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1988年4月19日,省政府批准建立直屬州教育局的涼山民族中學,1990年9月開始招生。辦學之初,只有高中,每個年級兩個班。學校初創,闃然無聞。領導和教師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發憤圖強,各族學生刻苦努力,以勤補拙,鍥而不捨。1993年,首屆高三兩個畢業班92人參加高考,以數學、政治全市第一的成績,一鳴驚人。人們不得不刮目相看。這一年,開始招收初一新生,遂成完中。辦學規模達到4個年級,11個班,510名學生。
學校榮譽
1994年,通過“辦學基本要求檢查驗收學校”,標誌著涼山民族中學步入一流,與西昌市先進學校並駕齊驅。1997年,獲“四川省校風示範學校”稱號,批准為“四川省重點中學”,評為國家級“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各種榮譽接踵而至,學校聲望與日俱增。2001年,州政府決定原西昌師範學校與涼山民族中學合併。兩川歸一,匯而融之,學校規模迅速擴大,教學資源得以充分利用,辦學效益極大提高。2002年,涼山民族中學高中畢業生參加高考,再創佳績。文科實現穩步前進,理科人均總分、省本科線率、省重點線率等三項指標,繼續名列全州第一,並創新高。這一年,學校通過了“四川省示範性普通高(完)中”的驗收,為創建“全國示範性普通高(完)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學校校貌
涼山民族中學分北南兩個校區,北校區為校本部和高中部,南校區是國中部。在北校區,1990年竣工的主體教學大樓集民族特色和現代風格於一體,飾以彝族傳統圖案。遊廊和四個角亭上的琉璃瓦,在西昌的陽光下熠熠生輝。在南校區,落成於2000年的教學大樓巍然屹立。雪白的牆體,碧綠的琉璃瓦檐襯,氣宇軒昂。校內樹木蔥蘢,掩映高樓,繁花似錦,綠草如茵。校園中漫步著身穿民族服飾的少男少女,平添生趣。夜晚,華燈齊放,南北相望的兩座教學大樓,通體透明,宛如瓊樓玉宇。每逢課間休息,課外活動,師生們在足球場上,在籃球場上,在桌球台邊,龍騰虎躍;在花園之中,在三角梅覆蓋的遊廊之中,或小憩、或吟詠、或戲逐,一派生機。學校擁有各類教室100餘間,均寬敞明亮;辦公室數十間,電話、電腦及其他設備,一應俱全。南北校區的廚房,均按“國重”標準,加以改造修繕,兩個食堂,寬敞明亮,餐桌凳椅齊備。新建的學生寢室,按公寓式標準設計建造;原先的寢室,則進行改造,每個寢室配有衣櫃、電話。涼山民族中學是一所寄宿制學校,學生們的衣食住行,均得到很好的保障。
辦學理念
涼山民族中學的辦學理念是“為學生髮展奠基,為社會進步育人”。學校以德才兼備為條件對教師進行遴選、調入,繼而培養、鍛鍊,使之迅速成為業務骨幹、教學能手或優秀班主任。涼山民族中學已形成“敬業、博學、善教、奉獻”的教風。對學生的培養目標則是“五個學會”,即“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鍛鍊,學會競爭”。在“高標準、嚴要求、有特色、創一流”思想指導下,把學生培養成高一級學校的優秀人才和涼山經濟建設、社會進步的棟樑之材。涼山民族中學成功的辦學經驗。第一,涼山民族中學直屬州教育局,涼山州委、州政府特別關注和支持。在教育經費的投入上,在人員的調入上,一路綠燈。在辦學的歷程中,幾次重大決策,使涼山民族中學得以迅速發展。依靠政府,學校自強,求得長期持久的呵護關愛。第二,學習、團結、廉政、高效的領導班子,也是學校辦學業績突出的重要因素。其教育理念、辦學思想、校務管理、治學措施、保障服務等,都體現著他們有改革創新精神和視民族教育為使命的事業心。第三,涼山民族中學把好“進人關”,薈萃了全州精英,造就了一支優秀的師資隊伍。教師進民中要經過嚴格考核、遴選,報州教育局研究,州長親自審批,保證了教師隊伍的高質量。進校後,組織學習,加擔子,促進其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同時,學校從職業道德和教學能力上進行培訓,使之在教學、教改、教研方面永不掉隊。學校制定並實施《涼山民族中學內部管理體制改革試行意見》,實行校長負責制,中層幹部和教師聘任制,並強化激勵機制。高素質的師資,創造出“涼山教育的奇蹟”,是順理成章的事。第四,狠抓學生行為習慣和思想品德的養成教育。涼山民族中學根據學生以少數民族為主體,且都寄宿校內的實際,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實行科學嚴密的管理,進行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主要措施有全天候、全方位的“封閉式”管理,軍訓、參觀,周會、夕會制度,校內文體活動,優美環境和文化氛圍陶冶,常規管理評比,獎助學金評定等等。學生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可以全身心地修養品德,進取學業,鍛鍊體魄,文明習慣得以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