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名師教學藝術

《國小語文名師教學藝術》是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國小語文名師教學藝術

語文是兒童的,語文是為了兒童的,語文只有融入兒童的精神世界才是有意義的。因此,語文必須從成人霸權中走出來,還兒童以發展語文素養的自主權。

語文課是學習者接近、理解文字,感受文字的魅力,學習文字整合的訣竅,並較為成功地外化為各種(書面的、口頭的)“言語作品”,逐步形成能夠獨立聽說讀寫的“言語能力”的一門課。

語文承載人類文化和生活經驗,面對正處在童年階段的孩子,教師應該以快樂、自由來填充語文課堂。由此,感悟童年、抒寫童年應成為語文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如童年是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

編輯推薦

畫外音,課堂教學藝術,經典課例,觀點,解讀,講述。

於永正

不要追求課堂教學的熱鬧,小手如林,你說我說,有時可能是“虛假繁榮”、“泡沫經濟”。要讓學生學會思考,潛心體會文本,告訴學生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必須經過思考方能舉手。

孫雙金

一個詞能生出情智之根,、一句話能長出情智之葉,一段字能開出情智之花,一個篇章能結出情智之果。情智語文是紮根在工具語文這片沃土中的大樹,根深才能葉茂,才能枝繁,才能花艷,才能果碩。

王崧舟

語文是兒童的,語文是為了兒童的,語文只有融入兒童的精神世界才是有意義的。因此,語文必須從成人霸權中走出來,還兒童以發展語文素養的自主權。

趙景瑞

語文為何又被稱為母語呢?為何是基礎的基石出、發展的基礎呢?根本原因是語文的用途太廣泛了,生活中須臾離不開聽說讀寫,聽說讀寫就是現實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將來生活的一部分。

閆學

語文承載人類文化和生活經驗,面對正處在童年階段的孩子,教師應該以快樂、自由來填充語文課堂。由此,感悟童年、抒寫童年應成為語文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如童年是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

吉春亞

語文課是學習者接近、理解文字,感受文字的魅力,學習文字整合的訣竅,並較為成功地外化為各種(書面的、口頭的)“言語作品”,逐步形成能夠獨立聽說讀寫的“言語能力"的一門課。說“白”一點,語文課是學習怎樣把“話”說“美”,把文章寫“美”的一門課。

盛新鳳

我一直在憧憬這樣一種詩化的語文境界:師生或吟或誦,或爭或辯;或淺吟低唱,如痴如醉;或慷慨激昂,面紅耳赤,盡性、盡情,痛快淋漓。這樣的語文課,可謂“過癮”也!

周益民

語文,似乎生來就是為著放飛兒童的多彩的夢而存在的。在這兒,荷花會與“我"共舞,小蝌蚪在著急地尋找著媽媽,多希望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多少個方塊字連綴在一起,仿佛起了魔力,讓人產生奇思妙想。

目錄

1.於永正的“藝術人生”

畫外音

“庖丁”於永正

課堂教學藝術

之一:教學藝術來自準確把握教學內容

之二:教學藝術來自對學生的理解和尊重

之三:教學藝術來自老師的藝術修養

之四:掀起課堂教學高潮的藝術

經典課例

教師“以情激情”,學生才能“以讀悟情”——《圓明園的毀滅》教學評析

觀點

給女兒的20條貼心建議

對話

與青年教師對話

2.孫雙金的情智課堂

畫外音

把課堂變成點石成金之地

課堂教學藝術

之一:引導不著痕跡

之二:輕鬆但不失深邃

之三:上課如領學生登山

之四:把自己巧妙“藏”起來

經典課例

創造性,情智語文之魂——“走近李白”教學評析

觀點

情智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解讀

獨特的教學風格源於文化底蘊

3.王崧舟:精緻大氣的詩意課堂

畫外音

工崧舟超越著王崧舟

課堂教學藝術

之一:讀出畫面——教學構思的超越

之二:讓學生自己提問——教學模式的超越

之三:情與情的諧振——教學藝術的超越

之四:反教案——教學習性的超越

之五:歸於平淡——教學風格的超越

經典課例

工崧舟閱讀教學經典課例集錦

觀點

徜徉在詩意語文之途

解讀

欲把西湖比西子

4.趙景瑞:追求課堂教學魅力

畫外音

句號後,還有個省略號

課堂教學藝術

之一:在生活中滲透語言訓練

之二:師生在平等中交際

之三:善用資源,遊刃有餘

之四:組詞巧練,思維創新

之五:循循善誘,撥亮認知盲點

經典課例

在體驗中明理,在交流中提高——“作文親子培訓班”作文課教學評析

觀點

語文教學的真諦

講述

趙景瑞素描

5.閆學追求的語文之道

畫外音

其課如茶

課堂教學藝術

之一:導課如“暖壺”

之二:品讀“一唱三嘆”

之三:結課“餘音繞樑,三日不絕”

經典課例

一堂好課的場效應——《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評析

觀點

語文就是人“道”

解讀

由語文看閆學

6.吉春亞:濃濃語文味的課堂

畫外音

起承轉合之美

課堂教學藝術

之一:本真,充盈著濃濃的語文味

之二:學生,真正的語文學習主體

之三:創新,靈動設計讓課堂生輝

之四:細節,綻放課堂教學的美麗

經典課例

課例1:言語和精神同構共生——《和時間賽跑》教學評析

課例2:給學生一片自由的空間——《小鎮的早晨》教學評析

課例3:聲與響相得益彰——《台灣蝴蝶甲天下》教學評析

觀點

“語文味”,即語文本色的回歸

解讀

言語為根,心智共生

7.盛新鳳的“和美語文”

畫外音

雅俗共賞之和美

課堂教學藝術

之一:朗讀,大雪無痕

之二:怎一個“美”字了得

之三:課堂中的“水墨詩情”

經典課例

課例1:美麗流淌於詩情畫意間——《青海高原一株抑》教學評析

課例2:讓語文課堂成為詩意的棲居地——《番茄太陽》教學評析

觀點

盛新鳳課堂教學感悟

解讀

語文課堂的審美追求

8.周益民的詩化語文教學

畫外音

一位走在路上的追夢人

課堂教學藝術

之一:無法預約的精彩

之二:沒有“圍場”的課堂

之三:在閱讀中拔節

經典課例

給心靈尋找一塊棲息地——《小王子》(節選)班級讀書會評析

觀點

讓語文課堂成為兒童“夢”的故園

解讀

詩化語文與語文教學的審美化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