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對近百年來回族穆斯林及其伊斯蘭文化的研究,進行了歷時性回溯,並結合當代的多學科理論進行了歷史性分析。同時,立足回族等少數民族的歷史和現實發展,進行積極的回應與評論,對學術界在嚴謹的治學、理論的深度思考與論述中的優長等方面,作出了客觀的肯定和評價,同時對一些有失偏頗的理論提出了挑戰。這是我們把握自己、認識他者、促進文化交流的一種嘗試和實踐,也是我們今後更好地從事民族學、人類學、社會學、宗教學學科建設和發展的努力方向。
本書是一本從比較民族學視角全面解讀回族的專門研究著作。
全書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回族思想理論解讀”,重點從回族的發生,發展的歷史,回族千百年形成中所培育出的精神層面來解讀他們的思想、道德、心靈、性格以及他們與漢族血緣相通、心心相印、風雨同舟的關係,其中凸顯了回族的溝通力,適應力,親和力之“三力”優勢,與漢族“級本位”,滿族“齒本位”比較後的回族“序本位”,先忍後強的心靈之道,二元一體的道德律,尤其是回族在多民族大家庭中構建和諧社會的積極作用。
第二部分“回族風俗習慣解讀”選擇了全國各地富有代表性的10個省(市)、自治區中聚居區和散雜居地區回族進行訪談,交流,調查,討論,調查對象有男女老少,有工人、農民、幹部、學生、知識分子和阿訇等,重點對全國回族的衣食住行等風俗習慣現狀進行解讀,並在回族愛國愛教、飲食習慣、歲時風俗、通婚擇友等方面的與時俱進狀況,隨時加以創新性地點評,力圖使讀者對歷史上回族文化的縱向(對伊斯蘭教)傳承和橫向(對漢儒文化)認同,特別是對當今回族和諧聚人大中華,有一個耳目一新的認識。
第三部分“中亞回族(東乾人)解讀”,選擇了占中亞回族三分之二的吉爾吉斯斯坦全境和哈薩克斯坦邊境的東乾人(他們自稱是“中亞回族”)作為實地調查對象,通過作者與他們的同吃,同住,同游,共同研討等方式,全面解讀他們的文明禮貌,語言才能,豪爽大方,勤奮進取,文化保護情結,神往中國的真情,並且通過對中亞各地考察日記的形式,素描、再現中亞回族原汁原味的風情與真貌,使讀者有一種“未去中亞,勝去中亞”的親歷感覺。
作者簡介
趙傑,1953年5月生,滿族,吉林伊通人。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東語系教授、博導。北方民族大學副校長,北方語言研究院院長。曾任北大少數民族學生領導小組成員、發展規劃專家組成員、東方學研究院比較語言學所所長、外語學院工會主席、語言學所所長,石河子大學黨委常委兼副校長、西域民族文化研究院院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語委、教育局副局長(正廳級)等職。兼任中國民族語言學會理事、中國阿爾泰語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馬列主義研究會理事、中國漢藏阿爾泰語關係研究會副會長、北京滿學會理事、北京語言學會副秘書長、教育部留學歸國人員和人文社科課題通訊評審專家。
插過隊、進過廠、扛過槍、讀過博、任過教、留過洋、援過疆、支過寧、訪過藏。先後在朝鮮、吉爾吉斯、加拿大及清華、人大、北師大、北航、北外、中央民大、吉大、蘭大、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國內外60多所高校講學或訪學。曾獲大阪國際科學家研究基金、大陸台灣滿學特等獎學金、全國滿學優秀成果獎、全國對口支援十大領獎先進個人、北京市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及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獎章等獎勵30多次。
已出版《現代滿語研究》《現代滿語與漢語》《北京話的滿語底層和輕音兒化探源》《滿族話與北京話》《東方文化與東亞民族》《漢語語言學》《民族和諧與民族發展》《從日本語到維吾爾語》《回族解讀》《新疆蒙古語研究》(即出)10部獨立專著。主編書刊15部,發表各類文章140篇。
圖書目錄
序
第一章回族思想理論解讀
第一節回族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積極作用
第二節回漢民族關係親密的四大共因
第三節回族的心靈之道
第四節回族二元一體的道德律——由回族二元一體的文化結構所想到的
第五節回族在構建和諧寧夏中的“三力”優勢
第六節寧夏回漢等民族的相繼移民與交融和諧
第二章回族風俗習慣解讀
第一節遼寧省鞍山市台安縣回族調查與點評
第二節甘肅臨夏回族調查與點評
第三節新疆伊犁回族調查與點評
第四節河北省大廠回族自治縣調查與點評
第五節吉林省伊通縣回族現狀調查與點評
第六節海南省三亞市回新村、回輝村回族調查與點評
第七節北京牛街回族先進事跡調查與點評
第八節河南省周口市扶溝縣回族調查與點評
第九節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回漢雜居地的回族調查與點評
第十節青海省西寧市城東區回族調查與點評
第三章中亞回族解讀
第一節當今中亞回族之特徵——為紀念回民西遷130周年而作
第二節吉爾吉斯回族(俄語稱“東乾”)考察日記——2007年2月至3月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