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命運

國家命運

講述我國“兩彈一星”研發歷程的29集大型紀實性主鏇律革命史詩大片《國家命運》2012年10月7日在央視一套黃金檔開播。作為首部全面展現聶榮臻的影視作品,謝鋼扮演的聶榮臻也獲得了聶榮臻女兒聶力的認可。

基本信息

劇情介紹

國家命運國家命運

史詩大劇講述了“兩彈一星”及其信念,記錄了貧困經濟條件、薄弱的技術基礎和艱苦的工作條件下,60年代的科學家們以驚人的智慧與毅力,創造出“兩彈一星”的民族奇蹟。

講述我國“兩彈一星”研發歷程的29集大型紀實性主鏇律革命史詩大片《國家命運》2012.10.7在央視一套黃金檔開播。作為首部全面展現聶榮臻的影視作品,謝鋼扮演的聶榮臻也獲得了聶榮臻女兒聶力的認可。

分集劇情

國家命運的劇照國家命運的劇照

第01集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美國政府公開對中國進行核威脅。新中國的最高層清醒地意識到:要打破美國的核威脅,就必須擁有自己的核武器。為此,毛澤東與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舉行會談,希望得到蘇聯的幫助。赫魯雪夫表示:願意幫助中國和平利用原子能。

不久,我國廣西發現了鈾礦石,錢學森等一批身在海外的科學家,衝破阻力回到祖國……

1955年,決定國家未來命運的“兩彈”工程正式啟動,掛帥的正是聶榮臻。

雖然國家正處於創業的艱苦時期,但對於“兩彈”工程來說,最大的難題還不是錢,而是缺乏科技人才。核子彈方面,宋任窮和錢三強一起運籌帷幄、調兵遣將;飛彈方面,錢學森卻苦於無人可調。聶榮臻為此專門召集會議,向各大學要人。時任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院長陳賡,將一批技術人才輸送到籌備中的飛彈研究院,有些大學卻不肯放人。陳賡為此發了火,還是無濟於事。

第02集
無奈之下,陳賡去找周恩來,竟把周恩來堵在廁所門口。周恩來笑道:“陳賡,也就你,找人辦事敢跑到廁所里來。”在周恩來的親自過問下,終於解決了問題。

某軍政委蘇貴山聽說自己要被調到飛彈研究院當副政委,稱自己是大老粗,沒跟科學家打過交道,要打退堂鼓。聶榮臻告訴他,選中你的原因,就是因為看中了他的為人真誠,而真誠恰恰是跟知識分子打交道的訣竅。

蘇貴山回家後馬上召開家庭會議,連夜辭退了自己身邊的服務人員,帶著妻子孩子到飛彈研究院為研製飛彈的科學家服務。他特地為錢學森搞到一輛嶄新的高級轎車,沒想到卻挨了聶榮臻一頓批。

1956年底,兩枚蘇制P-1型飛彈秘密運抵中國。蘇貴山以前的首長和戰友想看看飛彈到底什麼模樣,可就連蘇貴山本人都沒見過飛彈一眼。他只好編了一通瞎話,然後又向人家伸出了手:“有回民炊事員支援我一個!”

第03集

首長、戰友剛一走,蘇貴山忍不住給了自己一巴掌:“這叫什麼事?我蘇貴山什麼時候騙過人哪!”

任新民、梁守槃等科學家請蘇聯專家施尼亞金講解飛彈,卻被隨同的蘇聯軍官制止了。任新民用自製儀器對飛彈進行通電測試,施尼亞金見狀大怒,摔壞儀器。事後,施尼亞金心中不忍,讓蘇貴山帶著自己前去看望中國科學家。

王介福帶著一干人在蘭州進行濃縮鈾廠選場勘察時,被正為飛機製造廠選址的王中蕃誤認為敵特而抓了起來。誤會澄清後,王中蕃好吃好喝招待對方,可他萬萬沒想到,不但自己選中的地方沒能保住,連自己都成了王介福的部下。氣得王中蕃大罵:“白眼狼!一群白眼狼!”

炮兵司令員陳士榘和孫繼先陪蘇聯專家前往內蒙為飛彈試驗基地選址。說起高炮夠不著敵人的飛機,陳士榘一肚子窩囊。孫繼先發誓:“事要是誤在我孫繼先的身上,脖子以上的部分你拿走!”

第04集

蘇聯專家認為需要15年才能完成的工程,中央只給了基地司令員孫繼先3年時間。戰士劉春光不理解為什麼。孫繼先告訴他:這是一件關係國家命運的大事。

張蘊鈺進行核試驗基地選址時,發現蘇聯專家在地圖上圈出的地方距離敦煌只有60公里,立刻否定,建議中央重新選址。

鄧稼先和一批年輕的科技人員投入到核子彈庫房的建設和核子彈的理論學習與研究之中。

為加快兩彈工程,宋任窮、錢三強等請蘇聯專家講解核子彈原理,對方卻不準做筆記。蘇方的態度和做法,既讓人難以理解,也難以讓人接受。

中蘇關係出現裂痕,這將影響到兩彈工程的未來。毛澤東告訴聶榮臻:“要做好兩手準備。”

1957年,艾森豪連任美國總統後,再次策劃兩個中國陰謀。1958年,在美國的積極鼓動下。蔣介石加緊反攻大陸的行動,美國再次討論對中國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

第05集

1958年衛星開始上馬。科學家趙九章因為對一些科技人員的盲目冒進提出不同意見,受了一肚子委屈。聶榮臻十分策略地解決了大家的認識問題。趙九章一行前往蘇聯考察後,寫出一份報告。鄧小平做了批示:衛星暫時不放,與國力不相稱。於是轟轟烈烈的衛星計畫回到起點上,開始重打基礎。

張蘊鈺將核試驗基地選在新疆羅布泊,就是後來馬蘭基地。

飛彈基地的建設異常艱難,戰士劉春光直到犧牲在建設工地上,都不知道自己所做的是一件什麼事。孫繼先面對劉春光遺體含淚相告:“飛彈知道嗎?我告訴你,咱們是搞飛彈的……”

核武器研究院的核子彈庫房早已完成,但蘇聯的核子彈模型和相關資料卻始終沒有運來。究竟是蘇方有什麼困難,還在履行協定上出了什麼問題?

蘭州鈾濃縮廠廠房建成後,蘇聯專家、原烏拉爾鈾濃縮廠的總工程師哈里東諾夫對廠房提出了一塵不染的要求。

第06集

廠長王介福二話沒說,帶領全廠職工和家屬,一乾就是幾個通宵,終於達到了要求。

北京某軍營內,“老兵”李福澤正在接受訓練,孫繼先前往視察,詢問李福澤的訓練成績。蘇聯教官表示,這個兵的成績很高,但還沒有完成科目。孫繼先說,對不起,這個人我得帶走了!戰友們幫李福澤收拾行李時才發現,他竟然是一名少將。隨後,李福澤前往酒泉飛彈基地,面對幾百座戰士的前墳,孫繼先對他說:“你我將來都得在這兒呆著,死在外面也得回來陪著這些先走的!”

蘇聯總顧問巴托夫來到酒泉,面對僅用三年時間建成的基地,他驚異之極,同時他也給中方帶來了意外的訊息:蘇聯專家要撤離基地。聶榮臻前往廬山匯報情況,並立下軍令狀:“搞不出兩彈,我聶榮臻死不瞑目!”

國慶十周年前夕,赫魯雪夫明確向毛澤東表示:在核子彈、飛彈上不能再幫助中國。

第07集

蘇聯專家離開之前,技術員張潔向列捷耶夫詢問核子彈的結構,對方告訴她:“核子彈就像一個蘋果。”這樣的回答讓張潔非常意外,然而對方卻說:“以後你就會明白我的話。”

1960年2月19日,第一枚由中國人自己設計製造的液體探空火箭發射成功。可正準備發射一枚從蘇聯購買的飛彈時,蘇方卻提出不準使用中國生產的燃料,儘管它是完全合格的。孫繼先、李福澤氣得當著蘇聯專家拍了桌子。

當年7月16日,蘇聯宣布召回專家,撕毀協定,終止合作項目,同時要求中國歸還在韓戰期間購買蘇聯武器裝備所欠下的350億元債務。中蘇關係至此徹底破裂。

9月10日,中國人用自己生產的燃料成功發射了一枚蘇制飛彈。聶榮臻表示:“要不了多久,我聶榮臻要把中國自己造的飛彈親自給基地的同志們送過去,請他們打!”“搞兩彈,就要自力更生髮奮圖強。”

第08集

1960年10月23日,裝載著三枚國產地地飛彈的專列從北京出發,200多名科學家和科技人員隨同前往,參加飛彈發射試驗。張愛萍等親臨現場,正在醫院打點滴的聶榮臻顧不得病情,也前往酒泉發射基地

在飛彈燃料加注現場,張愛萍不顧危險,親自坐鎮,眼看著一車車燃料加注到飛彈燃料箱內。

1960年11月5日,仿製的飛彈終於發射成功。聶榮臻興奮地宣布:“這是我國軍事裝備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為了守護飛彈基地中200多公里鐵路線,一千多名官兵被確定就地轉業。看著戰士們割捨不下穿了多年的軍裝,工兵團團長含淚率先摘下自己的領章帽徽。

又一批大科學家即將加入核武器研製的行列:程開甲在錢三強推薦和鄧小平的批准下,來到核武器研究院;為了嚴守秘密,王淦昌這位世界聞名的科學家在加入這個隊伍的時候,把自己名字改為王京,直到1978年才恢復原名。

第09集

核武器研究院內,鄧稼先、胡思得等人正在分析數據,可窗外的空場上卻放上了電影。看著大家對文娛生活的渴望,鄧稼先想出了分六撥人輪流看電影的主意,結果一個不長的電影卻成了他們的連續劇。

北京的長城腳下,王淦昌、陳能寬等在進行爆轟試驗。一場大雨淹了帳篷,大家顧不上生活用品被水沖走,急著去搶救試驗資料。為了解決爆轟物理試驗中遇到的困難,錢學森向錢三強推薦了工程力學專家郭永懷。

周恩來特地把王淦昌、郭永懷、彭桓武等科學家請到家裡吃飯,眼看著一桌飯菜被眾人吃得盤乾碗淨,周恩來的淚水忍不住滾落下來:“這桌上連一盤肉菜都沒有,我周恩來對不起他們啊……”

蘇聯專家唯一一次講課提到的一個數據,成了中國核子彈最初理論攻關中的攔路虎。幾十人的隊伍,近一年的時間,連續九次計算,總不跟蘇聯專家的數據對不上。鄧稼先見大家餓著肚子計算,連夜跑回家中找食物。

第10集
鄧稼先看著幾個月沒能見面的女兒,心中一股說不出的滋味。為了大家,他不得不拿走了女人的生日禮物一盒餅乾。

1961年,北京738廠研製出每秒1000次的計算機,這是我國當時最先進的計算機。生產出的第二台給了核武器研究院,而用它計算出的結果證明:蘇聯專家說的那個數據,竟然是錯誤的。

不久,通過爆轟物理試驗,再次證明了鄧稼先他們的計算是正確的。至此,核子彈的理論攻關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在青海金銀灘核武器研製基地,一些忍受不住飢餓煎熬的人們被迫離開了自己的崗位,李覺失聲喊著:“大家走好!情況好一點兒了,大家可要回來啊!”而另一些人卻決不肯離開一步。

空軍司令劉亞樓拿出僅有一點奶粉,讓李福澤充飢,李福澤卻把它拿給了科學家們。

飢餓襲擊著全國人民,也襲擊著兩彈工程的指揮員、科學家和所有工作人員。聶榮臻對此心急如焚。

第11集
1961年冬,飛彈試驗基地和核武器試驗基地發生了嚴重的痢疾傳染,黃連素等藥物供應不上,剛過16歲的蔣全被奪走生命,李福澤含淚把他送進了烈士陵園。張愛萍聞訊,緊急調撥來兩車皮大蒜,以蒜代藥,及時制止了病情的擴散。

為了讓科學家們不餓肚子,青海省委搞到四千隻羊,送到基地。

正在北京住院的聶榮臻,聽說有人因為飢餓而被迫離開了基地,心急如焚。他向周恩來匯報情況後,以個人名義向各部隊募捐。

飛彈研究院,蘇貴山正把募來的食物、水果等分發給科研人員。一個戰士拿起一個蘋果悄悄遞給了蘇貴山五六歲的兒子,蘇貴山去要,兒子不肯給,結果臉上挨了父親一巴掌。蘇貴山顧不得心疼兒子,拿著食物又去慰問科技人員。

1961年夏,國防工業委員會工作會議在北戴河召開,專題研究、討論飛彈、核子彈是繼續還是下馬的問題,兩種意見針鋒相對。

第12集

聶榮臻和劉西堯起草了《飛彈核子彈應堅持攻關的報告》,稱:只要繼續攻關,可以在三五年內研製成功核子彈。之後,劉西堯和張愛萍為此開始下去調研。張愛萍表示:“中央正式決策之前,我不能瞎說。但有一句話我要說:中國人就是再窮,也要有一根打狗棍!”

美國不僅正加緊對我國的空中偵察、拍照,而且舉行了針對我國的代號為高跟行動的核演習。

11月14日,張愛萍、劉傑、劉西堯起草了《關於原子能工業建設的基本情況和急待解決的幾個問題的報告》,經毛澤東批示後,這場關於尖端武器的“上馬”“下馬”之爭才算結束,兩彈工程繼續進行。

不久,聶榮臻主持制定了《科學工作十四條》,科學家們為之心情舒暢、精神振奮。

1957年的“反右”運動開始。包括錢三強在內的一批科學家受到了懷疑。眼看梁守槃、蔡金濤等人要調走,錢學森急切地敲開了聶榮臻辦公室的門。

第13集

聶榮臻及時制止了事態的發展,穩定了兩彈的科研隊伍。

點火中子源的理論設計攻關是核子彈研製的重要環節之一,錢三強把這項任務交給了剛剛30齣頭的王方定,同時還把從法國帶回來的一點放射源交給了他。

我國自行研製的東風二號飛彈,於1962年3月2日秘密運抵飛彈試驗基地準備發射,人們殷切期待著它的成功。

東風二號飛彈發射在即,人們情緒高漲。張愛萍來到發射現場,身在北京的聶榮臻和躺在病床上的錢學森都在等待著成功的訊息。然而,這枚飛彈發射後只飛行了69秒,就墜毀在離發射台680米的戈壁灘上。自行設計飛彈邁出的第一步,就像小孩子初學走路一樣,狠狠跌了一大跤。這對剛剛起步的中國飛彈事業,無疑是一次重創。作為發射現場總指揮的張愛萍要主動承擔責任,聶榮臻卻叮囑他:“一定不要往下追查責任。既然是試驗,就有失敗的可能性,不可能都是一次成功。”

第14集
在蘭州鈾濃縮廠,王承書正在為幾千台機器設備的在線上安裝進行設計計算,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沒人懂得製造鈾分離膜的技術。錢三強為此成立了攻關任務領導小組,重任交給了物理冶金學家吳自良。

張潔和丁健飛跟隨王淦昌、陳能寬進行爆轟試驗,張愛萍前往視察慰問。張潔說出了自己的最大心愿:去中南海見毛主席。她萬萬沒想到,幾天后這一夢想居然成了真。有趣的是,當毛澤東問張潔做什麼工作時,她竟對毛澤東保起了密。

科學家們突破了核子彈原理之後,又開始了第一顆原子彈理論設計方案的研究;飛彈方面則在錢學森帶領下,組織落實幾項重大的基礎設施建設,如大型火箭發動機試車台、全彈振動試驗塔、全彈試車台、超聲速風洞等。

劉傑和錢三強給中央正式立下軍令狀:爭取1964年,最遲在1965年,爆炸我國第一顆核子彈。聶榮臻表示:“這軍令狀不僅是你們立的,也是我聶榮臻立的!”

第15集

總參謀長羅瑞卿起草了一份報告,建議成立“中央十五人專門委員會”。毛澤東親筆批示:“很好,照辦,要大力協同做好這件工作”。專委會很快成立起來,周恩來親自掛帥。

兩彈攻關進入關鍵時刻,全國各方面的科技力量被組織起來,貫徹全國一盤棋的大協作精神。鄧小平表示:“你們要大膽地去乾,我們書記處會支持你們的。乾好了是你們的,乾壞了是我們書記處的。”

化工專家姜聖階,愛人偏癱一直臥病在床。一見周恩來親自做他的工作,他二話不說,立刻答應擔起酒泉原子能聯合企業總工程師的擔子。

此時,進行爆轟試驗的郭永懷、陳能寬等人的頭上已經出現不少白髮,而丁健飛則在大把大把地掉著頭髮,儘管他意識到張潔對自己有了感情,卻因為自己的禿頂而不敢接受對方的情感。

這時程開甲前來調人了。他帶走了丁健飛。這對暗暗相愛的男女,從此天各一方。

第16集

丁健飛離開了爆轟試驗試驗場,很長一段時間,張潔沒了對方的音訊。原來,丁健飛是跟隨程開甲前往羅布泊,為核子彈確定試驗場。他曾幾次給張潔寫信,卻始終沒有發出去。

1963年3月,中國第一顆核子彈理論設計方案終於完成。

蘭州鈾濃縮廠的5000多台擴散機,也在王承書的指導下完成了安裝調試。廠長王介福立下軍令狀:1964年1月底前拿出合格的濃縮鈾。

在羅布泊,為保證核子彈工程質量,丁健飛要求對已經建起的百米鐵塔毀掉重建,甚至要求用戰士們捨不得喝的水去洗沙子洗石子。負責施工的王團長忍不住了:“難道這些沙子石頭比我們的肚子還金貴?”張蘊鈺告訴王團長:“丁健飛怎么要求,你就給我怎么做!”

不久,丁健飛發現張潔也來到了羅布泊。張潔責怪他為什麼不寫信,丁健飛卻說自己沒資格走進她的生活。

核武器研究院將建在條件十分艱苦的青海金銀灘,這地方有人願意來嗎?

第17集

張愛萍親臨動員現場,豪情滿懷地鼓舞大家:“天蒼蒼,野茫茫,到處青山埋忠骨。戈壁灘上能成就驚天動地的大事業!”李覺終於帶領核武器研究院的科研人員開進了青海金銀灘。

在羅布泊,淡水是一種奢侈品。為了把不多的淡水用在工程建設上,丁健飛忍著乾渴在工作。張潔不忍,便帶著幾個女兵去偷水,結果被張蘊鈺抓個正著,本以為司令員會嚴肅處理這事,沒想到張蘊鈺反倒向她們道起歉,還讓全體女兵盡情享受一次水的“盛宴”。

任新民負責的飛彈發動機試車在北京完成,上海冶金所在吳自良指導下拿出了合格的鈾分離膜,王方定小組研製的點火中子源勝利成功,科學家們開始主攻第一次出中子試驗這最後一道技術難關。1963年12月24日,1:2爆轟出中子實驗成功。

一系列試驗和準備工作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周恩來十分關心工作的進展,他把錢三強找來,詢問提取高濃度的鈾235的情況。

第18集

1964年1月14日,鈾—235在蘭州鈾濃縮廠提取成功。

公浦等五名優秀技術工人被集中在酒泉原子能聯合企業,然而核材料在澆鑄時卻出現了氣泡,誰也沒料到,一個小小的氣泡竟然會成了攔路虎。

核試驗基地組建了一支由7名軍人組成的小分隊,到場區最荒僻的地帶搜尋巡邏,副連長何仕武代表全體小分隊成員交給張志善一份決心書後,7個人便進入了杳無人煙的浩瀚沙漠。

原公浦等人一連幾個月在進行精細操作訓練,與此同時,鈾部件上的氣泡問題終於在鑄造車間得到了解決。

在酒泉,重新研製的“東風二號”飛彈即將試射,但燃料貯箱內的燃料卻出現了外溢。技術員王永志提出了與眾不同的解決方案,終於使這枚飛彈於6月29日發射成功。這次發射是中國火箭史上的一個轉折點。

為確保核試驗成功,經中央軍委批准成立了以張愛萍為書記、劉西堯為副書記的首次核試驗委員會。

第19集

由於水質原因,來基地參加試驗的數千人在拉肚子。張愛萍立即下令,緊急從外地調來一車皮大蒜為大家治病。

十級大風中,四名同志在爆心鐵塔上已經餓著肚子連續工作了一天一夜。張蘊鈺、張志善派人冒著危險上塔去送饅頭

與此同時,那支7人小分隊也在同暴風搏鬥著,幾乎半年的時間,他們徒步巡邏了8000里,每人磨爛了7雙鞋,面對著高溫、乾渴、風沙、蚊蟲叮咬、死亡的威脅,經歷過說不盡的艱辛。

這場大風阻斷了郵路。一周后,郵車再次來到羅布泊試驗場場區。丁健飛收到了三封電報,電文分別是:“父病危速回”、“父病故速回”、“父已安葬勿回。”拿著電報,他痛哭不已。

中央同意早試的方案後,張愛萍立即召集會議,規定核子彈起爆的時間,密語為:零時。

核基地的工程都已完工,9月25日進入待命狀態。10月初,開始進行核子彈的整體裝配。核試驗的時間一天天臨近。

第20集

張愛萍等在聽取了氣象專家的意見後,確定核子彈的爆炸時間為1964年10月16日。這時,朱光亞提出了鈾球裝入核子彈後的臨界安全問題。劉傑立刻去找周光召,要他計算論證。此時離“零時”僅剩下40多個小時。

經周光召等人的計算,我國第一顆核子彈自發裂變的機率小於萬分之一。第二天一早,論證報告就送到了周恩來面前。

16日凌晨,指揮部下達投籃命令,技術人員把鈾球從彈體預留孔裝進彈體中心部位。之後,從毛澤東、周恩來、聶榮臻到基地的每一位科學家、甚至每一個戰士,都在等待那最後的一刻……隨著坐鎮指揮的張震寰下達了最後一個口令,我國的第一顆核子彈爆炸成功了。從這一刻起,中國成為繼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之後,世界上第五個獨立掌握核武器技術的國家。頗有戲劇的是,就在我國第一顆核子彈爆炸的時候,赫魯雪夫下台了。

第21集

對第一顆核子彈的爆炸成功,毛澤東感慨地說:“歷史將證明,這件事我們做對了!”

為加強氫彈理論的攻關力量,二機部決定將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的黃祖洽、于敏等31人調到核武器研究院,將兩支隊伍匯聚一起,迅速投入氫彈的研製。但起步十分艱難,他們所掌握的關於氫彈的資料,僅僅是一條與氫彈有關的信息,他們就是在這種條件下開始了氫彈的理論攻關。

與此同時,趙九章向周恩來提出衛星工程重新上馬的建議。錢學森提出:第一顆人造衛星不必搞更多的科學探測,只要放上去,能轉起來,聽得著,看得見,就行。

我國第一顆核子彈雖然爆炸了,可西方認為我們是有彈沒槍。周恩來要求儘早安排兩彈結合試驗,真正打破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東風二號甲”飛彈即將試射時,彈體突然出了一些問題。見作試部王部長不同意發射,錢學森和李福澤頂著巨大的壓力在發射單上籤了字。

第22集

在聶榮臻的支持下,東二甲終於發射成功。

自從東風二號甲發射成功後,在隨後一個月內,又先後發射了7發飛彈,為即將到來的兩彈結合試驗奠定了基礎。

衛星工程上馬之後,1965年10月,中科院召開了總體方案論證會,確定這顆衛星為科學探索性質的試驗衛星,其任務概括為:上得去,跟得上,看得見,聽得到。為了聽得到,趙九章把衛星發出什麼信號的任務交給了懂音樂的劉承熙。

為了儘早進行兩彈結合試驗,聶榮臻採納錢學森的意見,讓張愛萍抓緊兩彈隊伍之間的技術協調。然而就在這時,兩彈一星的先驅者之一錢三強卻下放到河南信陽農村勞動去了。

在氫彈原理突破過程中,于敏解決了一系列基礎問題,他提出的新方案,大大縮短了中國氫彈的炸響時間。

1966年3月11日,周恩來在中央專委會上提出,兩彈結合試驗必須做到絕對可靠,絕對安全。

不久,鄧小平等人前往蘭州鈾濃縮廠視察。

第23集
飛彈試驗基地的方平、秦小陽夫婦,為了兩彈結合試驗,不得不把幾歲的孩子方濤一個人留在家裡,用一根繩子把孩子拴在桌子腿上。

鄧小平到酒泉看望飛彈基地指戰員。鄧小平得知大家為沒有看清自己的臉而遺憾時,便風趣地決定:“那就再來一次,滿足同志們的願望。”

我國第一顆衛星被定名為東方紅一號,有人建議衛星上天后就播放《東方紅》樂曲,副院長張勁夫和趙九章都很贊成。

朱光亞、郭永懷、王淦昌和陳能寬等人開始百般折騰起核子彈來,他們對核彈頭先後進行了振動、抗衝擊、碰撞、墜地、燃燒等一系列試驗……

在羅布泊核試驗基地,技術員丁健飛開始一把一把地脫髮,他的身體越來越弱。張潔勸他調回內地去治病,並表示任務一完就和他結婚。丁健飛流下了幸福的淚水。

周恩來從國外訪問歸來,特地到飛彈試驗基地看望大家。

第24集

周恩來來到方平家中,讓方平和秦小陽十分意外。周恩來叮囑他們:既要乾好工作,也要照顧好孩子。他見方濤喜歡槍,便答應從北京給孩子買一支玩具槍,之後和他們一家合影留念。

沒能等到兩彈結合試驗,丁健飛犧牲了。工人師傅連夜趕做一具棺材,張潔含著淚和同志們一起把他埋葬在馬蘭烈士陵園。為了信守愛的誓言,張潔從此終生未嫁。

就在中國國防尖端事業突飛猛進之時,文革爆發了。科學家和兩彈的科研工作遇到了人為的困難。面對異常的變化,聶榮臻設法穩定態勢。

1966年10月8日,召開中央專委會,周恩來聽取了兩彈結合熱試驗工作的匯報,指示疏散彈道下面甘肅紅柳園的數萬居民。10月25日,聶榮臻帶病飛往飛彈試驗基地,視察兩彈結合試驗前的工作。一切準備就緒,聶榮臻卻發現大家的情緒過於緊張,於是吩咐李福澤:安排些文化活動,讓大家放鬆放鬆。

第25集

羅布泊彈著區突然颳起大風。聶榮臻聽取了氣象專家的意見後,果斷決定:發射程式不變。隨後,他又來到離發射台只有100多米的地下控制室,看望那裡的高震亞等七位勇士。這七個人都是寫好了遺書、主動留下來的。

所有人員各就各位後,李福澤卻呆在控制室不走,他要陪七勇士一起發射。最後,七勇士硬是推著他離開……

1966年10月27日,中國在本國國土上,成功進行了飛彈核武器的試驗。

馬蘭烈士陵園內,張潔在丁健飛的墓前擺上了酒,用試驗成功的大好訊息告安慰丁健飛的在天之靈。就在張潔灑淚相告的時候,聶榮臻已經默默地站在了她的身後。

聶榮臻一面部署氫彈的工作,一面到酒泉基地,指示李福澤接管負責衛星工程的科學院701工程處,並深情地囑託李福澤:在基地的墓地中給我也留一塊地方,將來我來這裡,來陪這些士兵、科學家、工人……

第26集
1966年12月11日中央專委召開會議,原則同意關於氫彈原理試驗各項準備工作的安排,同意在12月底或1月初進行氫彈原理試驗。

張潔謝絕了聶榮臻將她調回內地的好意,堅持在戈壁灘上陪伴她的愛人丁健飛。為了氫彈試驗,她和馬國惠等人100多米高的鐵塔上、近70度的溫差環境中晝夜作業,並得了嚴重的關節病。到了晚年,她無法站立,終日坐在輪椅上。

氫彈試驗的“零時”確定了,病中的聶榮臻飛往馬蘭核試驗基地後,第一時間便去看望周光召、于敏等科學家。

1966年12月28日12時,氫彈原理試驗成功。在惡劣的政治大環境中能取得如此成就,讓周恩來百感交集。

從1967年3月份起,毛澤東、周恩來、葉劍英、聶榮臻等中央領導先後向核工業重要生產廠、研究所、工地共簽發22份電報。在中央的關懷下,氫彈研製工作儘管舉步維艱,卻從未中斷。

第27集

氫彈裝配在接近尾聲時:安裝彈簧墊片時竟然發現少了一個。就在張蘊鈺下令拆除彈體尋找墊片時,郭永懷提出了一個人們意想不到的辦法。

新的問題又冒了出來:徐克江機組在投彈時,試驗失敗。郭永懷等人找到失敗的原因後,1967年6月12日召開中央專委會議,決定進行全當量氫彈試驗。周恩來尤其關心試驗的安全問題,於是委派聶榮臻再次前往羅布泊,這是聶榮臻在八個月的時間裡第三次去核試驗基地。

承擔衛星演奏《東方紅》樂曲任務的劉承熙,跑遍了北京的大小樂器店,終於找到了一件理想的樂器:鋁板琴;而承擔衛星測控系統任務的陳芳允,卻因為政審遇到了難題……

1967年6月17日8時20分,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從第一顆核子彈爆炸到氫彈爆炸,美國用了7年零4個月,蘇聯用了4年,英國用了4年零7個月;中國只用了兩年多時間,就完成了從核子彈到氫彈的歷史性跨越。

第28集

受到運動衝擊的聶榮臻與錢學森一席傾心長談,他希望受到特殊保護的錢學森發揮特殊作用,堅持“兩彈一星”事業,錢學森慨然允諾。兩人百感交集,含淚擁抱。

中央決定組建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錢學森推薦年僅38歲的孫家棟負責衛星的總體設計工作,孫家棟果敢地承擔起這一使命。

為了建立衛星測控系統,陳芳允前往渭南山區。他和他的同事們,著手制定返回式衛星測控和回收方案的前期工作,在艱苦的條件下開始繪製中國航天測控網的藍圖。

在上海的實驗室內,劉承熙終於完成了人造衛星奏響《東方紅》樂曲的實驗,但曾經推薦過他的趙九章卻在北京發生了不幸。錢學森的眼淚還未乾,又一個噩耗傳到了周恩來耳中:一架從蘭州到北京的飛機失事,郭永懷不幸遇難。為此,周恩來特彆強調:“以後,我們國家重要的科學家,儘量不安排坐飛機,更不要集中乘坐飛機。”

第29集

國家命運國家命運
由於敵對國進行核威脅,有人建議國家領導人在國慶時不要在天安門亮相。毛澤東卻淡淡一笑:“核子彈很厲害,但鄙人不怕。”

10月1日,毛澤東登上天安門城樓檢閱遊行隊伍。遠在戈壁灘深處的飛彈試驗基地也舉行了熱烈的慶祝活動。

不久,長征一號火箭進行發射,但發射後卻失去了它的蹤跡。任新民帶著秦小陽等終於尋找到殘骸可當秦小陽回家後,兒子方濤發生了意外……

1970年1月30日,長征一號火箭發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升空。

1996年7月29日,中國政府宣布,從1996年7月30日起,暫停核試驗,但“兩彈一星”所開創的偉大事業並未止息,中華民族的腳步開始邁向太空。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號飛船成功發射,中國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第一次入住“天宮”……

“兩彈一星”不僅是中國人民創造的非凡奇蹟,更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精神。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毛澤東 韓中
周恩來 劉勁
張 潔 王樂君
聶榮臻 謝鋼
鄧小平 史鑫
張愛萍 ​茅菁
錢學森 胡亞捷
彭德懷 宗利群
栗在山 李佳藝
劉少奇 楊步亭
何世武 延翔
李福澤 ​王寧
劉傑 ​霍青
蘇貴山 ​王超
張蘊鈺 馬天放
張志善 劉興盛
錢三強 王同輝
許鹿希 陳佳佳
鄧稼先 劉冠翔
點點 張籽沐
張樹瀛 屠夏岩
王淦昌 李虎城
王傑 徐立春
彭桓武 郭秋成
何澤慧 於詠琳
丁健飛 王東輝
秦小陽 周顯欣
小 黃 彭鴻禹
孫家棟 蘇茂洋
賈 梓 劉承熙
李覺 呂一丁
​任新民
​張昊
郭永懷 ​張衛
​蔣英
​何琳
王承書 ​苗露文
​方平
​王鑫
程開甲 ​張彤
​周光召 ​王政
​劉承熙 ​賈梓

職員表

出品人 薛繼軍、丁興農、趙依芳
製作人 李功達 劉翔
監製 強勇、李汀、芶鵬、吳衛林、侯力軍
導演 延藝、劉海濤(分組)
副導演(助理) 任可
編劇 陳懷國、陶純
攝影 白林
配樂 許舒亞
剪輯 陳憶紅
道具 閆貴生
選角導演 方程
美術設計 孫吉明、任浩林
造型設計 王希鍾、崔潔、陳蘭蘭(助理)
服裝設計 任四偉、尚利亞
燈光 郭建雄、滕光輝
錄音 苗青
劇務 楊長啟
場記 譚語蕊、葉涵
布景師 方韶峰、黎文藝
發行 王廣宗

角色介紹

周恩來 周恩來

劉勁飾演周恩來

周恩來總理忠誠於黨和國家,關懷專家和對知識分子,對熱愛人民民眾,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堅決領導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在惡劣環境中完成兩彈一星的壯舉。

錢學森 錢學森

胡亞捷飾演錢學森

錢學森是傑出科學家和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他在貧困的經濟條件、薄弱的技術基礎和艱苦的工作條件下一心撲在國防事業上,工作態度認真謹慎。

鄧稼先 鄧稼先

劉冠翔飾演鄧稼先

“核子彈之父”鄧稼先是一個核物理學家。他對物理具有敏銳的直覺,對數學有獨到的見地,他有實力讓世界矚目聚焦,但為了新中國的核事業,為了祖國的國防科技事業,隱姓埋名多年,在戈壁荒漠艱苦創業,先後領導完成中國第一顆核子彈和第一顆氫彈的理論方案和一系列的模擬試驗。

任新民 任新民

張東雨飾演任新民

任新民是“兩彈一星”元勛之一,同時還是我國火箭設計的總設計師,他對航天科研事業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對航天事業精益求精、鞠躬盡瘁的他,力排眾議的反對在“東方紅”衛星上安裝自毀系統,他直爽的性格、果斷的抉擇不僅得到了周恩來和毛澤東的支持,最終更讓《東方紅》樂曲從太空傳遍世界。

張潔 張潔
王樂君​飾張潔
張潔跟隨科研團隊一起在偏遠的沙漠山地這種惡劣環境中不分晝夜地奮戰,善良有愛心的她主動幫男同事洗衣服,分擔日常事務,當他們測量數據遭到暴風雨侵襲時,她將寶貴的數據資料僅僅的護在懷裡,可謂是在用生命保護著他們嘔心瀝血的勞動成果。

幕後花絮

國家命運國家命運
●全劇出現200多個人物,幾乎都是真人真事,或有生活原型,所有“小事”也是處處從生活真實中採擷而來。
●劇中“錢學森”三分之一的戲份,都是依靠歷史影像資料,由已經逝去的“錢老”親自“出鏡”。
●該劇劇組先後對當年參與“兩彈一星”事業的老領導、老專家和科技人員等進行了深入採訪,查閱歷史檔案,還先後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中國核試驗基地等地實景拍攝,三千多官兵全程調度、配合拍攝。
●該劇在拍攝時,張風為了背好朱亞光略顯費澀的台詞,吃飯的時間都不放過,經常背到舌頭打結。

獲獎記錄

時間 類別 獎項
2013年12月26日 第29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 飛天獎一等獎
2014年10月9日 第27屆中國電視金鷹獎 金鷹獎
2014年10月10日 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播出信息

播出時間 播出平台
2012年10月06日 央視一套(CCTV-1)

劇集評價

國家命運國家命運
該劇找到了文化記憶、歷史記憶的原點,把大情懷、中國情懷表現了出來,給觀眾展示了國家的力量,弘揚了社會主流價值。(網易娛樂評 )
《國家命運》將劇情嚴格置於歷史進程,塑造了新中國第一代領導集體和眾多著名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解放軍指戰員自力更生、發憤圖強的光輝形象,呈現了很高的文獻價值,實現了讓歷史“真正回到當時的那個年代裡”的創作初衷,增強了歷史氛圍的藝術感染力。(網易娛樂評 )
該劇不僅講述了事實,更歸納總結和弘揚了“兩彈一星”精神,引起了青年觀眾的共鳴,帶他們回到了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網易娛樂評 )
《國家命運》濃墨重彩地塑造包括共和國領袖在內的英雄群像,生動地再現了毛澤東、周恩來等革命領袖和元帥將軍們的偉人氣魄和雄才偉略,以及錢學森、錢三強等頂尖科學家強烈的愛國精神和一心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新浪娛樂評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