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回歸信託](/img/a/f2f/nBnauM3X2QDN0czM0czM0QDNzITMzcTO2QjMwADMwAzMxAzL3MzLx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概念
![(圖)回歸信託](/img/b/d7b/nBnauM3X0gDNxETN2czM0QDNzITMzcTO2QjMwADMwAzMxAzL3MzL1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即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委託人未明示要設立信託,但法院為實施法律或依據委託人未予明示的假定意圖而施加的一種信託。回歸信託是在財產出讓人意思表示不明確且實際已轉移財產的情況下,由法院推定財產出讓人與財產受讓人之間成立事實上的自益信託關係,即把財產出讓人作為委託人(受益人),由財產受讓人擔任受託人,並且後者負有向前者轉移信託財產及信託利益的義務。
性質
![(圖)回歸信託](/img/d/b62/nBnauM3XzMDN5EDN4czM0QDNzITMzcTO2QjMwADMwAzMxAzL3MzL3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由上可見,學理上主要將回歸信託的性質定位為:(1)屬於法定信託(statutory trust);(2)屬於默示信託(implied trust);(3)屬於非意定信託。不應將回歸信託歸屬於法定信託,而應將其歸屬於默示信託或非意定信託,更準確地說就是默示信託。因為回歸信託是法院依職權推定的,而並非法律直接規定的。另外,非意定信託是與意定信託相對應的,其外延包括了所說的明示信託之外的其他信託類型,默示信託應該只是非意定信託之一。雖然說回歸信託屬於非意定信託並不為錯,但這僅將回歸信託與意定信託(明示信託)區分開來,而未將其與其他非意定信託區分開來。所以說將回歸信託的性質定位為默示信託則更為貼切。
特徵
(1)回歸信託中不存在委託人設立信託的明確意思表示;(2)回歸信託中已經發生了委託人轉移財產的事實;
(3)回歸信託是法院依法推定而成立的特殊信託,重在結果;
(4)回歸信託的結果是信託利益及信託財產回歸財產出讓人(即委託人)或其繼承人;
(5)回歸信託的實際結構是自益信託,委託人的繼承人獲得受益權之情形仍遵循此結構。
分類
![(圖)回歸信託](/img/3/75b/nBnauM3X3IDO4QTMxgzM0QDNzITMzcTO2QjMwADMwAzMxAzL4MzLw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①財產轉移給受託人設立信託,但委託人未能全部處理信託財產上的受益權,未處理的受益權回歸委託人或納入其遺產。
②當事人設立明示信託失敗,即委託人將財產轉移給受託人設立信託,但信託目的為法律所不允許,或者轉移財產所有權因越權而無效等,結果,財產以信託的方式回歸委託人。
③信託目的實現後信託財產仍有剩餘,信託檔案又未明確規定剩餘信託財產的處理方式,對該剩餘財產通常施加一項回歸信託,以委託人為受益人,以填補財產所有權的缺口。
在下面兩種情況下,則可能產生假定的回歸信託:
①財產的購買者要求將財產轉移到他人的名下,或者轉移到購買者與他人的共同名下而成為共有財產,且沒有證據表明購買者打算讓他人實際受益。
②財產所有者無償地將財產轉移到他人名下,或者轉移到所有者與他人的共同名下而成為共有財產,且沒有證據表明財產所有者打算讓他人實際受益。在這些情況下,財產上的衡平法權益應當分別屬於財產的購買者、所有者,因此,法院會施加一項回歸信託,以財產的購買者、所有者為受益人,以便將財產回歸給他們。正因為這類回歸信託是由法院根據情況作出假定而施加的,與推定信託相似,所以,有時候法院並未嚴格區分推定信託與回歸信託,有的法官甚至將兩者互換使用。假定的回歸信託歸根到底是一種假定,並非確定無疑的。在具體案件中,當事人如有證據推翻這一假定,證明財產的轉移是一項完全的轉讓,意圖使受讓人享有財產的實際利益,那么,假定的回歸信託是可以推翻的。法院必須根據委託人的明示或隱含的意圖,來確定是否施加一項假定的回歸信託。
啟示
1、回歸信託是對信託制度靈活性的重要展示,有助於彌補中國信託法中明示信託的不足。中國《信託法》確立了較為嚴格的要式信託行為(書面形式),明示信託還可因種種情形而無效或被撤銷,從而使一系列財產轉移或傳承的行為發生不可預期的結果,這在一定程度上限縮了信託制度靈活性和有效性的發揮。另外,現有的財產轉移和管理制度明顯供給不足,亟待內容靈活且形式簡潔的信託制度積極介入。回歸信託採用意思推定的非明示(或非意定)方式實現財產(或財產權)信託的回歸效果,既能完善國現有的信託制度,又能彰顯信託的靈活性。
2、回歸信託是對財產出讓人權利的重要保障措施,有助於公平地恢復待定的財產秩序。回歸信託使財產出讓人成為委託人(受益人),對原來意思表示不明確的財產轉移行為作出公平的法律定性和救濟。這既能有效地保障財產出讓人的合法權利,又能公平地恢復待定的財產秩序,有利於提升信託在中國的認知度和普及度。
3、回歸信託是司法權積極介入信託實務的有力舉措,有助於扭轉中國行政權過度干預信託實務的被動局面。通常而言,回歸信託是在財產出讓人向法院行使請求權時獲得的一種救濟,這使得司法機關和司法權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創設信託(即由推定而判決)的權力。在WTO的體制下,司法權是最終的救濟,由司法機關推定而成立的回歸信託能為部分財產轉移行為提供最終的救濟,而不必囿於行政機關的程式干預。當然,回歸信託對中國司法工作者的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這一群體輸送信託觀念和知識已非常必要。
4、回歸信託具有非常可觀的實用價值,可以廣泛地套用於中國方興未艾的信託實務。中國剛剛步入正軌的營業信託其實僅發揮了信託價值功能的微小部分,信託在其他諸多領域還有極為廣闊的套用空間。回歸信託的適用範圍就相當廣闊,例如夫妻(或其他親屬朋友)共同購置物業或投資,明示信託中受益人空缺時的信託利益歸屬,等等。其他國家(或地區)的信託立法以及實踐也已清楚地展示了這一廣闊前景。
比較分析
![(圖)回歸信託](/img/e/09f/nBnauM3XxADNxkjNzgzM0QDNzITMzcTO2QjMwADMwAzMxAzL4MzLx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法定信託是依法律規定強制成立的信託,與委託人的意願沒有關係。依英國法律,在有些情況下,議會的制定法直接規定,必須以信託方式持有特定的財產,從而成立法定信託。法定信託主要有以下幾種:土地信託、遺產管理信託、破產受託人。[14]回歸信託與法定信託有一個明顯的相似之處,即都並非依據委託人明確的意思表示而成立的信託;它們之間的差異也顯而易見,即法定信託由法律直接且明確地加以規定,而回歸信託則缺少法律的直接依據,需要法院在具體的審判中依推定而設立。
2、回歸信託與默示信託之比較
默示信託是依委託人未予明示的假定意圖或依法律的實施而成立的信託。概括而言,它是在財產的法定所有權屬於一個人、受益所有權屬於另一個人的情況下,由法院(衡平法院)施加的信託。衡平法可以從特定的事實、當事人的行為或他們之間的關係中,推斷出一項隱含信託。一般認為,默示信託包括回歸信託與擬制信託兩種。默示信託與明示信託的主要區別是:(1)明示信託是委託人依自己的意願明示設立的,默示信託既不是委託人自己明示設立的,也不一定是依委託人的意思設立的,而是法院根據特定的事實、行為、關係或者為了實施法律而推定成立的。(2)委託人設立明示信託的方式不限,但在有些情況下,設立明示信託必須滿足形式上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