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大力發展體育產業,對於擴大內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拓展體育發展空間、豐富民眾體育生活、提高競技體育水平、促進我省建設體育強省具有重要意義。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0〕22號)和《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建設體育強省的決定》(川委發〔2005〕8號)等檔案精神,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意見。
目錄
一、總體思路、指導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總體思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圍繞“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的總體取向,以建設中西部體育產業發展高地為目標,以爭創體育產業特色基地(示範區)為抓手,進一步深化體育管理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協調推進體育產業與相關產業互動發展,建立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體育產業體系,形成政府保障民眾基本體育公共產品和服務、市場滿足民眾多元化多層次體育消費需求的體育產業新格局,努力促進體育產業成為我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二)指導原則。
——堅持統籌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協調發展,統籌產業在區域、城鄉、行業間的發展,發揮資源優勢,在加強體育公共服務、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的同時,走具有四川特色的體育產業發展道路。
——堅持市場主導、多元投入,有效發揮政府資金的引領作用,吸引社會資金,形成以財政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金融信貸為支撐、風險投資為補充的多元化的體育產業投融資體系。
——堅持以體育服務業為主,多業並舉,構建完善的體育產業服務體系,努力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元化體育消費需求。
——堅持盤活存量、擴大增量、開放合作、品牌引領原則。充分整合全省體育存量資產,努力擴大體育產業的開放合作,實施品牌戰略,不斷增加體育市場供給,努力為人民民眾提供健康豐富的體育產品。
——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體育發展規律,突出重點,做牢基礎、做大市場、做強產業、做優產品、做好隊伍、做活機制,實現體育資源大省向體育產業強省轉變。
(三)發展目標。
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將我省打造成為中西部地區體育產業發展的高地、國際高端體育賽事的基地、世界戶外運動的天堂,初步建立起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體育產業體系。培育一批在國際國內有較強競爭力的體育骨幹企業和企業集團,形成一批有四川特色和民族風格的有較強競爭力的體育產品和品牌,產生一批從事體育產業的優秀團隊和領軍人物。
——到2015年,我省體育及其相關產業的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0.5%,年均增長率達到25%;體育及相關產業中的就業人數占全省就業人數的比重達到0.4%;全省人均體育消費支出居全國中等水平。
——到2020年,我省體育及其相關產業的增加值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2%,年均增長率達到20%;體育及相關產業中的就業人數占全省就業人數的比重達到0.8%。全省人均體育消費支出居全國前列;形成以大眾健身、競賽表演、體育旅遊、戶外運動、冬季培訓為特色的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體育服務業體系。
二、發展體育產業的重點任務
(一)大力拓展體育健身運動休閒服務業。在我省現有發展基礎上,大力培育體育健身市場,增強民眾體育健身意識,引導大眾體育消費,繁榮健身娛樂市場,不斷滿足民眾多元化的需求,加快形成門類眾多、發展有序、緊密協作的體育健身服務產業群。依託全省各地的自然山水和住宿、餐飲、旅遊等資源,充分發揮節慶活動的集聚效應和載體作用,堅持以富有特色的體育健身服務項目為基礎,加快建設運動休閒類省級體育產業基地,提升體育運動休閒產業的知名度、影響力和經濟、社會效益。
(二)重點發展體育競賽與表演業。積極培育體育競賽和表演市場,探索和完善大型體育賽事的市場開發和運作模式,堅持以賽事為龍頭,建立健全以“賽”育“市”和以“市”促“賽”的產業發展機制,帶動體育娛樂、體育健身、體育用品、體育中介等產業發展,形成以賽事聚集產業要素和體育服務的新格局。
(三)做大做強體育彩票業。著力加強體育彩票市場的建設與開發,完善體育彩票管理運行機制,充分發揮國家公益彩票主渠道作用,以電腦型、即開型彩票為支撐點、以競猜型彩票為增長點,加大銷售渠道建設力度,根據市場需要不斷開發新的玩法品種,創新銷售模式,確保全省體育彩票安全運營、市場有序,銷量排名進入全國前列。
(四)加大扶持體育用品製造與流通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著力培育品牌響亮、管理科學、創新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積極發展一大批“專、精、特、新、配”中小企業,加快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體育產業基地和園區,推動產業集中、集群、集約發展,不斷提升我省體育用品製造和流通業的規模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五)逐步完善體育相關經營產業。充分發揮體育產業的拉動作用和綜合效應,積極培育體育中介市場,鼓勵發展體育中介組織,輻射和拉動體育旅遊、體育出版、體育媒介、體育保險、體育廣告、體育會展、體育影視等重要輔助業態的發展和壯大。
(六)穩步構建“一極兩帶三區多園”總體布局。根據我省不同地區的比較優勢和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按照“整體規劃、突出優勢、整合資源、產業集聚”的思路,著力構建成都體育產業龍頭髮展極,打造樂眉(成)德綿特色體育培訓、賽事培育產業帶和甘阿涼攀雅戶外運動產業帶,培育川南、川東、川北全民體育健身和運動休閒產業區,壯大成都樂山國家體育用品製造與流通產業園、甘孜阿壩登山基地產業園、峨眉青城武術健身養生產業園、攀西陽光體育產業園等。
三、發展體育產業的政策保障
(一)完善體育產業政策。
1.政府加大投入。全省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通過安排補助資金,以政府購買服務、項目補貼等方式促進體育產業發展。
2.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體育產業。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體育產業。鼓勵個人、企業、社會團體以獨資、合資、合作、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興辦國家未禁止的各種體育企業,在市場準入、規劃建設、從業人員職稱評定等方面享有與國有企事業單位同等的待遇。體育服務企業設立連鎖經營門店,可直接到門店所在地工商部門申請辦理登記手續。
3.強化金融支持。積極推進銀體合作,鼓勵金融機構適應體育產業發展需要,開發新產品,開拓新業務。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對體育企業給予信貸支持,並在國家允許的貸款利率浮動幅度內給予一定的利率優惠或適當延長貸款期限。積極推進體保合作,探索開發適合產業特色的體育保險類創新產品,鼓勵和引導擔保機構為體育企業提供更多的貸款擔保服務。支持符合條件的體育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籌措資金。
4.落實稅費減免政策。經營性體育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後,財政部門核定的事業經費中基本支出經費繼續撥付期限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執行。稅務部門要認真落實國家支持體育產業發展的稅收政策。符合條件的體育類非營利組織收入,可按稅法有關規定,享受企業所得稅相關優惠政策。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支出,可以按照稅法規定扣除。鼓勵社會捐贈體育事業,對企業、個人和其他社會力量向公益性體育事業的捐贈,符合稅法有關規定的部分,可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對經營體育事業的單位和個人(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設立的研究開發中心、外國企業和外籍個人)從事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業務和與之相關的技術諮詢、技術服務業務取得的收入,符合政策規定的,依法免徵營業稅。
5.實施用地支持。對居住區按國家相關規範和標準配套體育健身設施用地,以及公共體育設施、重點體育產業項目建設用地給予優先支持。社會力量興辦的非營利性體育設施用地,可以劃撥方式供地。
6.體育產業納入文化產業發展統籌安排。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適用於體育產業,體育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強與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機構聯繫,通力合作,共同推動體育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
7.加強體育產業統計工作。統計部門與體育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大與國家統計局、國家體育總局等部委的銜接力度,積極探索建立我省體育產業統計監測體系。
8.拓寬發展渠道。加快發展市場需求旺盛、民眾參與程度高、市場空間大的體育產業項目。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引進和培育市場主體,推動體育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9.健全體育公共服務供給體系,繁榮發展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認真做好政府投資建設的公共體育場館及其配套設施的監管工作,防止閒置浪費或挪作他用。公共體育設施應當根據其功能、特點向公眾開放,並在一定時間和範圍內,對學生、老年人和殘疾人優惠或者免費開放。對露天體育場,要創造條件免費開放;已經免費開放的,不得改為收費經營。有條件的學校體育場館應當向社會開放,鼓勵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體育設施創造條件向社會開放,實現體育資源社會共享。多渠道投資興建體育設施,加強中小型體育場館和體育服務設施建設,特別要大力加強農村基礎體育設施建設。對用於民眾健身的體育設施日常運行和維護給予經費補助,並根據其向民眾開放的程度,在用水、用氣、用電、用熱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改革基本體育公共服務提供方式,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擴大購買服務,實現提供主體和提供方式多元化。推進非基本體育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放寬市場準入,鼓勵社會資本以多種方式參與,增強多層次供給能力,滿足民眾多樣化的體育消費需求。堅持一手抓公益性體育事業、一手抓經營性體育產業,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繼續實施體育惠民工程,基本建成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廣泛開展民眾性文化活動,發展新型體育業態,增強多元化供給能力。滿足人民民眾不斷增長的體育精神文化需求。充分發揮體育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促進體育需求增長。
(二)加快體育市場法制化、規範化建設。
10.建立健全相關法規。根據我省體育產業發展狀況,明確監管主體的職責職能、各類市場主體的權利義務,制定行業管理制度及從業人員的職業、等級評定、工資指導價位等標準,規範體育市場主體行為和體育無形資產開發、體育廣告贊助、體育中介等經營活動,促進體育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11.強化安全監管。依法確定嚴格規範、公開透明的準入和開放條件、技術要求、服務規程,加強技術指導和安全保護,加強日常監督檢查及產品質量檢測,確保設施設備和管理服務符合要求,確保消費者人身安全。推行體育服務質量認證制度,建立和完善體育服務規範,提高體育服務從業人員的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經營單位和活動組織者應當根據情況,提供相關的安全保險。
(三)加快體育產業人才培養和引進。
12.大力培養複合型體育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服務人才隊伍。按照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建立健全有利於各類體育產業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和管理的激勵機制。壯大體育產業經營、研發、經紀人隊伍和體育中介組織,培養複合型體育產業管理人才,根據需要加快引進一批具有體育經營管理、項目運作、市場開發、組織策劃能力的特殊人才。大力培養社會體育指導員。充分發揮高等院校、體育協會、體育專業培訓機構的優勢,大力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培養各種層次的體育產業急需人才,提升體育產業從業人員素質和專業水平。
13.著力建設體育產業企業家隊伍。按照《四川省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川委發〔2010〕10號)精神,大力培養造就一批能夠推動體育產業做大做強的領軍型企業家,打造“商界精英”。每年在體育企業中選送一批優秀中高級企業經營管理者到國外著名高校、知名體育大企業和先進地區,進行能力培訓或掛職鍛鍊,培養體育產業“明日之星”,並納入相關培育計畫。對有發展潛力的體育中小企業和自主創業者,積極給予經費資助和政策扶持,造就一大批“創業能人”。
(四)努力支持體育企業發展。
14.努力培育體育產業大企業大集團。按照大企業大集團培育戰略,整合全省體育產業資源,加快體育企業戰略性重組和集聚發展,著力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體育產業大企業大集團,形成一批有中國特色、四川特點和國際影響力的體育產品品牌。學習和借鑑國內外的先進經營管理模式,提高我省體育企業的管理經營水平。鼓勵和支持企業加大自主創新和研發力度,大力開展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打造知名品牌,不斷提高我省體育產品的自主創新能力、核心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
15.積極扶持中小體育企業發展。堅持以產業(產品)鏈的延伸為主線,以體育產業專業園區和基地為載體,積極引導和支持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配”方向發展,推進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大集團配套協作,提高專業化分工和社會化協作水平。支持一批成長型中小體育企業上市直接融資,引導和支持潛力型中小體育企業推進技術改造,創建自身品牌。大力扶持體育健身服務、運動休閒、製造和流通領域中富有地方特色、具有比較優勢的體育企業。
(五)鼓勵支持民眾性體育組織發展。
16.改革和創新體育社會團體管理模式。在加強體育社團業務指導和依法監管的同時,完善體育社團法人治理機制,充實體育社團業務職能,發揮體育社團服務功能。提高體育社團自我發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律規範的能力。
17.切實支持體育類民辦非企業單位。鼓勵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力量以及公民個人利用非國有資產舉辦非營利性的、以開展體育活動為主要內容的體育類民辦非企業單位。
(六)加強體育無形資產開發保護。
18.依法保護智慧財產權。加強對體育組織、體育賽事和活動名稱、標誌等無形資產的開發和保護。完善體育社團等民眾性體育組織的市場開發模式,理順和明確各相關主體在市場開發活動中的身份及其相互關係。
19.強化智慧財產權導向作用。強化智慧財產權對各類體育企業、民辦非企業單位的導向作用。提升體育產業的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平。在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同時,開發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和服務。加強品牌建設,提高產品和服務的附加值,提升市場競爭力。
(七)擴大開放合作。
20.加快對外開放。以成渝經濟區建設為契機,推進川渝體育產業示範區建立和發展。推動與貴州、雲南、甘肅、陝西、青海、廣西等周邊省體育產業的共同開發,實現協同發展。擴大與沿海省市的合作,深化與港澳台的合作,推進建立對口支援長效合作機制,在發展中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圍繞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向南拓展經雲南、貴州、廣西至東協、南亞的通道,以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中國——東協博覽會為平台,擴大我省體育產業在該區的市場份額。向西暢通經西北至中亞、西亞、西歐的開放大通道,支持有條件的體育企業向外投資辦廠,深度開發新興市場。向東繼續加強與美國和日韓等東亞國家傳統市場的投資與經貿合作交流,擴大我省體育產品出口。
21.實行內聯互動。加快我省體育產業一體化進程。各市(州)要協作互動,推動區域資源整合和利益共享,建立起產業分工協作、要素合理流動、利益分享新機制。率先最佳化發展成都體育產業增長極,建設成樂德綿遂體育產業同城化發展示範區,輻射和帶動全省體育產業加快發展。甘阿涼攀雅地區要充分利用資源、成本、市場空間優勢,在聯動中產生集合效應,把自身特色鮮明的體育產業帶做實、做大、做強。川南、川東、川北地區要在開放體育產業投資、聯合開發各類體育賽事、合作開發運動休閒體育、鼓勵各地體育院校開展合作中,將已有的管理、技術、資本、區位優勢有機整合,突破發展瓶頸,實現跨越發展。
四、加強領導、深化改革
(一)加強對發展體育產業工作的組織領導。
1.科學規劃布局。將體育產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根據不同地區的比較優勢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最佳化體育產業發展的區域布局,制定專項規劃,促進體育產業聚集區、示範區和城市體育功能區的形成和構建。
2.營造發展環境。全省各級人民政府要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擴大內需的重大機遇,在推進“兩個加快”中進一步轉變職能,創新體制機制,準確把握體育產業發展規律和重點,完善統籌協調機制,建立體育產業統計指標體系,動員和引導社會廣泛參與,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法制環境和社會氛圍,促進體育產業跨越發展。
(二)推進體育產業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
3.深化體制改革。建立健全政府部門聯動管理、行業自律和體育企事業單位依法經營的管理體制。積極推動政企、政事、政社分開和管辦分離,充分發揮市場在體育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打破對體育市場資源的限制和壟斷。加快推進體育社會團體實體化和國有經營性體育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工作,成立四川省體育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4.促進機制創新。積極探索建立重大體育賽事和體育活動的市場化運作機制,鼓勵引導、規範發展足球籃球等職業體育賽事,嚴格職業體育俱樂部準入和運行監管,健全職業聯賽賽制,不斷提高職業體育水平。鼓勵舉辦集運動休閒娛樂、體育競賽表演、體育用品展銷等為一體的體育會展業,開展體育服務業示範企業、體育用品製造業示範企業和體育產業基地的創評工作,推動全省體育產業的發展。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本意見要求,按照各自職責,積極協調,抓緊制定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的各項配套實施方案和具體政策措施,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