991年任講師,1995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1984年7月至1985年12月在湖北鄂城鋼鐵廠計畫處任科員,1985年12月至1995年5月在武漢大學管理學院任教,1995年5月至今在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任教。現兼任湖北省政府採購評審專家、湖北省統計學會理事、湖北省現場統計學會理事、中國運籌學會企業運籌學分會理事。

長期從事統計學和國民經濟學的研究與教學。對定性和定量分析理論及方法有較多的研究,並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主要講授《管理統計學》、《統計學》、《經濟統計專題》、《企業文化》、《國民經濟核算》等課程。主持和參加了1988年度湖北省科研項目《武漢地區經濟發展的計量經濟模型》、1991年度國家青年社科基金項目《企業管理中數量界限的研究》、1994年度國家自然科學重點項目《突發事件的預測及分析》、199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企業文化優劣的判斷標準量化研究》、2000年度企業資助項目《紅人集團企業管理模式諮詢》、2001年度國家菸草專賣局委託項目《全國菸草行業科技投入的界定及其統計問題研究》、2003年度湖北天輝公司項目《國債項目的實施及企業管理諮詢》,2006年度中信銀行項目《中小企業及同類特徵客戶授信方略的市場調查》,2007年武漢東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課題《東湖風景名勝區旅遊經濟發展研究》,2007年度武漢市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武漢城市圈與沿海都市圈發展趨勢的比較分析》,2007年度湖北仙桃城投公司《企業管理綜合諮詢》等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獨著、主編、副主編和參編教材及專著9本,發表學術論文40多篇,其主要代表作有中國軟科學2005年7期的《農業競爭力的測度及實證研究》、1992年由萬國學術出版社出版的專著《企業管理中數量界限的套用》、2001年由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主編教材《統計學》、證券市場導報2001年6期的《中國證券違法犯罪的實證研究》、中國軟科學2002年2期的《我國企業科技投入概況及其分析》、中州學刊2002年1期的《證券違法犯罪監管的博弈分析》、武漢大學學報(科版)2007年《發展縣域經濟的經濟思想思考》等。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引論

第一節 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義

第二節 主要概念及基本含義

一、國民經濟發展

二、可持續發展

三、危機的含義、特徵與主要類型

第二章 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常態測度的指標體系

第一節 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基本理論

一、傳統GDP指標的缺陷

二可持續發展指標的一般理論

第二節 我國設計的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

一、各區域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

二、各省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

三、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

四、國家科技部組織的“中國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

五、中科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設計的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

六、國家統計局提出的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

七、基於資源承載能力而設計的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

八、其他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研究成果

第三節 國外設計的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

一、國際組織設計的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

二、世界各國設計的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

三、專題指標

四、其他的可持續發展指標

五、國內外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的評析與總結

第三章 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危機識別的基本理論

第一節 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危機識別的理論指導

一、科學發展觀

二、馬恩列斯經濟危機理論

三、毛澤東的產業結構理論

四、凱恩斯理論

五、統計學的有關理論

第二節 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危機識別的基本原理

一、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危機識別的依據

二、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危機識別的假定條件

三、識別及相關概念辨析

第四章 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危機識另U的表征診斷

第一節 可持續發展危機在觀念、社會、政治與經濟問題上的表現

一、可持續發展危機在觀念問題上的表現

二、可持續發展危機在社會問題上的表現

三、可持續發展危機在政治問題上的表現

四、可持續發展危機在經濟問題上的表現

第二節 可持續發展危機在人口資源、生態環境問題上的表現

一、可持續發展危機在人口問題上的表現

二、可持續發展危機在資源問題上的表現

三、可持續發展危機在生態環境問題上的表現

第五章 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危機識別系統

第一節 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危機識別的系統構建

一、可持續發展危機識別系統構建的原則

二、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危機識別指標構成

三、可持續發展危機識別指標的無量綱化處理

四、可持續發展危機識別臨界值的確認

第二節 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危機識別的操作流程

一、識別指標確認

二、危機識別樣本指標構成

三、樣本指標數據收集及處理

四、危機識別檢驗

五、危機級別劃分

六、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危機識別系統範例說明

第六章 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危機識別管理及危機防範措施

第一節 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危機識別管理

一、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危機識別管理的含義及目的

二、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危機識別管理的方法

第二節 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危機防範措施

一、觀念、社會、政治與經濟上的防範

二、人口、資源、生態環境表征上的防範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