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概括
四女寺千畝生態濕地公園總體規劃占地約為3000餘畝,總投資4800餘萬元,分為三期建設:一期主要是建設1200餘畝的表流濕地;二期建設參與娛樂科普內容;三期建設兩條適合當地產業發展的產業綠帶。該公園主要以生態休閒活動為核心同時附有科普教育、採摘露營、垂釣、度假氧吧、運河文化展現等活動。規劃濕地公園分為五大功能分區,以一個中心景觀區為核心區域,通過一條有氧運動路將濕地公園串聯成一個整體,同時帶動利民河東支及六五河兩側的綠色產業帶,從而形成以濕地公園為吸引點的綠色生態產業園。
目前,一期工程已經完工,溢流堰、橡膠壩、親水木棧及景觀平台等建築物正式對外開放。計畫修建武城登月台與嫦娥奔月,清朝康熙年間的武城縣令曾登臨高台賦詩云:嫦娥月中愁相望,貝州河畔是故鄉。
未來,四女寺生態濕地將展現水、林、景相融共生,集生態、景觀、商業功能於一體的獨特魅力,逐步建設成武城北翼的發展引擎和生態地標,打造全市綠色旅遊品牌和標桿。
地理環境
四女寺省級濕地公園周邊人文景觀資源豐富。合理利用區內的四女寺因四女行孝的故事而得名,古“武城八景”的“槐蔭清風”勝境就在此處,曾有《槐蔭清風》詩云:“水繞千家市,庭留四女槐。青雲連葉密,淑氣促花開。日晚玄蟬集,秋深鳥鵲來。西風幾搖落,根乾尚堪栽。”四女寺在歷史上居水陸交通要衝,“千乘旌旗分羽衛、九河春色護樓船”是其歷史上的繁盛寫照。恢復在建的四女寺景區水系曲折蜿蜒,環境清幽,基本保持了原有生態面貌。該區東部水利樞紐閘群壯觀,岸邊垂柳成蔭,園內花草繁茂,河內碧波蕩漾,風光十分秀美。水與壩相映,綠與白互融,白牆灰瓦相稱,將野趣、凝重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觀風貌融為一體。
資源情況
四女寺濕地公園是長江水、黃河水、運河水三水匯聚之地,濕地以人工濕地為主,園區內現有維管植物67科150屬235種。其中國家Ⅰ、Ⅱ級重點保護植物包括銀杏、蓮、野大豆。園區內河流縱橫、水網交錯、植被資源豐富,吸引眾多動物來此棲息、覓食。園區約有脊椎動物267種,其中東方白鸛、鴛鴦、蒼鷹等22種,分別為國家Ⅰ、Ⅱ級重點保護動物。濕地公園分為:濕地保育區、恢復重建區、科普宣教區、合理利用區和管理服務區五大功能區。
濕地保育區
包括大屯水庫和自大呂王莊村至辛立莊村之間的六五河河段及其周邊綠化範圍,占公園總面積的49.1%。此區以大屯水庫為主體,重點開展對水質的保護。
恢復重建區
包括省道318至呂王莊村之間的六五河河道及其兩岸綠化帶,占總面積的20.4%,重點開展濕地的恢復和重建。
科普宣教區
以大屯水庫以北的六五河河道為主體,整合六五河以西、省道254以南的蘆葦沼澤區,占總面積的18.2%,以濕地宣教為主要功能。
合理利用區和管理服務區
位於六五河和減河之間的三角地,包括四女寺景區以及部分利民河和六五河北段範圍,占總面積的12%。主要開展生態旅遊和休閒觀光項目。
四女寺濕地公園建設以濕地生態系統保護為核心,從維護濕地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保護水鳥栖息地的基本要求出發,強調科學修復濕地系統,創造人與自然和諧的生境。堅持“保護優先、科學恢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在嚴格保護現有濕地資源及自然風貌的基礎上,建設以生態保護為主,集濕地體驗、觀光休閒、科普宣教、文化展示為一體的綜合性濕地公園。
開發建設
2014年5月19日,天津銘大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雲舫一行來武城縣就四女寺濕地公園旅遊度假綜合體項目與四女寺鎮主要負責人進行了深入洽談,並在四女寺鎮舉行了簽約儀式。該項目註冊資金1億元,總投資20億元,將建成省內集宗教、休閒、娛樂、商務為一體的特色濕地公園旅遊度假綜合體。
7月2日上午,在四女寺鎮千畝濕地即月仙宮風景區項目現場舉辦武城縣重點招商項目集中開工儀式,集中開工了5個項目,涉及文化旅遊、新能源、新型建材等多個領域。
月仙宮風景區
德州市武城縣月仙宮風景區建設項目,項目所在地南依大屯水庫,北臨四女寺風景區地勢平坦且水利資源豐富風景怡人,項目占地面積1200畝,總建築面積約123000平方米。規劃修建大寺晚鐘、嫦娥登月台、水上樂園、會展中心等,建設期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