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枝條灰綠色,節間長度通常在20~30cm居多,枝條較軟,結果後容易彎曲或者下垂,反季節結果時,結果母枝的向陽面呈淡紫紅色。嫩葉時,葉片為豬肝色,將要轉綠時淡紅紫黑色。老葉一般情況下葉片上舉,葉片為寬披針形,分布比較緊湊。葉片略有內卷,葉緣有比較大的波浪形至近基部,葉尖漸尖;葉主脈呈淡黃色,革質明顯,葉片較脆。花序的顏色在小花沒有開放時是綠黃色,小花開放後是黃色。花序形狀在反季節成花時呈塔形,正造花時呈谷堆形。花序總軸上有2~3次分支,花瓣淡黃色。花有雄性花和兩性花之分。反季花單花序花期與正造花相比僅為正造花的1/2強。果實呈長橢圓形,近生理成熟期時果皮呈灰綠色。果實採收經後熟後果皮變為鮮黃色。果肉厚,多汁,有少量纖維,果肉橙黃色。單果重一般200~300g。
分布範圍
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田陽縣 田東縣 右江河谷。
主要價值
四季蜜芒的果肉厚,多汁,有少量纖維,果肉橙黃色,具有食用價值。
栽培技術
反季節栽培在春季(4月中旬)進行修剪,修剪後立即開環形溝進行施肥,促梢壯梢,培養優良、足量的結果母枝;一次梢老熟時噴控梢促花葯劑2次;在噴第二次控梢促花葯後緊跟著施肥放梢;一般情況下二次梢轉綠時噴花芽誘導劑誘導出花;花期病蟲害防治和保果;小果期施壯果肥,進行果實生長期修剪;11月~1月採收。
產量表現
2008年-2009年在田陽、百色、江南區安排的反季節栽培試驗,平均畝產1419.0kg---2689.7 kg。
審定意見
經審核,該品種在生產上有較大的套用價值,通過審定,可在百色市和南寧市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