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崩

日本人所著的 [武要辨略]一書中的記載在1551年的時候, [豐薩軍記]記載在1576年的時候,南蠻人向大友家獻上了石火矢,而大友宗麟將其命名為國崩。

關於這段歷史,[武要辨略]作出了如下描述:天文二十年(1551),當時在豐後停泊的葡萄牙船向教堂發射禮炮,巨大的爆炸聲音傳到了府內城的。宗麟主從在大驚之下前往觀看。就這樣,在離小銃傳來的天文十二年八年之後,大炮傳到了大友家。宗麟在大喜之下將其稱為國崩。而大友家所用的石火矢現在還存留有兩門。
根據日文史料,上杉謙信的家臣還開發出了叫做[山口流神器炮]的筒形火器,原物尚且保存至今。不過這就只是類似於火門銃一類的簡單火炮了。而日本人還把小型的石火矢被稱為“火矢筒”,是一種短身管的拋射武器,口徑很大射程較近,裝填鐵砂,碎石一類的彈藥,雖然樣子類似於臼炮,卻發揮的是殺傷人員的作用,與中國的土炮,松樹炮到有幾分相似。
依靠著繁華的商業港口博多和與葡萄牙等南蠻諸國之間的貿易關係,大友家在套用火槍大炮等西洋火器的使用上領先於日本。在最早建立鐵炮部隊的同時也最早引進了大炮,並將其用於實戰之中。在1586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島津家久親率兩千五百兵馬兵馬圍困了大友宗麟所隱居的丹生島城(即臼杵城)。儘管丹生島是四面環水的堅城,在橫掃九州的島津軍面前卻顯得無比脆弱。幸而丹生島城內裝備了大友氏最先進的大炮“國崩”。年邁的大友宗麟儘管處於隱居之中,卻在這危急時刻顯示出了英雄本色。面對城兵數量有限,島津軍士氣高昂的事實,大友宗麟即命令武宮親實發射安置於城中的“國崩”。一聲炮響之後,島津軍雖然人員損失不大,卻因此陷入混亂。守軍中的臼杵鎮尚父子、柴田禮能父子(平清水口)、吉岡甚吉、利光彥兵衛、吉田一祐(仁王座方面)等人順勢率軍衝殺,將島津軍殺敗。正是因為丹生臼杵城的難攻不落和大友家諸將的奮戰,大友家才一直等到了豐臣家九州討伐軍的到來,宗麟這位最早把大炮引入日本的大名也才安心的閉上了雙眼,離開了這充斥著血雨腥風的戰國亂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