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聲[國小語文課本]

回聲[國小語文課本]

回聲的定義是發聲體通過聲音傳遞出去後信息後,在近距離範圍內沒有任聲音的環境內,即在一個寂靜的環境下聲音被障礙物阻擋回來所能聽到的和原音相似的聲音信息。

出處

《回聲》出自於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級上冊讀本。

原文

小河上有座石橋。半圓的橋洞和水裡的倒影連起來,好像一個大月亮。

小青蛙跟著媽媽游到橋洞底下,看到周圍美麗的景色,高興得叫起來:“呱呱呱,多好看哪!”這時,不知哪兒有一隻小青蛙也在叫:“呱呱呱,多好看哪!”小青蛙問:“你是誰?你在哪兒?”那隻看不見的小青蛙也在問:“你是誰?你在哪兒?”

小青蛙奇怪極了,他問媽媽:“橋洞裡藏著一隻小青蛙吧?他在學我說話哩。”媽媽笑著說:“孩子,跟我來!”

青蛙媽媽帶著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撿起一顆石子,扔進河裡,河水被激起一圈圈波紋。波紋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盪回來。

青蛙媽媽說:“孩子,你的叫聲就像這誰的波紋。水的波紋碰到河岸又盪回來。你在橋洞裡叫,聲音的波紋碰到橋洞的石壁,也要返回來。這樣,你就聽到自己的聲音啦。”小青蛙高興得一蹦老高,說:“媽媽,我明白了,這就是回聲吧?”媽媽笑著點點頭。

小青蛙又游回橋洞裡,呱呱地叫個不停。橋洞裡立刻響起一片呱呱的回聲。小青蛙歡快地說:“多好玩啊!”

課本教案

教材簡說

捧讀本文,一種親切感油然而生。小時候,很喜歡鑽到空房子或是到空曠的山谷中,拉長嗓音不停地大叫,然後就能聽到回聲;在享受那令人莫名而興奮的空谷迴響的同時,總有一股好奇勁兒:“你是誰?誰在學我說話?”得到的回答更加令人興奮而莫名:“你是誰—誰—誰──誰在學我說話—話—話──”

本課的主人公小青蛙也一樣,他的叫聲引來了另一隻“小青蛙”,還調皮地學他說話。在青蛙媽媽投石擊水,用水波和聲波相比的巧妙指點下,小青蛙才明白了回聲的原理。

這篇科學童話是否也把您帶回那充滿童趣的孩提時代?讓我們和孩子們一起誦讀,重溫一下那美妙的舊夢吧!

學習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歡快、奇怪、親切的語氣。

3.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激發探索科學的興趣。

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1.識字。

本課生字較少,也比較簡單好認。建議教師在指導學生讀通、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認讀生字。“呱、哩、圈、紋、返”都可以啟發學生自學,讓學生髮揮小組互助學習的優勢,自己認記,如,瓜—呱、里—哩、卷—圈、文—紋、反—返。認記時要注意“里”讀第三聲,而“哩”讀輕聲。

為了鞏固生字的認讀,可以把下面的短文印發給學生朗讀。文中不僅包含了本課的六個生字,還嵌入了幾個需要寫的字,有利於鞏固認讀。

《調皮的聰聰》

聰聰很聰明,但有時候也很調皮。

有一天,聰聰來到張爺爺的魚塘邊,發現張爺爺回家吃飯了,他就撿起石頭往魚塘里扔,嘴裡還“呱呱呱”地學青蛙叫。魚塘太大了,水的波紋組成一個個圓圈,由小變大,可還沒碰到岸邊,就消失了,看不到返回來的樣子。他想:可能是石頭太小。於是,他又找到一塊大石頭,準備往裡扔。

這時候,張爺爺回來了。聰聰很害怕,就對張爺爺說:“我在向青蛙媽媽學習哩!”張爺爺明白是怎么回事以後,笑著說:“小調皮!這是魚塘,一不準游泳,二不準向裡邊扔石頭,快回家吧!下次再讓我看見,可不會放過你。”聰聰伸了伸舌頭,跑了。

2.寫字。

(1)觀察。

①要寫的字中有三個左右結構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寬,哪些字左寬右窄?(左窄右寬:洞、紋;左寬右窄:影。)

②兩個大口框的字──圓、圍,請大家仔細看看,大口框和口字的寫法有什麼不同?(口字的左豎和右邊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

(2)示範指導。

①范寫“紋、影、倒、游”四個字,讓學生認真看,每一筆在田字格的什麼位置。

②講解要點:“紋”的絞絲旁是三筆寫成的,第三筆是提;“影”字右邊的三撇,起筆應該在一條垂線上;“倒、游”各部分應該寫得瘦長,三個部件緊湊一些。

(3)學生臨寫。

①閉目靜坐五秒鐘,讓學生在幽靜的音樂聲中進入潛心寫字狀態,睜眼、正確握筆、擺好坐姿。

②臨一遍、對照一下,找到寫得不好的地方,再觀察前邊的範字,看準後再臨寫。

③教師巡視,發現姿勢、書寫等問題及時糾正。

(二)朗讀感悟

童話是孩子們最愛讀的。本課採用童話的形式介紹了回聲的知識,只要讓學生讀懂聲波和水波一樣,碰到障礙物就會返回來產生回聲就行了,不要細講科學知識,教學的重點要放在朗讀課文和詞句訓練上。

板書課題後,不必向學生解釋回聲,可讓學生根據課題質疑,說說自己想知道什麼,或者老師設疑:回聲是什麼聲音?在哪兒能聽到回聲呢?藉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前要指導學生預習課文。課上,教師可以范讀或領讀;然後自由讀、指名讀、開火車讀,隨時糾正錯誤,讀到正確、流利為止。

在學生正確、流利朗讀的基礎上,可採取以下方法引導學生讀懂課文。

1.帶著問題默讀:小青蛙聽到了哪些聲音?把有關的句子畫下來。想一想,這些聲音是小青蛙在哪兒聽到的?媽媽是怎樣回答小青蛙提出的問題的?把有關句子畫下來。

2.實驗演示,突破難點。

(下面的實驗可以做成課件,有條件的可以在課前帶領學生到水塘或者小河前觀察水波的蕩漾。)

在投影儀上放一個圓形水盆,裡面放適量淡紅色的水。打出畫面後,先讓學生觀察水面靜止的樣子。然後,教師把一顆小石子輕輕投入水中,再讓學生觀察水面的變化。最後,讓學生口述觀察到的情形。口述完畢,再指導學生反覆朗讀課文第四、五段,並指導學生畫出文中表示動作的詞(撿、扔、碰)加以體會。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時,建議老師們注意兩點。

(1)小青蛙的思想感情是隨著對回聲的認識變化的,要讀出變化的語氣。如,看到美景很高興,要用讚美的語調,速度稍慢些。聽到回聲很奇怪,要用問話的語調,讀出驚訝的語氣。聽了媽媽的話恍然大悟,他非常高興,要讀出歡快的語氣。

(2)青蛙媽媽是在解答孩子的疑問,他的話要讀出耐心、親切的語氣,節奏應該放慢。

最後,可以指導學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有條件的可以指導學生分組自編自演課本劇。

(三)實踐活動

1.回家後用臉盆做一個實驗,觀察水波碰到盆壁又盪回來的樣子。

2.到山谷或者空曠的房子內叫兩聲,聽聽自己的回聲。

教學設計舉例

片斷:第四、五段教學

教學思路:實驗演示,突破難點

1.思考:青蛙媽媽帶著小青蛙跳到岸上以後做了什麼事?請大家默讀第四段,用筆畫出表示青蛙媽媽動作的詞語。

2.演示解疑。(課件或投影)

(1)觀察水的變化。

(2)口述水的變化。

(3)朗讀課文第四段,並指導學生將文中的詞語和老師實驗時所用物品、所做動作的詞語加以比較,撿—拿、扔—投、河岸—盆壁。

(4)結合詞語比較,記認“撿、扔、碰、圈”等字,並相機進行字義的理解。

3.朗讀感悟第五段。

(1)指導朗讀青蛙媽媽的話。

青蛙媽媽是在解答小青蛙的疑問,要讀出耐心、親切的語氣,節奏應該稍慢。

自由練讀──指名讀──范讀或領讀(如果學生讀不好)──練讀──指名讀──齊讀。

(2)小青蛙聽了媽媽的話恍然大悟,他非常高興,要讀出歡快的語氣,節奏要稍快。

自由練讀──指名讀──范讀或領讀(如果學生讀不好)──練讀──指名讀──齊讀。

資料袋

1.回聲

是山谷中或者大廳內常有的一種物理現象。是指聲波遇到障礙物反射回來的再度被聽到的聲音。

2.聲波

是指能引起聽覺的振動波,一般在空氣中傳播,也可以在液體或固體中傳播,在真空中不能傳播。有反射和折射現象。聲波也叫音波。“聲音的波紋”是聲波的淺顯說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