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賓長寧

長寧縣位於四川盆地南緣。東鄰江安,南界興文。西與高縣、珙縣交界,北與南溪縣、宜賓市相連。總面積999.6平方千米,總人口43.27萬人(2006年)。

長寧縣概況

長寧縣位於四川盆地南緣。東鄰江安,南界興文。西與高縣、珙縣交界,北與南溪縣、宜賓市相連。總面積999.6平方千米。總人口43.27萬人(2006年)。
縣人民政府駐長寧鎮竹都大道一段166號,距宜賓市政府駐地57千米,

郵編:644300。

代碼:511524。

區號:0831。
南北兩端小,中腹較大,地勢南高北低,南部為中低山,中北部為丘陵。主要河流有長寧河等。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350天。

氣候地理

長寧縣地處四川盆地南緣,位於東經104.44‘-105.03‘,北緯28.15‘-28.47‘之間,東臨江安,南界興文、西與高縣、珙縣交鄰,並緊靠宜珙鐵路,北與南溪縣、翠屏區相連。南北長約60公里,東西寬30公里,地勢南高北低,海拔245.9米-1408.5米。育江河南北縱貫全縣。縣城長寧鎮,距宜賓市政府所在地57千米。

產業

全縣幅員面積975.2平方千米,轄9鄉11鎮,266個村,25個居民委員會,206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2.14萬人。長寧縣物產豐富,交通便捷,經濟發達,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先後被確定為全國甜橙基地縣、長江中上游水果開發項目重點縣,楠竹基地縣、生態農業示範縣、山區綜合開發試點縣、第三批農村電氣化建設示範縣、農業產業化試點縣、全省畜牧基地縣、貧困山區提前脫貧達小康試點縣、旅遊興縣工程重點縣、科技成果推廣示範縣、貧困山區全面綠化達標縣、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糧食自給工程試點縣,縣城系省級衛生縣城。

歷史沿革

縣境唐初置羈縻長寧州、淯州,隸於瀘州都督府。宋置長寧軍,元改軍為州,隸於敘州路。明洪武五年(1372年)置長寧、安寧縣,分別設治於今雙河鎮、長寧鎮。長寧縣因“地居川南最遠地方,每有事而能長遠安寧”以名。洪武七年廢安寧入長寧,為敘州府所領,至民國初年未改。此後先後隸於下川南道、永寧道、四川省第六行政督察區、宜賓專區、宜賓地區。1950年3月縣治所由今雙河鎮遷安寧鎮(今長寧鎮)至今。
2000年,長寧縣轄11個鎮、9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91832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長寧鎮 92961 梅硐鎮 20216 雙河鎮 23720 硐底鎮 19305 花灘鎮 19753 竹海鎮 23494 老翁鎮 22499 古河鎮 16622 下場鎮 22793 萬嶺鎮 2731 龍頭鎮 12111 銅鑼鄉 11245 桃坪鄉 10003 官興鄉 9022 銅鼓鄉 14500 井江鄉 13651 三元鄉 14904 開佛鄉 13551 富興鄉 11504 梅白鄉 17247 2001年末總人口42.2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21萬人,農村人口38.03萬人。

2004年2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41號)同意長寧縣人民政府機關辦公駐地由長寧鎮新華街124號遷至長寧鎮竹都大道一段166號。

2004年,長寧縣轄11個鎮(長寧、梅硐、雙河、硐底、花灘、竹海、老翁、古河、下場、龍頭、萬嶺)、9個鄉(銅鑼、桃坪、官興、銅鼓、井江、三元、開佛、富興、梅白)。
2005年,長寧縣轄11個鎮、9個鄉:長寧鎮、梅硐鎮、雙河鎮、硐底鎮、花灘鎮、竹海鎮、老翁鎮、古河鎮、下場鎮、萬嶺鎮、龍頭鎮、銅鑼鄉、桃坪鄉、官興鄉、銅鼓鄉、井江鄉、三元鄉、開佛鄉、富興鄉、梅白鄉。 2006年6月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3號)批准:同意長寧縣與江安縣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具體批覆如下:一、將江安縣萬里鎮和紅橋鎮的兩江村鄧家山組以及大井鎮的新房村天花板組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長寧縣管轄。二、同意長寧縣撤銷萬嶺、萬里2鎮。三、將萬嶺、萬里2鎮和原江安縣紅橋鎮的兩江村鄧家山組以及大井鎮的新房村天花板組所屬行政區域併入竹海鎮。竹海鎮人民政府駐相嶺場。
2006年6月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5號)批准:同意長寧縣調整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後,長寧縣轄19個鄉鎮。撤銷官興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併入龍頭鎮。龍頭鎮人民政府駐龍頭場。
200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民政23號”和“川府民政25號”檔案,批准了長寧縣的行政區劃調整。經市人民政府請示,省人民政府同意將江安縣萬里鎮和紅橋鎮的兩江村鄧家山組以及大井鎮新房村天花板組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長寧管轄,並且撤銷萬里、萬嶺2鎮,將萬里、萬嶺2鎮和原江安縣紅橋鎮的兩江村鄧家山組以及大井鎮新房村天花板組所屬行政區域併入竹海鎮。同時撤銷官興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併入龍頭鎮。調整後,長寧縣由9鄉11鎮減為8鄉10鎮,面積由975.2平方千米增至999.6平方千米,人口由42.7萬人增至43.27萬人。
翠甲天下的蜀南竹海,位於四川南部的宜賓市境內,幅員面積120平方公里,核心景區44平方公里,共有八大主景區兩大序景區134處景點。景區內共有竹子400餘種,7萬餘畝,是我國最大的集山水、溶洞、湖泊、瀑布於一體,兼有歷史悠久的人文景觀的最大原始“綠竹公園”;植被覆蓋率達87%,為我國空氣負離子含量極高的天然氧吧!奇篁異筠的竹景與富集配套的山水、湖泊、瀑布、崖洞、寺廟、氣象、地質、民居交融,自然生態與歷史人文並重,清風搖曳、竹影婆娑、四委宜游,是人們回歸大自然的遊覽勝地。

南竹海原名萬嶺箐。據傳北宋著名詩人黃庭堅到此遊玩,見此翠竹海洋,連連讚嘆:“壯哉,竹波萬里,峨眉姐妹耳!”即持掃帚為筆,在黃傘石上書“萬嶺箐”三字,因而得名。
整個竹海成“之”字形,東西寬、南北狹。山地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海拔600-1000.2米。蜀南竹海可謂是竹的海洋,7萬餘畝翠竹覆蓋了27條峻岭、500多座峰巒。這裡生長著15屬58種竹子,除盛產常見的楠竹、水竹、慈竹外,還有紫竹、羅漢竹、人面竹、鴛鴦竹等珍稀竹種。在茫茫的竹海中,還零星地生長著桫欏、蘭花、楠木、蕨樹等珍稀植物;棲息著竹鼠、竹蛙、箐雞、琴蛙、竹葉青等竹海特有的動物;林中除了產竹筍,還有許多名貴的菌類:竹蓀、猴頭菇、靈芝、山塔菌等。據統計,竹海所產的中草藥不下200種,堪稱一個天然的大藥園。
竹海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最熱的8月平均氣溫只有27.4攝氏度,最冷的1月平均氣溫也不過8攝氏度,空氣相對濕度常年都在83%以上。這裡不僅是一個天然的大氧吧,我國最大的“換肺工廠”,而且也可欣賞到竹根雕、竹簧雕、竹編、竹製家具等品種繁多、技藝精湛的竹工藝品,品嘗到竹蓀、竹筍、竹海豆花、竹熏臘肉等天然綠色食品,可謂是度假、休閒、療養的勝地。 蜀南竹海7萬餘畝土地上楠竹密布,鋪天蓋地。夏日一片蔥蘢,冬日一片銀白,是國內外少有的大面積竹景,與恐龍、石林、懸棺並稱川南四絕。蜀南竹海竹類品種繁多,除楠竹外,還有人面竹、算盤竹、慈竹、綿竹、花竹、凹竹等30多個品種。

西部竹石林景區位於長寧縣南部,整個景區融竹林、石林、深洞、瀑布、溫泉為一體,自然資源奇特,景區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空氣清新,山青水秀,山水相依,林石相伴,猶如一個巨大的盆景花園。景區分布有大量的竹猴、雲豹、琴蛙、杉欏、梧桐、銀杏、竹蓀、楨楠等珍稀動植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