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者:王曉
華出版社: 灕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12月1日
平裝
ISBN: 9787540754822
內容簡介
《回到個體的哲學》內容簡介:始於八十年代初青年人特有的思想苦悶,費時二十三年之久的細緻建構,歷經四次思想轉折,頻繁與馬克思、薩特、尼采、海德格爾、莊子、老子等世界思想大師的精神對話,終於完成一次真正的哲學創造——個體哲學思想體系的確立,實現了作者幾十年的文化宏願,得以彌補中國傳統文化缺乏個體文化之維度。
作者簡介
王曉華,男,生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文學博士,深圳大學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先後在吉林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攻讀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師從著名學者劉放桐教授和董健教授。致力於建立個性化的思想體系體系,在國內外重要期刊發表論文143篇,出版專著多部。曾多次赴香港、美國、英國、韓國多所大學遊學,並任訪問教授。
目錄
引論 從原始族類文化到個體生存實踐哲學
第一章 個體哲學的實踐觀和存在論
第二章 個體哲學的認識論
第三章 個體哲學的社會本體論
第四章 個體哲學的歷史觀
第五章 個體哲學的自由觀與欠缺理論
第六章 個體哲學的命運觀與身體倫理學的建構
文摘
從原始族類文化到個體生存實踐哲學回到個體的哲學引論從原始族類文化到個體生存實踐哲學人類由個體組成,因此,哲學必然最終落實到個體層面,個體理應成為哲學的最高範疇和終極目的。基於以上理由,本書力圖建立以個體為本位的哲學。本書所說的以個體為本位的哲學是眾多的個體哲學中的一種,力圖通過探討個體實踐和人的實在的始基性結構來為一切未來的個體哲學奠定根基。作為個體哲學的導言必須首先完成兩個工作:(1)證明上述觀點的合法性;(2)闡釋個體哲學之為個體哲學的根本之所在。這是本篇引論所要探討的中心問題。第一節從族類社會到個體社會:個體哲學產生的社會—歷史根據追問一種哲學產生的社會—歷史根據本身就是哲學活動,而且它已經把這種哲學的存在設定為前提。這種追問的合法性在於:哲學作為社會—歷史運動的內部過程與社會—歷史發展的最優指向是一致的——哲學既是社會—歷史運動的內部過程,又是社會-歷史運動賴以獲得總體性領受和終極設計的原始運動,所以,一種好的哲學是社會-歷史發展最優指向的產物並且造就著這種指向。一、從族類社會到個體社會:社會—歷史發展的三個階段任何對社會—歷史發展的總體劃分(過去、現在、未來)都既是對已成歷史的主動領受,又是劃分者對歷史的積極設計,因為歷史在被劃分之際正在生成著,而且劃分者本身就是歷史的創造者之一。……以歷史主體——人的獨立性程度為尺度,我認為全部的社會—歷史可以劃分為三個大的發展階段:(1)族類社會;(2)階級社會;(3)個體社會(自由個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