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與危害
該病在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四川等地均有發生,枝條因病常枯死。
症狀
該病主要發生枝條上,葉片和葉柄亦可受害。感病枝條病部形成紡錘形的癭瘤,表面粗糙,密布縱裂紋,秋天在裂紋中散生大量黑色粉狀物,為病原菌的冬孢子堆。病枝逐漸枯死,發病重的植株,樹冠枝葉稀疏,明顯影響生長。感病葉片的葉背和葉脈、葉柄等處產生黃褐色粉狀的夏孢子堆和黑色粉狀的冬孢子堆。在葉正面褪色的病斑上曾發現有蜜黃色小點狀的性孢子器。
發生規律
病原菌在瘤內可存活多年,病瘤枯死前可以每年產生大量的冬孢子。夏秋病部產生夏孢子和冬孢子,借風雨傳播,侵染枝葉。
防治辦法
1、3月上旬發病前可用1:1:100倍液波爾多液噴灑枝幹部位或用50%退菌特500倍液,一周噴施一次,連續噴數次,效果良好。
2、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0%三唑酮500倍液噴灑或塗抹枝幹,效果良好。
3、7-8月份發現病瘤要及時剪除,然後燒毀。
4、塗抹藥劑治療:先將病斑表皮用刀片颳去,然後塗抹50倍液的褔美砷,要求對整個樹幹塗抹。5-8月份,每月塗抹一次,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