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四川省唯一承擔省六大作物育種攻關項目的地市級研究單位
發展歷史
1996-2002年共育成並審定水麥、水稻育苗、油菜、紅薯、棉花六大作物新品種56個;公2001-2002兩年育成品種23個。發表科研論文200多篇,獲科技進步成果獎勵34項。擁有自主品種權屬的新品種16個。機關報技術成果鑑定在四川省及全國近20個省市推廣3.4億畝,機關報增社會經濟效益128億元,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農民增產增收、社會穩定、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
作為科技創新的基地,保持和發展了強勁的科研優勢;取代泰國香米的全香型雜交稻已經選以及成功;育成全國第一個雜交小麥32號;全國第一個通過省審定的高芥酸油菜新品種並為綿陽高芥酸產業化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作為全知名的地市級農科所,“八五”、“九五”連續十年兩度被評為全國農業科研單位綜合科研實力“百強研究所”,同時被評為“九五”科研開發實力“十強研究所”。1996年獲四川省文明視窗單位,1997年獲市級文明單位,1999年獲市級最佳文明單位、綿陽市“先進集體”和“科技興綿傑出貢獻單位”稱號,同年獲省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2000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先進單位”稱號,2000年底,被實業部平為“全國種業百強創建單位”。2001年7月獲綿陽市委表彰的“先進基層黨組織”光榮稱號、2002年3月榮獲四川省省級文明單位。2002年7月獲綿陽市領導班子創四好活動“成效顯著單位”,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兩年方面均取得了豐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