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四個四重奏》是一部詩與樂完美結合的現代主義經典作品,艾略特的創作理念中早已預設了"四重奏"這一音樂學概念·艾略特這部作品的主題意義,是藉助復調、對位、和聲、變奏等音樂技法來建構的。只有首先從音樂性主題結構和相關音樂技法切入,才能完整地理解這部作品的審美價值.
西方傳統的二元論思想是《四個四重奏》的哲學背景,《四個四重奏》呈現了有限與無限、瞬間與永恆、過去與未來、生與死等一系列二元論思想.艾略特的意圖是思索解決二元矛盾的途徑,從而為拯救人類的時間找到方法。詩人發現耶穌基督"道成肉身"(Incamation)的意義給人類經驗和時間提供了最高原則.耶穌基督"道成肉身"解決了有限和無限的統一、情感和理智的融合、人性和神性的交匯等問題,詩人希望人類能從經驗世界中體悟超驗世界,從而將經驗世界和超驗世界融為一體.這一思想在 詩歌的文體上也有明顯的表現,詩人通過宗教神學式的悖論言語表達、意象的隱喻化和象徵化傾向、文體結構的音樂化處理等文體表現方式,強化了詩歌的主題思想。
書籍摘抄
四個四重奏(2)
東庫克村
一
我的開始之日便是我的結束之時。
一座座房屋不斷豎起來又倒下去,
化為瓦礫一片,被擴展,
被運走,被毀碎,被復原,
原址成了空地、工廠或僻徑。
從舊石塊到新樓房,從舊木材到新火焰,
從陳火到灰燼,從灰燼到泥土,
如今卻成了人畜的肉體、骨骼、皮毛、糞便,
也成了玉米桿和葉片。
一座座房屋生死有期:
一度建設,一度世代居住
一度狂風吹折鬆脫的窗欞
搖撼田鼠常訪的牆腳板
吹動織有箴言的舊掛毯。
我的開始之日便是我的結束之時。
陽光照耀空曠的田野,
卻讓那僻徑隱在枝葉相掩的林蔭里,
使午後變得一片幽暗,
你緊靠路邊,讓一輛車駛過,
幽深的小徑一直通向
熱得昏昏欲睡的村莊。
在青靄冉冉的熱氣里
灼熱的陽光並不耀眼,
被灰色的岩石所吸收。
一株株大麗花在空寂里沉睡,
等待著早已飛出的貓頭鷹。
在那空曠的田野
如果你不走得太近,如果你不走得太近,
在夏日的午夜裡,你可以聽見
笛音悠揚,小鼓咚咚
看見他們圍著篝火跳舞
啊,象徵結婚的舞蹈
男與女的結合——
莊嚴而寬敞方便的聖禮。
成雙作對,必需的緊密相連,
相親相愛,手攙手,臂連臂。
他們圍繞篝火轉了又轉
跳過火焰,或者又匯合成幾圈,
質樸的莊嚴,質樸的歡笑,
抬起穿著粗陋鞋子的笨重的腳,
沾了泥巴的腳,沃土的腳,
滿懷著田園的快樂抬起腳,那是
很早以前在田裡種植穀物的人的快樂。
合著拍子,他們有節奏地跳舞,
如同生活在有節奏的季節里,
定時的四季更換,星斗轉移,
定時的擠奶與收穫,
定時的男女交合、牲畜交媾。
腳抬起來又落下,
吃、喝、拉屎和死亡。
東方露出了曙光,開始了
準備熱和靜的又一天。
海上的晨風吹皺了水面。
我在這裡或者那裡或者其它什麼地方。
在我的開始之中。
作者簡介
托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1888-1965)是英國20世紀影響最大的詩人。他出生於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祖父是牧師,曾任大學校長。父親經商,母親是詩人,寫過宗教詩歌。艾略特曾在哈佛大學學習哲學和比較文學,接觸過梵文和東方文化,對黑格爾派的哲學家頗感興趣,也曾受法國象徵主義文學的影響。1914年,艾略特結識了美國詩人龐德。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來到英國,並定居倫敦,先後做過教師和銀行職員等。1922年創辦文學評論季刊《標準》,任主編至1939年。1927年加入英國籍。艾略特認為自己在政治上是保皇黨,宗教上是英國天主教徒,文學上是古典主義者。這些在他的創作中可以找到印證。1948年因《四個四重奏》獲諾貝爾文學獎。
譯者簡介
裘小龍曾經師從著名翻譯家卞之琳先生,早年以翻譯西方印象派詩歌知名,葉芝著名的詩篇《當你老了》就出自他優美的譯筆。上世紀80年代留學美國,現居住在美國,在華盛頓大學教授中國文學。
譯著長篇傳記文學《拜倫傳》,詩集《抒情詩人葉芝詩選》 ,《意象派詩選》,小說《四個四重奏》等。《四個四重奏》獲上海青年文學翻譯獎。