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集政治、經濟、軍事、自然科學等於一體的傳統文化名著,中國傳統國學經典中的一部奇書。中華傳統文化中煥發著奪目光彩的一部偉大作品,甚至有學者認為〔西學源出墨學〕、〔墨子為西學鼻祖〕在百家爭鳴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個獨特學派。
《淮南子·要略》中說,墨子曾學儒者之業,授孔子之術,但是他對於孔子所主張的繁文縟節極為不滿,故另為立說,從而走上了一民儒學針鋒相對的道路。而且,墨家的迅速崛起也與其時之生產條件和社會背景有關。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墨子的影響越來越大,弟子也日益增多,從而形成了顯赫的的墨家學派。據《韓非子·顯學》記載:〔世之顯學,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在那個百家爭鳴的輝煌時代,墨子所創立的墨學家派聲勢之浩大,超法逸道而直與儒家相抗衡。可見墨學在中國古代文化中的地位之高。
圖書目錄
卷一
親士第一
修身第二
所染第三
法儀第四
七患第五
辭過第六
三辯第七
卷二
尚賢上第八
尚賢中第九
尚賢下第十
卷三
尚同上第十一
尚同中第十二
尚同下第十三
卷四
兼愛上第十四
兼愛中第十五
兼愛下第十六
卷五
非攻上第十七
非攻中第十八
非攻下第十九
卷六
節用上第二十
節用中第二十一
節用下第二十二(闕)
節葬上第二十三三(闕)
節葬中第二十四(闕)
節葬下第二十五
卷七
天志上第二十六
天志中第二十七
天志下第二十八
卷八
明鬼上第二十九(闕)
明鬼中第三十(闕)
明鬼下第三十一
非樂上第三十二
卷九
非樂中第三十三(闕)
非樂下第三十四(闕)
非命上第三十五
非命中第三十六
非命下第三十七
非儒上第三十八(闕)
非儒下第三十九
卷十
經上第四十
經下第四十一
經說上第四十二
經說下第四十三
卷十一
大取第四十四
小取第四十五
耕柱第四十六
卷十二
貴義第四十七
公孟第四十八
卷十三
魯問第四十九
公輸第五十
□□第五十一(闕)
卷十四
備城門第五十二
備高臨第五十三
□□第五十四(闕)
□□第五十五(闕)
備梯第五十六
□□第五十七(闕)
備水第五十八
□□第五十九(闕)
□□第六十(闕)
備突第六十一
備穴第六十二
備蛾傅第六十三
卷十五
□□第六十四(闕)
□□第六十五(闕)
□□第六十六(闕)
□□第六十七(闕)
迎敵祠第六十八
旗幟第六十九
號令第七十
雜守第七十一
序言
墨子,姓墨,名翟。我國古代卓越的思想家、科學家及社會活動家。他早年曾學習儒術,後來獨樹一幟,創立墨家學派,墨子曾提出“兼愛”、“非攻”等觀點,並有《墨子》一書傳世。墨學在當時影響很大,韓非子曾嘆:“世之顯學,儒墨也。”
一、墨子生平
公元前5世紀初,墨子可能是出生在宋國一個以木工為謀生手段的手工業者家庭。當時的工匠處於官府的嚴格控制之下,隸屬和服務於官府,社會地位十分低下。墨子從小承襲了木工製作技術,並由於他的聰明巧思,使他成為一名高明的木工匠師和傑出的機械製造家,為他後來的社會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墨子精通手工技藝,可與當時的巧匠魯班相比。他自稱是“鄙人”,被人稱為“布衣之士”和“賤人”。墨子曾做宋國大夫,自詡說“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是一個同情“農與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曾經從師於儒者,學習孔子之術,稱道堯舜大禹,學習《詩》、《書》、《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後來逐漸對儒家的煩瑣禮樂感到厭煩,最終舍掉了儒學,形成自己的墨家學派。在代表新興地主階級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對立的最大的一個學派,並列“顯學”。
墨子一生的活動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廣收弟子,積極宣揚自己的學說,二是不遺餘力地反對兼併戰爭。
墨家同時也是一個有著嚴密組織和嚴格紀律的團體,最高的領袖被稱為“巨子”,墨家的成員都稱為“墨者”,必須服從巨子的領導,聽從指揮,可以“赴湯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說至死也不後轉腳跟後退。
為宣傳自己的主張,墨子廣收門徒,一般的親信弟子達數百人之多,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墨家學派。墨子的行跡很廣,東到齊,西到鄭、衛,南到楚、越。
二、墨子的思想
據《墨子》可知,墨子的思想共有十項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大志、明鬼、非命,其中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基本點。其中兼愛和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墨子的學說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兼愛非攻。所謂兼愛,包含平等與博愛的意思。墨子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在平等的基礎上相互友愛,“愛人若愛其身”,並認為社會上出現強執弱、富侮貧、貴傲賤的現象,是因天下人不相愛所致。
(2)天志明鬼。宣揚天志鬼神是墨子思想的一大特點。墨子認為天之有志——兼愛天下之百姓。因“人不分幼長貴賤,皆天之臣也”,“天之愛民之厚”,君主若違天意就要受天之罰,反之,則會得天之賞。墨子不僅堅信鬼神其有,而且尤其認為它們對於人間君主或貴族會賞善罰暴。墨子宗教哲學中的天賦人權與制約君主的思想,是墨子哲學中的一大亮點。
(3)尚同尚賢。尚同是要求百姓與天子皆上同於天志,上下一心,實行義政。尚賢則包括選舉賢者為官吏,選舉賢者為天子國君。墨子認為,國君必須選舉國中賢者,而百姓理應在公共行政上對國君有所服從。墨子要求上面J’解下情,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賞善罰暴。墨子把尚賢看得很重,以為是政事之本。他特別反對君主用骨肉之親,對於賢者則不拘出身,提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的主張。
(4)節用節葬。節用是墨家非常強調的一種觀點,他們抨擊君主、貴族的奢侈浪費,尤其反對儒家看重的久喪厚葬之俗。認為君主、貴族都應像占代大禹一樣,過著清廉儉樸的生活。墨子要求墨者在這方面也能身體力行。
三、《墨子》其書
《墨子》分兩大部分:一部分是記載墨子言行,闡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大取》、《小取》等六篇,一般稱作墨辯或墨經,著重闡述墨家的認識論和邏輯思想,還包含許多自然科學的內容,反映了後期墨家的思想。
墨子及墨家學派的著作彙編,在西漢時劉向整理成七卜一篇,但六朝以後逐漸流失,現在所傳的《道藏》本共五十三篇,原來都寫墨翟著,但其中也有墨子弟子以及後期墨家的著述資料,這是現在研究墨家學派的主要史籍。按內容,《墨子》一書可分五組:從《親士》到《三辯》七篇為墨子早期著作,其中前三篇摻雜有儒家的理論,應當是墨子早年“習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的痕跡;後四篇主要是尚賢、尚同、天志、節用、非樂等理論。從《尚賢上》到《非儒下》二十四篇為一組,系統地反映出墨子“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十大命題,是《墨子》一書的主體部分,《經》上、下,《經說》上、下及《大取》、《小取》六篇,專說名辯和物理、光學等內容,前人因其稱“經”,定為墨翟自著,實際是後期墨家作品,這是研究墨家邏輯思想和科學技術成就的珍貴資料。《耕柱》至《公輸》五篇是墨子言行記錄,體例與《論語》相近,是墨子弟子們輯錄的,也是研究墨子事跡的第一手資料。《備城門》以下到末二十篇(含已佚九篇),專講守城技巧與城防制度,其制度與秦相近,是戰國時期秦國墨者所作,這是研究墨家軍事學術的重要資料。
四、墨子對後世的貢獻與影響
墨子作為先秦墨家的創始人,在中國哲學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墨子的哲學思想反映了從宗法奴隸制下解放出來的小生產者階層的二重性,他的思想中的合理因素為後來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所繼承和發展,其神秘主義的糟粕也為秦漢以後的神學目的論者所吸收和利用。
墨子的哲學建樹,以認識論和邏輯學最為突出,其貢獻是先秦其他諸子所無法比擬的。
墨子認為,人的知識來源可分為三個方面,即聞知、說知和親知。他把聞知又分為傳聞和親聞二種,但不管是傳聞或親聞,在墨子看來都不應當是簡單地接受,而必須消化並融會貫通,使之成為自己的知識。因此,他強調要“循所聞而得其義”,即在聽聞、承受之後,加以思索、考察,以別人的知識作為基礎,進而繼承和發揚。
墨子所說的“說知”,包含有推論、考察的意思,指由推論而得到的知識。他特彆強調“聞所不知若已知,則兩知之”,即由已知的知識去推知未知的知識。由此可見,墨子的聞知和說知不是消極簡單地承受,而是蘊涵著積極的進取精神。
除聞知和說知外,墨子非常重視親知,這也是墨子與先秦其他諸子的一個重大不同之處。墨子所說的親知,乃是自身親歷所得到的知識。他把親知的過程分為“慮”、“接”、“明”三個步驟。墨子把知識來源的三個方面有機地聯繫在一起,在認識論領域中獨樹一幟。
墨子又是中國邏輯學的奠基者。他稱邏輯學為“辯”學,把其視之為“別同異,明是非”的思維法則。他認為,人們運用思維,認識現實,作出的判斷無非是“同”或“異”,“是”或“非”。為此,首先就必須建立判別同異、是非的法則,以之作為衡量、判斷的標準,合者為“是”,不合者為“非”。此外,墨子還總結出了假言、直言、選言、演繹、歸納等多種推理方法,從而使墨子的辯學形成為一個有條不紊、系統分明的體系,在古代世界中別樹一幟,與古代希臘的邏輯學、古代印度的因明學並立。
另外墨子在科學技術領域中的成就和貢獻也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宇宙論方面
墨子認為,宇宙是一個連續的整體,個體或局部都是由這個統一的整體分出來的,都是這個統一整體的組成部分。從這一連續的宇宙觀出發,墨子建立了關於時空的理論。對於物質的屬性,墨子認為屬性是物質客體的客觀反映,它不會離開物質客體而存在。人之所以能夠感知物質的屬性,是由於有物質客體的客觀存在。
2.數學方面
墨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從理性高度對待數學問題的科學家,他給出了一系列數學概念的命題和定義,其中包括“倍”的定義、“圓”的定義、“同長”的定義、正方形的定義、直線的定義等等,這些命題和定義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性。此外,墨子還對十進位值制進行了論述。中國早在商代就已經比較普遍地套用了十進制記數法,墨子則是對位值制概念進行總結和闡述的第一個科學家。
3.物理學方面
墨子關於物理學的研究涉及到力學、光學、聲學等分支,給出了不少物理學概念的定義,並有不少重大的發現,總結出了一些重要的物理學定理。同時,墨子還是光學史第一個進行光學實驗,並對幾何光學進行系統研究的科學家。
墨子對聲音的傳播也進行了研究,儘管當時他還不可能明了聲音共振的機理,但他卻巧妙地利用了這一機理來禦敵。在守城時,為了預防敵人挖地道攻城,他主張每隔三十尺挖一井,置大罌於井中,罌口繃上薄牛皮,讓聽力好的人伏在罌上進行偵聽,以監知敵方是否在挖地道,地道挖於何方,以做好禦敵的準備。
4.機械製造方面
墨子是一個精通機械製造的大家,在止楚攻宋時與公輸般進行的攻防演練中,已充分地體現了他在這方面的才能和造詣。值得指出的是,墨子幾乎諳熟了當時各種兵器、機械和工程建築的製造技術,並有不少創造。在《墨子》一書中的“備城門”、“備水”、“備穴”、“備蛾”、“迎敵祠”、“雜守”等篇中,他詳細地介紹和闡述了城門的懸門結構,城門和城內外各種防禦設施的構造,弩、桔槔和各種攻守器械的製造工藝,以及水道和地道的構築技術。他所論及的這些器械和設施,對後世的軍事活動有著很大的影響。
總之,墨學內容浩瀚而精闢,墨子作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他的兼愛非攻、重科學、尚賢才等光輝思想與歷代統治者重人文、輕科學等惡習構成明顯的反差。今天看來,墨學中不乏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現實實踐意義的合理思想,如其“尚賢”政治學、“節用”經濟學、“兼愛”倫理學、“尚同”社會學、“非攻”軍事學以及科技文化諸方面,都可為人們未來的發展提供可吸取的寶貴資料,值得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繼承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