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2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上
文化部部長雒樹剛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受國務院委託,我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近年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情況,請審議。
一、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基本情況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滿足人民民眾基本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徑,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基礎工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將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納入全面深化改革全局。2015年初,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和《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對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出了全面部署。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重視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文化事業繁榮發展、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髮揮了重要作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繁榮文藝創作,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為重要任務,積極促進藝術創作、新聞出版和廣播影視的繁榮發展。開展中國夢主題文藝創作和“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實施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和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以及京劇、地方戲、民族音樂、美術等專項扶持發展規劃,推出了一批優秀舞台藝術作品和美術作品。設立國家藝術基金,扶持引導優秀文化產品創作生產。電影年產量保持世界第三大國地位,電視劇年產量位列世界第一。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重大主題,推出了一批重點出版物。深入推進全民閱讀,持續開展優秀出版物推薦、全民閱讀報刊行、全民數字閱讀活動,2014年共吸引8億多人次參與。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心連心”、“文化進萬家”、“送歡樂下基層”、“結對子、種文化”、文化志願服務、全民健身、廣場文化活動等,豐富了城鄉民眾文化生活。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初步建成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設施網路。近年來,國家在推進國家圖書館新館、國家博物館等一批高水平的大型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同時,統籌推進城鄉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網路建設,夯實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根基。2001年以來,中央投入40多億元資助地方建設1086個縣級圖書館、文化館,2.42萬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基本實現了“縣縣有圖書館文化館、鄉鄉有綜合文化站”的建設目標。2012年以來,已投入16億元支持214個地市級公共圖書館、博物館和文化館新建和改擴建。投資17億元對偏遠農村地區1229座廣播電視高山骨幹無線發射台站基礎設施建設進行補助。為解決基層文化設施“空殼”問題,安排鄉鎮文化站和城市社區文化中心(文化活動室)設備購置專項資金,對基層文化設施設備購置進行補助。截至2014年底,全國共建成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3117個,文化館(含群藝館)3313個,鄉鎮(街道)文化站41110個,公共博物館、紀念館3473個,工人文化宮1300多個,青少年宮700多個,科技館350多個,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3000多個。開設廣播電視播出機構2564個,廣播電視傳輸發射台站21000多個。各類出版物發行單位12萬多家,發行網點17萬多處,建設閱報欄、閱報屏7.2萬餘個,建成農民體育健身工程42萬多個。
(三)創新管理運行機制,公益性文化單位的活力明顯增強。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圍繞突出公益屬性、強化服務功能、增強發展活力,不斷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推動建立協調機制,成立由文化部門牽頭、25個部門參加的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組。加強對文化事業單位改革的分類指導,明確劃分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站)等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黨報黨刊、電台電視台、通訊社、時政類報刊社、公益出版社等為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創新管理和運行機制,建立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推動一批公共文化機構組建理事會,探索形成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制和流動服務等模式。積極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向社會免費或優惠開放。全國2780個公共博物館、347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及43510個公共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站)已實現免費開放,服務人次大幅增加。加強行業組織建設,推動成立中國文化館協會、圖書館學會、博物館協會、廣播電視協會等,發布一批行業規範,加強行業自律。
(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增加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資源總量。堅持把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作為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重要抓手,以基層為重點紮實推進。“十二五”時期,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順利推進,已基本實現全國已通電農村地區廣播電視村村通。截至2014年底,廣播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7.99%和98.6%。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已建成3.55萬個鄉鎮(街道)基層服務點、70萬個村(社區)基層服務點,基本實現覆蓋所有鄉鎮、行政村。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建設數字院線252條、放映隊約5萬支,年放映800萬場,年觀眾人次約15億。全國縣級城市擁有數字銀幕超過7200塊,已有10個省(區、市)實現了縣城數字影院全覆蓋。農家書屋工程建成60.1萬家書屋,為邊遠地區建成1.6萬家衛星數字農家書屋。這些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的實施,有效彌補了基層資源的不足,改善了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條件。
(五)吸收社會力量參與,增強公共文化服務發展動力。統籌考慮民眾的基本文化需求和多樣化文化需求,發揮市場和社會力量作用,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向優質服務轉變。黨中央、國務院出台了一系列鼓勵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和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向公益事業捐贈減免稅收的重要政策,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北京、安徽等地通過舉辦惠民文化消費季,免費發放文化優惠卡等形式激活文化消費需求。截至2014年底,北京累計發放文惠卡151.06萬張,通過文惠卡發生的交易額達7.19億元,直接為消費者節省9000多萬元。安徽惠民文化消費季期間,共有2304萬人次參與文化消費,總額達90.43億元。全國湧現出一批民辦民眾文藝團隊、文化大院、文藝俱樂部等。截至2013年底,由文化館、文化站指導的民眾業餘文藝團隊28.2萬個。完善文化志願服務制度,壯大文化志願者隊伍。截至2014年底,登記在冊的縣級以上文化志願服務組織機構6337個,文化志願者91萬人,社會體育指導員174萬名,初步形成了一支專兼結合的基層文化工作隊伍。
(六)推進文化科技融合,加強現代傳播體系和網際網路文化建設。把握當前信息化和傳播技術發展趨勢,積極促進公共文化服務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全面提高公共文化數位化水平,創新現代傳播方式。加快數字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博物館等建設。建設多媒體制播分發平台,開辦69個高畫質電視頻道、29家網路廣播電視台、605家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機構,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用戶數達4500萬戶。推進有線電視網路數位化雙向化改造,全國數位電視用戶已近1.9億戶。在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十個省市開展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示範網建設。推進數字出版技術。加強網路文化建設,實施中華優秀文化網上傳播工程和中華經典資源庫建設等。
(七)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堅持保護利用與傳承發展相結合,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推進近現代重要史跡、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重大文化和自然遺產地等重要遺址保護工程。2014年,絲綢之路、中國大運河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我國的世界遺產項目增至47項,居世界第二。38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居世界第一。評審認定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372項,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986名。命名兩批共100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設立18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加強古籍保護,成立各級古籍保護中心,開展古籍普查登記,公布四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和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命名12家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建設珍貴典籍數字資源庫。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普及工作,分學段融入學校課程和教材體系,開展經典誦讀、文化講壇、“我們的節日”等活動,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
(八)提升老少邊窮地區和特殊群體的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立足保障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邊遠農村、牧區等貧困地區民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重心下移、資源下移、服務下移,加大產品和服務供給力度。面向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實施重大文化工程。2013年全年製作譯製少數民族廣播和電視節目時間分別達10萬小時和4萬小時,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出版物品種數量不斷增加。組織“春雨工程”--全國文化志願者邊疆行活動,實施500多個文化志願服務項目,服務人數近200萬人。開展“邊疆萬里數字文化長廊”建設,在邊疆10個省份建設了810個鄉鎮服務點、3104個數字文化驛站。加強盲文讀物的生產,推進盲人移動數字圖書館建設,全國盲人持證讀者達到35846人。實施“中國少兒歌曲創作推廣計畫”,組織中國老年合唱節和中國少兒合唱節,保障老年人、少年兒童等群體的文化權益。把農民工納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大對農民工群體文化體育權益的保障力度。
二、當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總體來看,由於文化建設底子薄、欠賬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還存在“三個不適應”:一是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還不相適應;二是與我國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還不相適應;三是與基層民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相適應。主要表現在:
(一)體系不完善。設施方面,雖然我國公共文化設施基本實現了按行政層級“全設定”,但農村基層特別是城鄉結合部、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邊疆地區還有空白點。據統計,截至2013年底,全國仍有619個縣級公共圖書館和791個縣級文化館建築面積小於800平方米,分別占縣級公共圖書館和文化館的22.8%和27%。全國有4876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築面積小於300平方米,占文化站總數的14.2%。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只有1.46平方米。投入方面,雖然各級財政對文化建設的投入不斷增加,但由於長期以來文化建設經費基數低,財政投入的增長與文化發展的需求之間仍有不小差距。近年來,全國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占全國財政支出的比重長期保持在1.8%左右,比重偏低。2014年,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為2683億元,占全國財政總支出(15.17萬億元)的1.77%。全國人均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為206元。隊伍方面,基層公共文化體育機構專職人員數量嚴重不足、隊伍不穩定、服務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比較突出,制約了公共文化服務質量的提升。
(二)服務效能不高。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民眾精神文化需求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更加多樣化。但是當前公共文化產品種類數量少、質量不高的問題比較普遍,部分網際網路站內容還存在過分娛樂化和庸俗化的問題。一些公益性文化單位活力不足、效率不高。不少地方存在“重設施建設,輕管理使用”的問題,一些公共文化體育設施閒置,公共資源沒有實現最大社會效益。
(三)均等化水平有待提高。從城鄉看,縣級以下基層公共文化體育資源仍然比較匱乏。2013年在我國2712個縣級公共圖書館中,無購書經費支出的有580個,占到縣級公共圖書館的21.4%。從區域看,中西部地區遠遠落後於東部地區。2013年,東部地區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約占全國總量的44.15%,中部約占22.57%,西部約占33.25%。從群體看,當前針對老人、少年兒童、殘疾人、農民工和邊疆民族地區民眾的公共文化體育資源普遍偏少,把農民工納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政策要求在不少地方尚未落實。
出現以上這些問題,主要是由於一些地方黨委、政府還存在重經濟發展、輕文化建設的傾向,導致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在實際工作中不受重視。同時,政府在公共文化領域還存在“越位”、“缺位”現象。一是公共文化服務行政管理職能條塊分割、項目設定交叉重複的現象還比較突出。二是對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績效考核評估機制尚待完善,特別是對黨政領導履行責任情況的評估評價還有待加強。三是社會力量參與的動力不足,渠道不暢,政府與社會良性互動機制尚未形成。
三、下一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工作思路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緊緊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圍繞保障人民民眾基本文化權益,把落實政府責任、完善服務體系、提高服務能力、促進效益發揮作為主要任務,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撐。重點抓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優秀文藝作品的創作為中心環節,把黨的文藝方針政策落實到創作、表演、研究、傳播等各個環節。繼續組織“中國夢”主題創作展示活動。發揮國家藝術基金的導向作用,擴大資助範圍,豐富資助門類,突出資助重點。搭建優秀作品傳播、交流和推廣平台。抓好基層公益性演出活動。實施中華優秀傳統藝術傳承發展計畫,繼續扶持發展優秀傳統藝術。改進文藝評獎,解決文藝評獎過多過濫問題,建立健全對文藝作品的科學評價體系。推出一批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和網路文化精品。加強對網路文學、網路視聽節目的引導扶持和審核把關,做到正導向、提品質。
(二)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網路。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努力完善以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廣播電視發射(監測)台、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社區)文化綜合服務中心為重點,以流動文化設施和數字文化設施為補充的基層設施網路。充分利用現有城鄉公共設施,統籌建設集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體育健身等功能於一體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配套建設民眾文體活動場地。堅持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並重,健全設施運行管理和服務標準,規範服務項目和服務流程,提高服務水平。加強城市公園、廣場等設施的管理和使用,鼓勵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和學校文體設施向社會開放。積極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向網際網路延伸,大力加強網路文化建設。
(三)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認真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和《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指導各地結合當地民眾需求、財政能力和文化特色,儘快制定地方具體實施標準,以縣為單位推進實施。促進城鄉文化發展一體化,均衡配置城鄉公共文化資源,實現城鄉資源整合和互聯互通。加大對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的支持力度。加強文化扶貧。把貧困地區公共文化建設與集中連片扶貧開發、與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編制專項規劃,謀劃實施重大項目,加快推進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四)加大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力度。開展公共文化需求調研,全面深入了解不同群體文化需求的特點,實現精準服務。加快策劃實施一批民生分量重、社會關注度高、邊際帶動性強的公共文化項目。推進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基層融合發展試點,探索統籌數字文化建設的具體路徑,實現互聯互通,提高公共數字文化供給和服務能力。引導社會資本更多投向公共文化服務領域,增加產品和服務總量,使公共文化服務成為培育和促進文化消費的重要推手。積極適應社會生活新變化和基層民眾的新要求,推動網際網路與傳統公共文化服務的融合,創新文化傳播渠道,進一步增強公共文化服務的可及性。
(五)創新公共文化服務管理運行機制。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協調機制建設,統籌規劃,整合資源,共建共享,融合發展。建立和完善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健全決策、執行和監督機制。推動基層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參與式管理,健全民意表達和監督機制。採取政府購買、項目補貼、定向資助等措施,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對民眾自發開展的文體活動給予支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評價工作機制,健全考核評價體系。研究制定公眾滿意度指標,創新績效考核方式。加強評價結果的運用,建立對服務質量好、公眾滿意度高的公共文體機構的激勵機制。
(六)加強基層公共文化隊伍建設。督促各地各有關部門認真落實,進一步完善選人用人機制。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機構人員編制標準。設立城鄉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崗位,配置由公共財政補貼的工作人員。將公共文化服務專業人才培養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人才培訓和激勵機制。大力發展文化志願服務隊伍,構建參與廣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機制健全的文化志願服務體系。
四、關於對立法工作的建議
長期以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高度重視文化工作,在推動文化立法、完善文化法制保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將文化作為立法的重點領域,對建立健全文化法律制度作出部署,並明確提出要“制定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等。這對加快推動文化立法是一個難得的機遇,也是全國文化工作者的迫切期待。在此,我們有兩點建議:
一是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立法進程。去年以來,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牽頭開展《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立法工作,國務院各部門積極參與,在較短時間內形成了比較成熟的草案,並已被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2015年立法工作計畫。這是近年來文化立法的一次重大突破,對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將起到重要作用。懇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加快推動該法立法進程,爭取在今年下半年提交常委會審議並正式出台。國務院各部門將繼續配合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做好協助工作。
二是儘快完善文化法律法規體系。經過多年努力,文化領域已經制定了《文物保護法》、《著作權法》和《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博物館條例》等約40部法律法規,但與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要求相比,文化立法工作仍需加快推進。我們建議,進一步加快《文物保護法》修訂進程,推動《文化產業促進法》、《公共圖書館法》、《電影產業促進法》、《廣播電視傳輸保障法》等法律法規的制定,爭取成熟一個,推出一個;同時鼓勵和指導地方性公共文化服務立法,為國家立法作出探索。
委員長、各位副委員長、秘書長、各位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此次專門聽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情況報告,充分體現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高度重視和極大支持。我們將按照審議意見,結合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不斷改進工作,抓好全面落實,努力推動我國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邁上新的台階。
相關詞條
-
國務院關於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
國務院關於推進新農村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報告單位是農業部,報告人是韓長賦。
-
國務院關於旅遊業發展工作情況的報告
國務院關於旅遊業發展工作情況的報告是國務院於2011年12月28日發布,自2011年12月28日起施行的法律法規。
-
國務院關於保障飲用水安全工作情況的報告
國務院關於保障飲用水安全工作情況的報告是國務院於2012年06月27日發布,自2012年06月27日起施行的法律法規。
-
國務院關於農村扶貧開發工作情況的報告
國務院關於農村扶貧開發工作情況的報告是國務院於2013年12月25日發布,自2013年12月25日起施行的法律法規。
-
國務院常務會議
國務院常務會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現行的法定會議之一,由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國務院秘書長組成,由總理召集和主持。討論決定國務院工作中的重大問題。一...
法律規定 現任成員 人員構成 主要內容 組成人員 -
文化體制改革
文化是一種生產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越來越重要。因此,大力發展社會主...
核心提示 發展紀實 改革階段 主要措施 取得成就 -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為農民工服務工作的意見
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為農民工服務工作的意見》,部署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為農民工服務工作,切實解決農民工面臨的突出問題,有序推進農民工市民化。 《意見...
意見發布 總體要求 穩定就業 權益保障 公共服務 -
2016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2016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是於2016年3月5日上午9時發布的會議,為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大會作了提請全國人大代表審議。
報告全文 報告發布 報告形成 報告結構 報告版本 -
中央電化教育館
的電化教育。24日,教育部、外經部、外交部聯合向國務院呈報《關於我向聯合國...國務院呈報《關於籌建中央電化教育館、北京教育電影製片廠的請示報告》。提出...的中國小現代遠程教育項目的具體實施工作;參與中國小遠程教育網路建設並提供相關...
簡介 主要工作任務和職責 大事記1(1978-1999) 大事記2(200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