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
文子,姓辛氏,號計然。生卒年不詳,是道家祖師,與孔子同時,是《文子》(《通玄真經》)一書作者,文子思想尚陽 。常游于海澤,越大夫范蠡尊之為師,授范蠡七計。范佐越王勾踐,用其五而滅吳。
《漢書·藝文志》道家 類著錄《文子》九篇,班固在其條文下註明:“老子弟子,與孔子同時。”范蠡師事於計然,在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廣為流傳的,從先秦兩漢至宋元,都有史料可以證明。今天我們所能看到的最早相關史料,當屬《太平御覽》卷404所引太史公《素王妙論》中的一段話:“計然者,蔡(葵)丘濮上人,其先晉國公子也,姓辛氏,字文,嘗南遊越,范蠡師事之。”《史記·貨殖列傳》載:“昔者越王勾踐困於會稽之上,乃用范蠡、計然。”劉宋裴稟《史記集解》引徐廣曰:“計然者,范蠡之師也,名研,故諺曰‘研、桑心稴’。”裴稟又引《范子》所載以為佐證:“計然者,葵丘濮上人,姓辛氏,字文子,其先晉國亡公子也。嘗南遊于越,范蠡師事之。”北魏李暹作《文子注》,傳曰:“姓辛,……號曰計然。范蠡師事之。本受業於老子。”文子學道早通,遊學於楚。楚平王孫白公勝曾向他詢問“微言”。後又遊學到齊國,彭蒙、田駢、慎到、環淵等皆師事之,三晉之地的文子學派和齊國的黃老學派共同形成了北方道家。《文子·上德》篇有明顯的《易》學特色。《上德》解易與《彖》、《象》為同一思想脈絡的發展 。
文子等道家思想是歷史上除了儒學外唯一被定為官學與道舉的學說。
亢倉子
亢倉子,春秋時期陳國人,是道教祖師之一,被尊為洞靈真人,乃老子的弟子,為亢桑子,又名亢倉子、庚桑子,四大真人之一。又傳說為《莊子》中的寓言人物,姓庚桑,名楚,陳國人。得老子之道,能以耳視目聽。隱居毗陵孟峰,登仙而去。為《亢倉子》(《洞靈真經》)一書作者。《亢倉子》(《洞靈真經》)一書文字多古文奇字,如果不看音義則難窺其義。
列子
列子(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之間,享年不明),本名列禦寇(“列子”是後人對他的尊稱),漢族學者,周王國鄭公國圃田(今中國河南省鄭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後 。
道家學派的傑出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對後世哲學、文學、科技、養生、樂曲、宗教影響非常深遠。著有《列子》,其學說本於黃帝老子,歸同於老、莊。創立了先秦哲學學派貴虛學派(列子學)。是介於老子與莊子之間道家學派承前啟後的重要傳承人物。
莊子
莊子,姓莊,名周,字子休(亦說子沐),宋國蒙(今安徽蒙城)人。他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莊周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被譽為地方官吏之楷模。莊子最早提出“內聖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莊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陰陽”;莊子“三籟”思想與《易經》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為《莊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與老子齊名,被稱為老莊。
莊子的想像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據傳,又嘗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