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化配體

固定化配體

352固定化酶的穩定性171 353固定化酶的選擇性182 532微囊化酶的穩定性323

新型親和吸附劑的研究(I):吸附劑的製備及其配體固定化評論推薦

查看全文
郭賢權 楊彥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1996年第17卷第6期摘要:以醋酸乙烯酯為單體,三烯丙基異氰尿酸酯為交聯劑製得大孔交聯共聚物,以其為載體,胺基酸為配體製得一系列親和吸附劑,探討了溶劑用量和性質,反應時間和溫度等條件對配體固定化的影響,並確定了最佳製備分類號:TQ424.3
出版年:1996
年卷期:1996,17卷6期
文獻類型:刊
文摘號:14(12)12624
作者:郭賢權;陳政;陳友安;何丙林;楊彥

固定化配體固定化配體

圖示參:圖3表5參5
起止頁碼:983-986
文摘:以醋酸乙烯酯為單體,三烯丙基異氰脲酸酯為交聯劑製得大孔交聯共聚物,以其為載體,胺基酸為配體製得一系列親和吸附劑。探討了溶劑用量和性質、反應時間和溫度等條件對配體固定化的影響,並確定了最佳製備條件。

內容簡介

作為20世紀90年代前期以來第一篇對該關鍵技術的系統性縱覽,這一權威性的文獻是唯一包括所有最新進展的手冊。作者藉助他在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廣泛經驗,系統地涵蓋了所有的酶固定化方法,包括最新的技術,如位點特異性固定化、分子印跡和有機溶劑中的固定化。
固定化酶介紹
基於吸附的固定化
共價酶固定化
酶包埋
酶膠囊化
非常規酶固定化
位點特異性固定化
分子印跡和有機溶劑中的固定化
這篇自始至終有關製備功能性固定化酶的材料和技術的詳盡綜述無論對載體固定化酶的開發者或是使用者都開卷有益。在日常工作中使用酶的生物技術專家、化學家和食品科
學家也值得細讀。

酶是活細胞內的生物催化劑。它們在細胞代謝中卓越的表現歸因於它們內在的催化特性。此外,它們在特定細胞部位中的活力可以得到進一步增強,例如位於細胞膜內、附著於細胞膜上或形成多功能酶複合體(如纖維素降解小體)。
酶技術專家重新改造了前述天然形式的“酶固定化”。他們已尋找了自己的固定化生物催化劑仿生學解決方案,用於製造分析儀器(如葡萄糖生物感測器),或者在工廠用於從外消鏇前體材料生產手性胺等產品。這些邁向友好的“綠色技術”的起始步伐目前正在成為推動力。事實上,新興的“白色生物技術”概念(在“生物煉製工廠”中基於可再生資源和生物催化劑的可持續化學工藝)不僅僅基於代謝工程改造的微生物發酵,同樣也建立在酶反應器中用作各式催化劑的經蛋白質工程技術改造後固定在載體上的酶之上。通常,以固定化技術穩定和重複使用酶催化劑的技能已被頻繁證明是賦予酶催化工藝經濟性的關鍵步驟之一。
《載體固定化酶》一書中,曹林秋博士縱覽了這個重要領域,涵蓋了固定化方法用於酶技術的歷史和現狀。在簡要介紹酶固定化百年歷史後,他詳盡討論了酶吸附、共價結合和包埋的方法,以及這些人工環境中影響固定化酶性能的規律。在本書的結論章中,他對最新發展也作了權威性評述,例如將基因工程改造酶的固定化位點、人工標籤還有經可逆固定化到合成高聚物上改變性質的酶等用於固定化。因此,作者寫的這本書內容結構清晰,選項和實驗方案容易選擇,能夠滿足工業界酶學專家和學術界研究者各自的需求。
1序:固定化酶——歷史、現狀和展望1 11序1
12過去3
121發展早期(1916年~20世紀40年代)4
122發展早期(20世紀50年代)4
123發展期(20世紀60年代)5
124發展中期(20世紀70年代)7
125發展後期(20世紀80年代)10
126合理設計期(20世紀90年代至今) 12
13固定化酶:過去的啟示 14
131固定化方法 14
132多樣性對多用性15
133互補對取捨17
134修飾對固定化18
14發展預見24
141進一步發展的空間24
142方法的整合25
15參考文獻26

2基於吸附的固定化方法42
21引言42
22吸附的種類42
23吸附式酶固定化方法的原理44
231單層原理44
232穩定化原理45
233酶分子的分布47
24載體的理化性質要求48
241物理性質要求48
242載體的化學性質51
25決定酶催化特性的因素53
251活力含義53
252酶的穩定性65
253選擇性72
26利用吸附製備固定化酶77
261傳統的吸附法77
262非傳統的吸附96
263以吸附為基礎的雙重固定化101

3共價結合酶固定化137
31導言137
32載體的物理性質138
321載體的表面140
322結合位點的密度142
323孔的相關性質143
324顆粒大小145
325載體的形狀146
33載體的化學性質147
331載體結合活性基團(CAG)149
332載體結合惰性基團151
333間隔臂152
34酶:用於共價結合的胺基酸殘基153
341胺基酸殘基的反應性155
342活力胺基酸的位置155
35酶性能的影響因素156
351活力保留157
352固定化酶的穩定性171
353固定化酶的選擇性182
36活性載體的製備187
361合成活性載體188
362惰性載體前體201
363惰性載體的相互轉換207
364活性官能團的相互轉化229
37參考文獻233

4酶的包埋256
41前言256
42包埋的定義257
43載體的要求259
431物理條件259
432化學條件260
44包埋的影響261
441包埋酶的活性262
442穩定性265
443選擇性267
45各種包埋酶的製備268
451傳統的包埋過程269
452非常規包埋技術289
46參考文獻301

5酶的微囊化316
51介紹316
511概述316
512回顧316
513微囊化酶的優勢和劣勢317
52微囊化方法的分類317
521傳統的微囊化方法317
522非常規微囊化方法319
523基於微囊化的雙重固定方法319
524微囊化後載酶方法321
53微囊化的影響322
531微囊化酶的活力322
532微囊化酶的穩定性323
533異構選擇性323
54微囊化酶的製備方法323
541界面法323
542表面活性劑相關的中空微球327
543相反轉334
544預設計後填裝包封膠囊336
545非傳統的膠囊化方法338

6非傳統的酶固定化355
61引言355
62包被為基礎的酶固定化356
621單層包被356
622相轉換法包被357
623物理吸附多重酶包被357
624通過中介形成的多重酶分子層357
625親和配體介導的酶包被359
626可溶性酶聚合體的包被360
627酶催化膠體化的多酶分子層360
628溶膠凝膠包被和共價吸附361
629電化學沉積361
6210套用小孔載體進行酶包被361
63位點特異的固定化362
631通過生物特異性配體酶相互作用的位點特異的固定化365
632引入化學標籤365
633固定化配體(底物類似物)與酶結合370
634遺傳工程標籤373
64有機溶劑中的酶固定化375
641有機溶劑中的共價結合375
642有機溶劑中酶的包埋377
643有機可溶性酶衍生物的固定377
644有機溶劑中酶在支持物上的吸附377
65印跡酶固定法378
651分子印刷(跡)多點連線378
652印跡交聯379
653包埋印跡380
654結晶和交聯380
655聚合和交聯381
656分子內交聯印跡381
657固定後印跡382
658凍乾印跡382
66穩定化固定化383
661通過結合配體穩定384
662通過添加穩定劑作為構象賦形劑來穩定385
663通過固定前修飾來穩定385
67基於修飾的酶固定化388
671先固定後修飾388
672修飾後聚合389
673固定化前的改良技術390
68後固定化技術397
681引言397
682後處理的分類398
683物理方法399
684化學方法404
685前景409
69可逆可溶固定化酶409
691pH易起反應的活潑聚合物410
692溫敏活潑聚合物412
693溶劑敏感酶——聚合物結合物412
694基於離子強度敏感型聚合物的可逆可溶性固定化酶414
695光敏聚合物的可逆可溶固定化酶414
610參考文獻415

酶是活細胞內的生物催化劑。它們在細胞代謝中卓越的表現歸因於它們內在的催化特性。此外,它們在特定細胞部位中的活力可以得到進一步增強,例如位於細胞膜內、附著於細胞膜上或形成多功能酶複合體(如纖維素降解小體)。
酶技術專家重新改造了前述天然形式的“酶固定化”。他們已尋找了自己的固定化生物催化劑仿生學解決方案,用於製造分析儀器(如葡萄糖生物感測器),或者在工廠用於從外消鏇前體材料生產手性胺等產品。這些邁向友好的“綠色技術”的起始步伐目前正在成為推動力。事實上,新興的“白色生物技術”概念(在“生物煉製工廠”中基於可再生資源和生物催化劑的可持續化學工藝)不僅僅基於代謝工程改造的微生物發酵,同樣也建立在酶反應器中用作各式催化劑的經蛋白質工程技術改造後固定在載體上的酶之上。通常,以固定化技術穩定和重複使用酶催化劑的技能已被頻繁證明是賦予酶催化工藝經濟性的關鍵步驟之一。
《載體固定化酶》一書中,曹林秋博士縱覽了這個重要領域,涵蓋了固定化方法用於酶技術的歷史和現狀。在簡要介紹酶固定化百年歷史後,他詳盡討論了酶吸附、共價結合和包埋的方法,以及這些人工環境中影響固定化酶性能的規律。在本書的結論章中,他對最新發展也作了權威性評述,例如將基因工程改造酶的固定化位點、人工標籤還有經可逆固定化到合成高聚物上改變性質的酶等用於固定化。因此,作者寫的這本書內容結構清晰,選項和實驗方案容易選擇,能夠滿足工業界酶學專家和學術界研究者各自的需求。
祝賀本書作者完成了如此之多數據的全面收集和組織。預祝本書讀者在固定化生物催化劑的研發和套用上成果不斷。

--------------------------------------------------------------------------------

相關書籍
藥物化學

固定化配體固定化配體

GB/T18661-2008金屬鹵化物燈(鈧鈉系列)
GB/T18192-2008液體食品無菌包裝用紙基複合材料
化工技術經濟(第二版)
GB/T10295-1988絕熱材料穩態熱阻及有關特性的測定熱流計法
火電廠水處理與化學監督
化學工程基礎(第2版)
天然氣淨化工藝·脫硫脫碳脫水脫磺回收及尾氣處理
傳遞現象導論(第二版)
肉製品加工技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