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身五智為佛教用語。
四身:1法身,2報身,3.化身,4.體性身。
五智:1.大圓鏡智,2.平等性智,3.妙觀察智,4.成所作智,5.法界體性智。
四身五智為佛教用語。
四身:1法身,2報身,3.化身,4.體性身。
五智:1.大圓鏡智,2.平等性智,3.妙觀察智,4.成所作智,5.法界體性智。
(二)大圓鏡智,身業為阿閦佛,口業為文殊師利菩薩,意業為降三世金剛。 (三)平等性智,身業為寶生佛,口業為虛空藏菩薩,意業為軍荼利金剛。 (四)妙觀察智...
五相具備而成就佛身的觀法。菩提心論說:‘一是通達心,二是菩提心,三是金剛心,四是金剛身,五是證得無上菩提獲金剛堅固身也。
密教所立佛身,則先有理智之別,而後明理智互具,不二也。金剛界屬智,故稱智法身。胎藏界屬理,故稱理法身。智法身者,轉識而成者。顯教言:轉八識成四智,而成報...
辭彙解釋 在攝大乘論中 在瑜伽觀想中 在護摩修法中(三)成金剛心,觀本尊之三昧耶形,而依廣金剛與斂金剛兩觀,證得自身與諸佛之融通無礙。 (四)證金剛身,行者之身即刻成為本尊之三昧耶身。 (五)佛身圓滿,...
三身,佛學術語,梵語 trikāyāh 的意譯,又作三身佛、三佛身、三佛。身即聚集之義,聚集諸法而成身,故理法之聚集稱為法身(梵dharmakāya )...
基本信息 古籍記載三身,佛學術語,梵語 trikāyāh 的意譯,又作三身佛、三佛身、三佛。身即聚集之義,聚集諸法而成身,故理法之聚集稱為法身(梵dharmakāya )...
【三身】 關於三身的不同說法《四十二章經》,是中印度人竺法蘭所譯。他和另一高僧迦葉摩騰在東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相偕來中國。迦葉摩騰自然也參加了這項翻譯工作。經凡四十二章,...
名目由來 傳說 經書介紹 相關詞條儂智高(壯文:Nungz Cigaoh,1025~1055)是中國北宋中期廣西廣源州(今靖西、田東一帶)的少數民族首領,儂智高起事的發動者。作為一名壯族...
簡介 人物生平 兵法 起義意義 研究成功五智,作者為方補長,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